「游泳時突發心臟病」,被習近平邊緣化的團派末代總理走了!李克強驟逝上海,享年68歲

2023-10-27 17:50

? 人氣

習近平與李克強。(中國共產黨官網)

習近平與李克強。(中國共產黨官網)

新華社27日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七至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全力搶救無效,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 

新華社在第一時間的報導裡,只在最後註明「訃告後發」。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強調,李克強在去年退休之前,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二號人物。儘管沒有任何權力基礎,李在黨內的地位卻不斷上升,BBC與《紐約時報》都強調他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國家主席的熱門人選,不過李克強2013年只出任了國務院總理,是習近平接下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大位。自由亞洲電台則引述上海醫界人士說法,稱李克強退休後身體不錯、喜歡游泳,這幾天在上海入住東郊賓館,沒想到26日傍晚在游泳時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身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鄧聿文則在X平台指出,李克強應該是26日早上11時游泳時突發心肌梗塞,送往鄰近的曙光醫院搶救,一直到27日凌晨0點才宣告死亡。《紐時》記者肖慕漪則在說,傳言李克強出事的東郊賓館突然在微信宣布「暫停營業至11月7日」 。香港媒體則指出,李克強在上海醫院搶救的消息,其實26日下午就已經在社群平台傳開。中國外交部27日的例行記者會有外媒記者提問李克強死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僅簡短表示「沉痛哀悼」,要求媒體查閱布新華社訊息、關注稍後發布的訃告。但直到27日傍晚,包括新華社、人民網等官媒仍未見正式訃告。

【延伸閱讀】中共官方訃告:李克強同志永垂不朽!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聯社)

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北大畢業生

1955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的李克強,早年是一位下鄉插隊的知青,也擔任過生產隊的黨支部書記。當文革結束,中國也在1970年代末期恢復高考制度,李克強就考進北大法律系。《紐約時報》稱,李克強在北大時也跟自由派學生往來,但後者有許多人投身於八九民運,李克強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他在畢業後不久便進入中國共青團任職,1993年更出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成為「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澳洲廣播公司稱,「團派」曾被外界期望能夠制衡習近平所代表的「太子黨」。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與李克強握手致意。(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與李克強握手致意。(美聯社)

李克強後來分別在河南、遼寧出任要職,並於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七),以政治局常委最年輕成員的身份成為中共高層的明日之星。2008年3月,李克強當選排名第一的國務院副總理,2013年3月當選國務院總理、2018年3月獲得連任,2023年3月才將交棒給現任總理李強。

習近平與李克強。(美聯社)
習近平與李克強。(美聯社)

曾經的「習李體制」

李克強雖然進入一度被稱為「習李體制」的中共權力核心,名義上是中國政府各部委的領導人,但他的實際權力幾乎都被主導政策的小組長習近平所架空。在習近平的大權獨攬之下,李克強也淪落為唯一不屬於其忠誠派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BBC稱,這位北京大學畢業(北大法律系、北大經濟學博士)的政治精英以務實的經濟政策聞名、關懷弱勢的形象也讓他在民間享有盛名,BBC總結其政策重點是「縮小貧富差距」、「提供經濟適用住房」。

澳洲廣播公司稱李克強為「改革開放路線的追隨者」,但兩屆總理任期並沒有讓他在當代中國留下太多亮點。香港中文大學的林和立說,那是因為「習近平很快就把他(李克強)視為威脅自己權威的對象」。西澳大學國際關係系的陳傑認為,國務院總理能夠跟總書記與國家主席在資歷上勢均力敵、甚至還能有一些競爭關係,「這種現象就到李克強為止了」。

2018年中國人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4位副總理(AP)
2018年中國人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4位副總理(AP)

「李克強經濟學」與「李克強指數」

2013年李克強走馬上任時,中國媒體《南方週末》提出「李克強經濟學」一詞,英文媒體也熱衷報導外資投行巴克萊銀行所謂「Likonomics」。在巴克萊銀行的界定之下,「李克強經濟學」包括不倚重刺激措施、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三項主要內容,外界也對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抱持很大期待。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史宗瀚(Victor Shih)對《紐約時報》表示,像李克強這樣的官員往往政績突出、並且持續推進黨的制度化」,但習近平上位後,李克強這樣的技術官僚「在殘酷無情的精英政治中並不是那麼遊刃有餘」。

2018年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出訪中國,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AP)
2018年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出訪中國,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AP)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李克強對於中國民衆的真實經濟處境、改革的重要性、產能過剩、行政管制過多、財政金融風險隱憂等都有清醒認識。李在遼寧任職期間,更以耗電量、鐵路貨運量與貸款發放量三項重要指標來分析真實的經濟狀況,糾偏官方數據可能的錯誤,這三項指標也被《經濟學人》總結並命名為「李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被認為是更能反映中國經濟實況的重要指標。

李克強5月在人大會後記者會指出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不到一千美元的說法,6月得到中國統計局的證實。(美聯社)
李克強5月在人大會後記者會指出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不到一千美元的說法,6月得到中國統計局的證實。(美聯社)

被邊緣化的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時,曾直言中國有6億人的月收入僅在千元人民幣之譜(中國宣稱人均年收是3萬元人民幣),「(他們)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強調「地攤經濟」、「小店經濟」可以讓困難者有一條生路。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李克強最初確實負責主管中國的經濟大政,但是他在這個角色上日益遭到邊緣化。李克強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雖然是排名第二、僅次於習近平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但習近平2018年修改憲法、廢除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在2022年的二十大更實現總書記三連任(2023年實現國家主席三連任),李克強卻從此卸下黨與國家的領導職務。中國國家總理與國務院此後雖然還是「習(近平)李(強)」,但外界已不再用「習李體制」來稱呼習近平政權,因為習近平的權力早已定於一尊。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AP)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AP)

李克強最後一次以國務院總理身份發表公開談話,應該是今年3月11日的兩會記者會與其告別國務院同仁的談話。他坦言要實現5%左右的成長並不輕鬆,強調解決就業問題還是要靠發展經濟,政府的施政目標也應該圍繞民衆展開。李克強說:「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著看GDP成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身邊具體事」、重申中國應該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華爾街日報》說,李克強的理性決策軟化了習近平統治的尖銳棱角,但最終影響有限、甚至遭到習的邊緣化;《紐約時報》則說「李克強從未直接挑戰習近平的強硬政策」。

在卸任總理前,李克強對國務院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告別談話則提到:「人在幹、天在看,蒼天有眼,看著國辦同志多年來辛辛苦苦、紥紮實實做出奉獻,應該給予獎賞。」李克強的原意似乎是指當時陽光明媚、微風徐徐,這彷彿是蒼天在獎勵國務院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然而也有不少網友質疑,李克強的這番話顯然是在影射習近平。

德國總理梅克爾6、7日訪問中國,向李克強建議保障香港公民權利與自由。(AP)
德國總理梅克爾6、7日訪問中國,向李克強建議保障香港公民權利與自由。(AP)

引發熱議的「李克強之死」

習近平被認為是毛澤東之後權力最大的中共領導人,不過曾在中共黨媒任職的鄧聿文指出,習「將團派的李克強、汪洋和胡春華等趕下台,黨的權力核心機構政治局以及其他的關鍵部門與崗位,都由他信任的人把控」、「按說他的治理團隊應該很穩定。 然而剛過半年,其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先後出事,這不得不使人懷疑他的班子內部是否存在會導致某種不穩定的因素。」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中國政治專家巴里‧諾頓(Barry Naughton)則對《紐約時報》表示,當習近平已經系統性地剝奪了李克強的權力與影響力,他的去世不至於對中國政局產生太大影響。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訪問中國,會見國務總理李克強(AP)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訪問中國,會見國務總理李克強(AP)

李克強之死在網路上引發不少猜測,說他是「被病逝」、「被心臟病」,政治學者王宏恩也在臉書寫出姜文電影《讓子彈飛》的名句「沒有你,對我很重要」。《美國之音》指出,「李克強同志逝世」的訊息很快登上微博熱搜首位,兩小時後在微博就累積出10.9億閱讀量與45萬討論量,但除了央視帳號,大多數新聞微博的評論區都進入管制狀態,看不到評論內容。

不過在一般微博的評論中,中國網友的反應多是「難以置信」、「太突然了」、「總理一路走好」,也有不少網友稱讚李克強是「人民的好總理」、「難得的好總理」。西澳大學的陳傑則認為,李克強的人氣來自於他「勤奮、親民、草根」的形象,但在李克強逝世後,中共高層不可能再出現過去三十多年所出現過的格局。鄧聿文則指出,李克強以這種方式去世,必然會有各種陰謀論的解讀,然而即使真是純粹意外,他的醫生、貼身秘書和警衛竟然沒有發現李的心臟有問題,可謂嚴重失職。

一帶一路高峰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左)(AP)
一帶一路高峰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左)(AP)

被邊緣化的不只李克強,而是整個「團派」

不過李克強作為「團派」的核心人物此時殞落,若與團派出身的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胡錦濤去年10月二十大時被請離場、團派的汪洋、胡春華等人全面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放在一起看,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確實已經徹底清空團派在高層的勢力(不少網友戲稱「團派」變「團滅」),連剛剛卸任國務院總理、當屬最有(殘餘)影響力的李克強,也在退休後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林和立對澳洲廣播公司表示:「共青團團派已經無法再威脅習近平的權威了。」

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前總書記胡錦濤(中坐者)會中突然離席(AP)
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前總書記胡錦濤(中坐者)會中突然離席(AP)

《紐約時報》曾長年派駐中國的記者儲百亮認為,李克強之死也讓部分中國民眾聯想到1989年的胡耀邦之死。胡耀邦是一位相對自由派的中共中央總書記(1982-1987),同樣因為心臟疾病驟逝,並且在同年(1989)引發了天安門運動與六四事件。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中共專家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認為,人們確實會猜測李克強的下場是否因為他所受到的待遇、甚或國家的發展與未來感到沮喪所致,中共領導人也將密切關注是否會有人利用此次事件製造麻煩。評論人士鄭旭光則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訃告寫得不好可能出大事」,「因爲此刻跟當年胡耀邦去世時的場景相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