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中國半導體業,盟友卻扯後腿?《經濟學人》:美國出口管制柵欄存在漏洞

2023-10-18 19:00

? 人氣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新建造的一座奈米電子製造中心組裝的半導體晶片。(美聯社)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新建造的一座奈米電子製造中心組裝的半導體晶片。(美聯社)

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國毫不掩飾地想阻止競爭地緣政治霸權的獨裁對手中國獲得先進技術,去年宣布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新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然而,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美國盟友的政策未必總是與美國的政策一致,這也讓美國的反中技術制裁存在漏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工業安全局(BIS)宣布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嚴格管制美國高科技業對中國出口半導體技術、元件、設備,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根據該法規,中國企業買不到美國生產的超級電腦晶片、人工智慧應用的顯示晶片處理器(GPU)、製造先進邏輯晶片與記憶體晶片的設備。

10月17日,美國擴大用於訓練人工智慧模型的先進微晶片的銷售限制,這是最新一套出口管制措施,旨在阻止美國協助創造的尖端技術進入中國,也旨在彌補一個漏洞,該漏洞允許中國公司的外國子公司採購母公司被禁止購買的晶片。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及科學法》生效(AP)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及科學法》生效(AP)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漏洞不是最後一個需要堵住的漏洞。10月9日,南韓晶片製造商三星及SK-海力士(SK-hynix)無限期豁免使用美國設備在中國生產晶片,無須另外獲得美國批准。本月13日,台積電也獲得了豁免,而這些豁免揭示了美國領導的全球出口管制制度的棘手本質。

美國在歐洲及亞洲的盟友並未試圖效法美國的長期域外制裁,因此理論上,希望繼續出售技術給中國客戶的亞洲公司及歐洲公司可在沒有嚴格出口管制的地方設立子公司,至少只要這些公司不依賴美國的投入即可。

由於各國政府及歐盟之間的責任劃分,歐洲的情況更複雜。目前個別歐盟成員國保留對國家安全相關出口管制的自由裁量權,但鑑於歐盟的商品單一市場可以讓技術不受阻礙地跨境流動,歐盟官員希望擁有更大的發言權。10月3日,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被認為對歐盟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清單,該清單希望能在這些領域實施歐盟範圍內的出口管制,其中包括先進晶片、量子運算、人工智慧。

2023年7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世界AI大會期間,一位民眾正在觀看中國生產的晶片組。(美聯社)
2023年7月5日,中國上海舉行的世界AI大會期間,一位民眾正在觀看中國生產的晶片組。(美聯社)

涉及到執行規則時,事情變得更模糊。大多數國家監管出口管制制度的官僚能力有限,人們普遍認為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比其他國家的類似機構擁有更多的經費,但該局的員工少於600人,年度預算略高於2億美元,而亞洲及歐洲的類似機構經費必定遠少於這個數字。

相關機構往往缺乏評估出口商向國外銷售產品的許可證請求的專業知識,這需要了解如何使用特定設備,而且幾乎不可能知道這些設備抵達中國後將如何實際使用。今年,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撥出相對微不足道的600萬美元用於國外檢查,而且用在中國的支出很少,因為中國並不歡迎美國檢查人員。其他國家缺乏經費的類似機構完全依賴出口公司自行確定產品的實際最終用途,而這些公司其實也無法確定這一點。

《經濟學人》指出,結果是不透明的規則及斷斷續續的執法行動,敏感技術的製造商只能猜測他們可以與中國公司有哪些業務往來、不能有哪些業務往來。台灣4家公司矽科宏晟科技公司、亞翔工程公司、崇越科技公司、漢唐集成公司最近受到台灣政府的調查,因為有報導稱它們疑助中國科技巨擘華為在中國深圳建晶片工廠,而這4家公司均否認自己違反任何制裁。

2023年9月25日,華為在北京舉行新品發布會。(美聯社)
2023年9月25日,華為在北京舉行新品發布會。(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缺乏協調也可能解釋了該制度未能按預期讓中國無法獲得高科技的原因,南韓SK-海力士正調查該公司一些舊記憶體晶片為何最終出現在華為製造的最新智慧型手機,SK-海力士否認與華為有業務往來。華為智慧型手機 Mate 60 Pro配備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提供的先進微處理器,華為及中芯國際均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並且被認為沒能力製造出這類晶片,美國及其盟國的出口監管機構仍試圖弄清楚這2家公司如何成功製造這類晶片。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的全球制裁有賴於盟友的合作,原則上,亞洲及歐洲的民主政府同樣對中國持謹慎態度,並制定自己的出口管制措施。實際上,這些國家的政策未必總是與美國的政策一致。結果可能是一系列規則,一旦實施這些措施就會為科技公司帶來成本,而不會像政策制定者設想的那樣發揮強大功能增強國家安全。

荷蘭半導體裝置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美聯社)
荷蘭半導體裝置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美聯社)

迄今為止,美國協調一些反中限制措施的努力零碎多了。美國政府最近的協調工作是1月與日本及荷蘭簽署一項不透明協議。這對美國很重要,因為荷蘭公司及日本公司分別是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少數製造商,例如荷蘭公司艾司摩爾公司(ASML)及日本東京威力科創公司(Tokyo Electron),而沒有這些設備,幾乎不可能製造最先進的半導體。今年7月,日本政府推出限制先進晶片技術出口的規定,荷蘭9月也效法這個做法。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美國、日本、荷蘭這3個國家出口管制的具體細節差異巨大。美國出口管制機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公布一份實體清單,禁止美國公司出售某些類型的技術給該清單上的數千家公司,其中包括大量中國公司。日本沒有這樣的公開實體清單,而是公布23種需要出口許可證的特定產品類型清單,日本政府刻意避免明確提及中國,以免激怒這個重要貿易夥伴。荷蘭的控制措施也是「國家中立」,並適用於少數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