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壁如觀點:混亂的國家認同

2023-10-17 06:30

? 人氣

2023年10月,國軍健兒在國慶活動上表演。(美聯社)

2023年10月,國軍健兒在國慶活動上表演。(美聯社)

今年國慶大典,為了宣傳上的“Taiwan National Day“,前總統馬英九痛批是「偷渡台獨」並且成為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第一位缺席的前任元首。連同國民黨一起缺席國家的國慶大典。這是我看到國家認同最分裂的一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光譜的兩端,對於中華民國與台灣各自不滿意,我們都理解且尊重,國慶日若能異中求同凝聚共同體,做到共存共融的歡愉,何必劍拔驽張的拮抗。

當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必須接受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亦樂於認同台灣,拉近政黨間的國家認同差距,對於凝聚國家共同體絕對是好事。我認為,台灣人反「中共」是因為「反併吞」,並不反中國,願意與對岸民眾交往,像是藍綠兩黨都有政治人物和支持者在對岸經商,網軍卻將所有對手抹紅。

兩岸的英文國名都是「中國」,民眾也擔心台海升級為武裝衝突時,國際上視為內戰延伸而不介入。而多數人支持維持現狀,對主動變更國名宣布獨立也有疑慮,擔心成為中共犯台的藉口,但非常不樂見「反台獨」變成「反台灣」。

我國國名的認知混亂,是國內認同的分歧與國際現實的困境,何不暫且放下歷史包袱的束縛,動態的尋求最高的共識,若是每逢選舉就把認同當作選票提款機,並非民眾之福。

「中華民國」不再和中國國民黨黨國不分,「台灣價值」也不應該是民進黨所能獨佔,黨派間標舉旗幟的鬥爭,彷彿幽靈般的務虛,更應該追溯這些歷史資產的核心價值才算務實,更是回應民之所欲。

這塊土地上百餘年來,人民追求民主的奮鬥精神,是朝野各黨的最大公約數,馬英九當年也曾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外牆懸掛蔣渭水肖像,其「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也被各陣營反覆引用。身為挑戰者的台灣民眾黨,我舉辦的「大眾走」已經環島好幾回,就是效法當年「臺灣民眾黨」與「台灣文化協會」,走入基層演講的行動,也每天反省,千萬不可愧對臺灣第一個政黨的民主先賢們。

中國國民黨中央何妨照鏡子看看,當前所作所為與百年前相較,究竟留有幾分革命黨青年起義的豪氣,還是飄著顢頇滿清朝廷的醬缸腐臭味,民眾心中自有公斷。難道不是長年把持權力的腐化,才丟了中國大陸的江山,又在總統民選後二度失去政權。難道不是百年老店的傲慢,年輕人在黨內沒有機會,與民意徹底脫節,才讓第三勢力彎道超車,失去老二的位置。

另一方面,執政的民進黨坐進總統府,會不會愈來愈像是繼承日本殖民的台灣總督府,還保有多少議會請願運動的理想性,甚至要像賽德克巴萊做個「真正的人」。在慶祝雙十節標舉民主韌性時,更要檢視八年執政成績單,有沒有做到亞洲民主革命先驅孫文所主張的三民主義,落實憲法的平均地權,做到

漲價歸公的居住正義。這些民主和民生的考題,選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這一切的評價,就留待明年大選交給民眾來作裁判,這場選舉與其爭執中華民國或台灣的保衛戰,不如做好民主節慶中的共融競賽。

*作者為前立法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