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巍觀點:離岸風電的發展對減碳的衝擊與對臺灣的機會

2023-09-28 06:30

? 人氣

圖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結構完工儀式。(資料照,柯承惠攝)

圖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結構完工儀式。(資料照,柯承惠攝)

「能源自足、自主和多樣化很重要」,請各位先放在心中,稍後會再回到這句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最近的一次交流中,我與財經產業先進們討論了「減碳,是否為一場騙局」議題。由於推動離岸風電發展跟減碳很有關係,因此藉由這個平台再拋磚引玉,探討離岸風電的發展對於減碳的衝擊。相信大家都知道,推動再生能源和減碳是為了保護環境,但除了商業利益之外,還有什麼更深層的意義呢?相信各位都有聽過所謂的The Paris Agreement,這是在2015年12月共有近兩百位世界領袖、專家(聯合國的成員國)為了減緩全球暖化,降低其導致的災害而訂下的協議,協定的主要目標有三個:

1.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之內,以此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

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3.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雖然這個協定沒有強制力,但全球暖化的趨勢和後果已經很明顯,各國都積極推動減碳,調整能源政策、經濟發展和研究等。根據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的Annual 2022 Global Climate Report,從1880年算起,全球正以每十年平均提升0.08°C的速度攀升中。為了滿足協定的目標,各國均著手減碳環保作業、調整能源政策、經濟發展、研究等相關事項。

以臺灣為例,2022年3月,政府公布了「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發展再生能源是達成淨零排放的重要目標。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2022年的再生能源占比約1.3%,政府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60%~70%。其他國家如荷蘭、德國等也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並採用1990年的數值作為比較的基準。有些跨國企業甚至要求旗下供應鏈的相關業者也必須符合碳中和目標 (如Apple)。

當我們提到要推動離岸風電時,有時候會不小心被「離岸風電」的刻板印象限制了,除了風扇之外,離岸風電的發展還涉及很多其他層面,例如供應鏈、技術研發、跨域合作等。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乾淨的能源,降低火力或其他高汙染、高風險的發電裝置,從發電端就有效又直接的減碳。近年離岸風電供應鏈也致力於研發對環境更友善的製程、材質,例如葉片、鼻艙、塗料等。

隨著資通訊科技的發展,離岸風電將更加智慧化,並可期待更多複合式創新來提升能源開發、儲能和電力效能管理。根據World Forum Offshore Wind (WFO)在2023年二月的報告,全球的離岸風電裝置量已達到57.6 GW,BloombergNEF更預測2035年有機會可達519 GW的裝置容量。再生能源雖然優點很多,但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需依賴天氣、目前建設成本高等。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因此能源多樣化是一個重要的策略來控制預算、降低風險。只要是對環境友善的發電方式理應都值得探討,也無須完全排斥核能發電,畢竟核能的發電效能還是值得考慮的,只需要有嚴謹的安全措施以及核廢處理機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