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巍觀點: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善用科技優勢推動區域合作

2023-07-01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受全球趨勢影響,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必須前進,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圖為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受全球趨勢影響,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必須前進,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圖為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無論2023年6月30日有多少家離岸風電開發商決議簽署3.1階段的行政契約,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再生能源)都必須勇往前進,因為這是全球趨勢!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是台灣另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離岸風電在台灣的推動發展面臨著重重挑戰,但我們必須理解台灣在這個領域仍處於成長期,特別是因應全球國際趨勢而在極短的時間內要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約莫十年間從零到有就已經建立了200多座離岸風機)。台灣正在開拓一個新的機會,成長階段肯定會面臨各種全面性的挑戰,就像剛出生的嬰兒,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互相習慣、學習、磨合,成長階段需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才能培育出健壯的下一代。我認為台灣的努力和目前的成長狀態是值得被肯定的。

評估自身競爭力 打造穩健投資環境 

雖然絕對值得被肯定,但仍然必須誠實面對許多需要加強的方面,這些方面已被許多業界先進所提及,例如高度的地化需求、商業模式、基礎建設、獲配容量上限、人才不足、台海穩定度,甚至還有漁民補償金、電力開發協助金以及協助漁民轉型的「共榮經費」等,這些都是大幅提高擔憂的因素。當這些擔憂超過投資效益時,業者就會重新調整資源,畢竟國際市場上目前仍然有更具競爭力的市場可供選擇。近三年來,在台耕耘多年的EnBW、JERA和RWE等公司已經轉離或降低在台投資,這導致了就業職缺、研發合作機會和商機減少等相當可惜的結果。當然,台灣絕對可以設定自己的遊戲規則,但必須適時地評估國際其他競爭市場和自身的競爭力,並善用自己獨特的優勢,打造一個有競爭力、友善和穩健的投資環境。

在今年五月底的WFO Asia Pacific Summit中,許多業者仍對台灣保持著一定的興趣,但也不難發現業者們早已開始籌備其他亞太區潛在市場和商機。論壇中也有業者提議亞太地區的各個經濟體應開始將整個亞太地區視為一個大的市場、區域性的產業鏈,而不是各自為本地打造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因為這樣的結果已經明顯地導致開發速度大幅降低、難度大幅提高、成本大幅提高,並且大幅降低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台灣、日本、韓國等亞太市場應該善用各自的優勢,將彼此鏈結起來,形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亞太區離岸風電產業鏈,包括市場開發、生產製造、研發、資訊科技整合、運維和投資等領域,促進跨境貿易、交流與合作。

台灣在過去幾十年中在資訊通訊、半導體等數位科技產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已成為國際上不可或缺的夥伴。近十年來,台灣也積極推動跨域整合,將傳統上可能較低的資訊通訊含量的事務加強提升,創造升級又增值的服務。智慧城市的推動和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並且也獲得了許多國際認同和肯定。回到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資訊通訊科技也可以提供許多增值服務和解決方案,例如善用人工智慧物聯網 (AIoT)、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混合實境 (AR/VR/MR) 等技術來加速人才培育、遠距技術支援、遠距醫療照護、電子圍籬監控等。

最後,提出一些綜合意見:

一、在離岸風電產業開發方面,由於仍處於成長階段,對於在地化的要求建議從寬處理,優先重點應是盡快建立產業並開始供電,待產業穩定後,地方化將自然形成。

二、由於整體市場結構中近98%為中小型或微型企業,CPPA (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建議維持合理的FIT (Feed-in Tariff)。

三、鼓勵善用台灣的獨特優勢,如促進資訊通訊產業與離岸風電產業的跨域合作。

四、開始構思台灣在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產業的定位,並思考如何促進區域性的商貿,包括半成品、零組件的進出口稅務減免協議等。

這些都是為了促進臺灣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創造更多機會,並使其成為全球趨勢的一部分。臺灣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但仍需要持續努力和改進,以應對挑戰並實現更大的成功。

*作者為國際離岸風電論壇(World Forum Offshore Wind WFO)在台代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