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邱一新—閱讀旅行 探索知識邊界和內心世界

2023-09-22 05:50

? 人氣

精彩「旅歷」令人驚嘆的邱一新,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他最愛的閱讀旅行。(圖:趙心屏提供)

精彩「旅歷」令人驚嘆的邱一新,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他最愛的閱讀旅行。(圖:趙心屏提供)

「這種旅行很難籌畫或預先準備,得付保護費讓軍隊保護,他們還會交代看到大猩猩時的注意事項與規則,我去的時候大概只剩七百多頭了…」,邱一新說的是他閱讀黛安佛西的《迷霧中的大猩猩》Gorillas in the Mist後,前往剛果和烏干達的熱帶叢林,探訪作家筆下的高山大猩猩。「是有危險性,不過這麼辛苦的工作總要有人去做」,他笑著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邱一新從來不是簡單的旅人,喜愛閱讀旅行,讓所讀的書帶領旅行方向。小時候他讀天方夜譚,讀著讀著產生幻想與嚮往,長大以後知道那是伊朗、伊拉克、印度、敘利亞等伊斯蘭國度,放在心裡,後來都一一旅行圓夢。他還追尋大文豪海明威和詩人聶魯達的足跡、踏查聖經中摩西出埃及路線、曾經循著《倚天屠龍記》探訪拜火教總壇…,「旅歷」令人驚嘆連連。

網路時代,所有目的地就算不去也搜尋得到各種資訊,不像早期他都讀紙本Lonely Planet 寂寞星球指南,那時對地方有很多想像,「以前是去尋找那真實的存在,現在的旅行是去體驗真實。」

北大武山的喜多麗斷崖雲海,創造未來的回憶。
北大武山的喜多麗斷崖雲海,創造未來的回憶。(圖:邱一新提供)

對他而言,「度假」vacation與「旅行」travel截然不同,「如果定義這一場是travel,那就不得了了,我要問自己,為什麼進行這一場旅行?我喜歡問為什麼,問多了會產生思辨,很多沒想到的答案或意義會跑出來。」

「旅行應該要有點不同的東西在裡面,我稱之為意義,是去尋找意義或賦予意義;這樣的旅行會比較深刻,而非僅印證事實的存在而已。」

最近二十年,邱一新迷上走路,在台灣山林間踏查,也跟閱讀有關。從日本時代以來累積的大量調查資料,早期如楊南郡、徐如林老師受國家公園委託所做的古道調查報告,和近期的許多出版品,閱讀以後,讓他心生嚮往去走,將這些年來的足跡寫成《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一書,二十篇旅次滿載歷史人文與風土,他笑著說,真正寫作是疫情這幾年,過程中很挑戰記憶,幸好當時拍了很多照片,從這些記憶的切片中回想走在古道時的種種,如同夏目漱石說的,旅行中的體驗是種「人情的姿態」,得面對各種不期而遇的挑戰,交通、飲食的種種選擇;而整理資料時則是「私人的姿態」。書寫對於邱一新是回憶、更是愉快的享受。

走在福巴越嶺道上,也像走向探索內在自我的過程。
走在福巴越嶺道上,也像走向探索內在自我的過程。(圖:邱一新提供)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邱一新 約37分鐘

享受步行 直探內心深處

邱一新在山上走著時,喜歡殿後,因為容易被路旁花花草草吸引拍照,一個人邊走邊思考著,想到以前種種或未來,走著走著,很多問題、煩惱有解,憂鬱也都化為無形。

古道是穿越時空的途徑,途中會看見遺址,「有些是日治時期的駐在所,現場還可以看到部分陶片瓦片等遺跡,每當眼見這些遺址,不禁就進入當時的年代,廢墟中看到三角灶,會聯想當時怎麼過生活、如何擣小米製作食物?日本警察來到占領地區應該沒想到還要跟原住民打仗、忍受蚊蟲瘧疾瘴癘之氣…,明明身在現實世界的我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長期在媒體工作的他認為古道有如一個載體,承載著歷史文化與族群來歷,如同媒體承載知識,從這個角度看,古道不也是種媒體?

邱一新說,旅行者不是學者專家,透過閱讀得來知識,到現場踏查驗證;讀完劉克襄的《福爾摩沙大旅行》後也去追蹤,「那不是指南,是遊記,遊記有作者的觀點,儘管摸索會碰壁,過程就跟人生一樣,讓我樂在其中。」

邱一新與能高越嶺上的巨大檜木(圖:邱一新提供)
邱一新與能高越嶺上的巨大檜木(圖:邱一新提供)

他讀到鵝鑾鼻燈塔的一名英國守燈員喬治泰勒,閒來無事,跟當時的斯卡羅頭目潘文杰一起去巡視領地,當時從恆春半島走到台東再回來,這條路即為現在的琅嶠卑南古道,而後來所謂的阿塱壹古道其實是東西向,根據楊南郡老師的調查,屬於另一個酋邦大龜文。「台灣的族群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樣,閱讀起來很辛苦,走這些古道是重新學習認識台灣歷史的途徑。」

邱一新在書裡寫著:「倘若旅人的歷史意識匱乏,就會限制了對『風景』的理解」。他對教會進入台灣歷史很感興趣,當年馬雅各醫師在台南左鎮、內門一帶建立教會,除了宣教,外國攝影家也來了,攝影師湯姆生追隨馬雅各醫師拜訪平埔族教區,留下多禎珍貴影像,一位甲仙文史工作者游永福把影像的地點全挖掘出來,寫成《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一書,邱一新閱讀後也走訪其中若干地點,其中溯鹽桑坑溪至白雲仙谷,也是湯姆生當年著名影像〈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取景所在,眼前美景讓他直呼是否在夢境?

溯鹽桑坑溪至白雲仙谷,即為湯姆生著名影像〈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取景所在。
溯鹽桑坑溪至白雲仙谷,即為湯姆生著名影像〈甲仙埔與荖濃間的山溪〉取景所在。(圖:邱一新提供)

年輕時旅行是為了開眼界,去印證、去看,滿足到此一遊的心願,隨著閱讀量增加,旅行應該有更多期待。他回想自己讀成大時,以家教打工買了部野狼125二手機車,騎到佳洛水海邊,「當時如果知道那兒有稀有植物鹵蕨,可能就更會專注這件事。」多年以後他將旅讀台灣遇到的許多動植物,寫成《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這部高知識含量和故事的作品。

透過閱讀、旅行印證,邱一新不斷拓展知識的邊界,而旅行的最後總走向內在。「如今全世界幾乎已被探勘完畢,能探勘的地方是你內在的知識世界,渺小的我們有太多未知,透過旅行慢慢拓展。旅行獨處時走到的內在世界,往往是最險惡之地,有種種不堪、壓抑,或憂傷,旅行過程中可以慢慢探索。為什麼最危險?因為裡面是沒有地圖的,內心世界沒有Google Map」。

走著走著,也回望自己的人生某些時間點,如同邱一新在書裡寫的:「閱讀與旅行的循環,讓旅人走得更深更遠。」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邱一新 約37分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