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紀念九二四空戰65周年─扭轉中華民國空軍地位的空戰

2023-09-24 07:20

? 人氣

在「九二四空戰」中立下大功的GAR-8響尾蛇飛彈。(取自美軍紀錄片)

在「九二四空戰」中立下大功的GAR-8響尾蛇飛彈。(取自美軍紀錄片)

今年是八二三砲戰65周年,同時也是「九二四空戰」的第65個年頭,在這場空戰中,中華民國空軍第3戰鬥機大隊、第5戰鬥機大隊和第11戰鬥機大隊的F-86F軍刀式戰鬥機創下了擊落10架MiG-17的紀錄,本身則毫無損失。中華民國空軍不只創下10比0的壓倒性勝利,還在空戰期間創下了響尾蛇飛彈的首次空中戰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美國以及北約盟國各空軍服役至今的響尾蛇(Sidewinder)飛彈,最早是由美國海軍在南加州中國湖(China Lake)武器實驗站研發,1956年起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美國空軍出於軍種上的本位主義,直到1964年才接收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反倒是中華民國空軍在1958年就接收了這款當時的次世代武器,恐怕會顛覆許多人心目中對美台關係的既定印象。

當時在台灣的美軍顧問團空軍組人員,思想比美國空軍高層更為前衛。他們目睹到兩岸自1953年以來的激烈空戰,認為是一個測試響尾蛇飛彈的好機會,所以主動向負責測試響尾蛇飛彈的提爾尼(Glen A. Tierney)海軍中校提議向中華民國空軍響尾蛇。提爾尼中校很爽快同意了這項建議,打開了響尾蛇飛彈來台灣的大門。

八二三砲戰開打前的8月18日,一架美國空軍C-124運輸機將響尾蛇飛彈運抵新竹空軍基地。來自日本厚木基地的美軍陸戰隊第323中隊,因為以海軍版F-86即FJ-4怒火式戰鬥機完成響尾蛇飛彈的裝備,所以他們也來到新竹協助空軍第11戰鬥機大隊第44中隊將響尾蛇飛彈安裝到F-86軍刀機上。隨後第44中隊的F-86飛行員在李叔元帶領下,展開使用響尾蛇飛彈的作戰訓練。

到了9月24日,響尾蛇飛彈被首度投入實戰,第11戰鬥機大隊共計派出18架F-86參戰。其中裝備GAR-8響尾蛇飛彈的李叔元中校、傅純顯中尉、錢奕強上尉以及宋宏焱上尉各擊落MiG-17戰鬥機一架,證明了響尾蛇飛彈的威力。中華民國空軍的飛行員也向國際社會還有軍方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進而改變自己在軍中的地位。

「大陸軍主義」是黃埔建軍時的思維,但是近年來隨著不對稱作戰的概念而重新回到台海防禦作戰的思維中。(圖:作者提供)
「大陸軍主義」是黃埔建軍時的思維,但是近年來隨著不對稱作戰的概念而重新回到台海防禦作戰的思維中。(圖:作者提供)

「大陸軍主義」主導下的國軍

歷朝歷代的中國軍隊,受制於大陸地形的影響,本身就是「大陸軍主義」的信徒。打自1924年黃埔建軍以來,國民革命軍又先後受到蘇聯與德國兩大歐陸國家的指導,對「大陸軍主義」思想也就更深信不疑。如果硬要說蔣中正上台以後的黃埔,與過去「聯俄容共」時代的黃埔有什麼不同,那大概還是蔣中正比較偏向德國小規模精英部隊的建軍模式。

之所以會捨棄發展類似蘇聯紅軍那樣的大規模地面部隊,可能也是受到蔣中正實際上無法統一國民黨不同派系武裝的影響,使他更加仰賴忠誠於他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不過蔣中正同時也很重視空軍的建設,從1932年成立中央航空學校時就引入美軍顧問指導中華民國空軍的飛行員,其實也是在搭建與美國的防衛夥伴關係。

等到1941年美國宣佈將《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範圍涵蓋到中國以後,中華民國空軍得以派飛行員到美國受訓。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中華民國與美國結成了正式的盟友關係,也使中華民國空軍成為美國的優先援助對象,主要還是因為華府把主戰場放在歐洲,不願意派大規模地面部隊來華參戰,於是就有了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的誕生。

在美國駐華第14航空軍司令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的指揮下,第14航空軍與其他駐華美軍飛行單位精誠合作,擊敗了日本陸軍航空隊並奪回中國戰場制空權。受過良好教育,又在美國完成飛行訓練的國軍飛行員,也稱得上是當年中國最優秀的精英。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優秀,駕駛的美製戰鬥機有多麼精良,都無法扭轉中國戰場是以地面作戰為導向的事實。

1944年的「一號作戰」,已證明中華民國空軍就算取得制空權,也無法彌補國府陸軍在地面戰場上的失利。飛機終究無法對地面目標實施長期佔領,偏偏無論國軍、共軍還是中國戰場上的日軍都是「大陸軍主義」的信徒。日軍這個障礙,固然可以借助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勝利消除,可是等到國共內戰以後,國軍終究還是因為在地面戰場上競爭不過共軍而丟掉了整個大陸。

為保衛台灣立下最多戰功的F-86F軍刀機。(圖:作者提供)
為保衛台灣立下最多戰功的F-86F軍刀機。(圖:作者提供)

海島防禦作戰利於空軍發展

過去在大陸時代,那種以少數黃埔軍校畢業生指揮的中央軍嫡系部隊為主力,搭配空軍與日軍、共軍作戰的模式到了政府遷台以後不再管用。大多數的嫡系部隊都在「三大戰役」中被殲滅,僅剩下52軍以及歷經徐蚌會戰失敗後重建的第18軍,實際上並不足以讓中華民國在一場大規模的地面作戰中擊敗共軍。

台澎金馬地區的客觀地形限制,也讓國軍與共軍都沒有能力再以過去「大陸軍主義」的思維看待接下來的作戰模式。共軍拿下舟山群島與一江山群島靠得都是海陸空三軍的協調,不再像1949年以前那樣只靠陸軍一枝獨秀。而從台海防衛戰的角度來看,一江山戰役其實也是中華民國陸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後的一場重要戰役,最後卻仍以失敗收場。

自此之後,台海保衛戰的焦點就轉移到了空中和海上。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則顯示了要打一場成功的登陸戰,首先必須要掌握制空權,就連對飛機沒有什麼瞭解的毛澤東,也知道要拿下台灣的兩大關鍵要素是空軍與內應。那個時代中共在台灣的內應不少,本省人跟外省人都有,然而卻始終沒有辦法拿下制空權,關鍵就是中華民國空軍完整的來到了台灣。

海峽分治之初,中共沒有空中力量可言,因此中華民國空軍進入大陸領空如入無人之境。為了確保紅色江山的穩定,毛澤東請蘇聯老大哥派遣MiG-15戰鬥機進駐中國沿海地區,才暫時終止了中華民國空軍的炸射。隨後韓戰爆發,美國宣佈台海中立化,禁止中華民國空軍對大陸的轟炸,讓共軍得以將空軍主力轉移到朝鮮半島與美軍作戰。

等到韓戰結束後的1953年,中共重新將空軍主力派回東南沿海,並以MiG-15甚至於更先進的MiG-17戰鬥機為主力,而國軍卻仍在使用二戰時代的F-51D及F-47N等螺旋槳戰鬥機。為了確保海峽上空的平衡,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向台灣交付F-84G與F-86等噴射戰鬥機,總算讓中華民國空軍有了反擊的能力。

陳列於台東馬蘭榮民之家的F-5E戰鬥機。(圖:作者提供)
陳列於台東馬蘭榮民之家的F-5E戰鬥機。(圖:作者提供)

確保海峽上空穩定40年

從1955年7月4日,空軍第1大隊大隊長臧錫蘭中校率領F-84G型戰鬥機四架於大陸沿海上空與MiG-15四架遭遇,並創下可能擊落米格機一架的紀錄開始。到1967年1月13日,第3戰鬥機大隊的胡世霖上尉與石貝波上尉駕駛F-104G擊落兩架MiG-19為止,國軍在長達10年的海峽制空權爭奪戰中取得了近乎一面倒的勝利。

受到這些勝利的影響,中華民國的國防思維也有了徹底的扭轉,逐漸走向了以空軍為主力的建軍道路之上。國防部長俞大維就指出,一個中隊的F-104戰鬥機足以與三個步兵師的中華民國陸軍抗衡,為此他建議國軍把更多的資源投入於空軍的建設上。美國也開始以向台灣提供戰鬥機,做為維持兩岸兵力平衡的不二法門。

在國軍取得「九二四空戰」的勝利後,美國立即向台灣提供F-100與F-104等戰鬥機,讓中華民國空軍有能力抵抗中共的MiG-17還有MiG-19。後來又有了F-5系列戰鬥機來台,同樣是為了讓國軍能抗擊蘇聯提供給中共的MiG-21。上述三大機種,在50年代到60年代都是與北約盟國同等級的一線主力戰鬥機。

不過美國始終沒有向台灣提供F-4幽靈式戰鬥攻擊機,一來是F-4的對地火力過於龐大,華府怕中華民國空軍有了這款戰機後會挑釁大陸。二來則是中共不具備與F-4同等級的戰鬥攻擊機,難以真正對中華民國空軍形成威脅。再加上70年代以來,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總統推行聯合中共圍堵蘇聯的政策,自然更是不願意刺激北京。

華府還是在1979年與台北斷交前,授權中華民國在台中生產F-5E/F型中正式戰鬥機,獲得打造國產戰鬥機的初始能力。但是直到1997年F-16型戰鬥機抵達台灣以前,美國再也沒有向中華民國空軍交付任何一款先進戰鬥機的紀錄。但是中華民國仍依靠著東亞最優秀的一批飛行員,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圍困在大陸內地裡面,讓台灣有了發展經濟的空間。

裝備F-15SG的新加坡空軍第142中隊,是由中華民國空軍「九二四空戰」英雄傅純顯所創建。(圖:作者提供)
裝備F-15SG的新加坡空軍第142中隊,是由中華民國空軍「九二四空戰」英雄傅純顯所創建。(圖:作者提供)

向新加坡輸出飛行員

雖然中共空軍在80年代尚不具備威脅台灣的實力,但是來自蘇聯的Tu-95轟炸機卻仍不時出現在台灣周邊空域,威脅中華民國的安全。以退輔會主委馮世寬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飛行員,便時常在台灣東部空域攔截經過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的Tu-95轟炸機。幸運的是,根據馮世寬主委回憶這批轟炸機大多對台灣戰鬥機不具敵意,才免去了衝突的升級。

而對中華民國空軍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美國、中共還有蘇聯飛行員而已,同時還有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李光耀對蔣中正不怎麼欣賞,卻對在「九二四空戰」中以小搏大的中華民國戰鬥機飛行員大為激賞,希望能將他們聘請到新加坡協助建設空軍。當時美國在東南亞與蘇聯的競爭激烈,也讓新加坡的地位有所提升。

於是包括在「九二四空戰」中以響尾蛇飛彈擊落敵機的傅純顯少校,都在台灣和美國默許下前往新加坡,一手促成了以A-4攻擊機為主力的第142中隊。筆者在2018年與2020年兩度採訪新加坡航展,都見到了已換裝F-15SG的第142中隊,想想這支中隊的歷史還有台灣淵源,而且還是由「九二四空戰」的英雄所建立,特別有感情。

傅純顯在新加坡當到國防部督察室少將督察以後,於1988年退役。到兩岸恢復交流之際,宋宏焱與李叔元兩人已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飛行事故中去世。兩名曾在空戰中以響尾蛇飛彈中擊落米格機的英雄,想要回大陸探親內心難免有所尷尬。不過根據前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的回憶,傅純顯在洛杉磯去世前曾以新加坡退伍軍人的身份重返山東老家探親,還算是歷史的幸運兒。

當然傅純顯並非唯一一位到新加坡服務的空戰英雄,新加坡共和國空軍第一任司令劉景泉少將,同樣在1956年4月14日率領第1大隊四架F-84G出巡時與他的僚機葉李榮中尉聯手擊落MiG-15一架。根據同樣到新加坡服務過的夏瀛洲將軍回憶,憑藉這段中華民國空軍前往新加坡培訓飛行員的老關係,台灣後來換裝F-16時也得到了新加坡的不少幫助,也算是段歷史佳話。

相信在未來的台海保衛戰中,空軍仍會是第一道防線。(圖:作者提供)
相信在未來的台海保衛戰中,空軍仍會是第一道防線。(圖:作者提供)

飛行員任務依舊吃重

經歷了65年的歷史發展,如今日本航空自衛隊、大韓民國空軍以及新加坡共和國空軍都已經取代了中華民國空軍,成為美國空軍在東亞的主要夥伴。三支空軍都同時裝備F-15與F-16,而且正準備迎接F-35的到來,使曾經是飛行員王國的台灣看起來遜色不少。然而中華民國空軍仍有一點是這三支空軍所比不上的,那就是實戰經驗。

如今中共空軍遠程投射實力大幅提升,海軍航空母艦更可以直接繞到台灣東部海域,直接空襲花蓮、佳山以及志航基地。因此有許多人認為,台灣應該放棄過去以海空軍為主的建軍思維,效法烏克蘭軍隊打國土保衛戰做為遏阻共軍犯台的新戰略。筆者並不反對台灣打不對稱作戰,甚至於在必要時打焦土作戰的新思維,但空軍的建設以及戰力保存卻仍不可偏廢。

以烏克蘭為例,他們在開戰前與俄羅斯空天軍的差距恐怕遠比台灣現在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還要巨大,數量上是100比1,000,而且烏克蘭還在用蘇聯時代的MiG-29和Su-27為主力,根本不是俄羅斯MiG-35和Su-35的對手。不過烏克蘭軍隊在戰力保存以擊打不對稱作戰方面表現優異,靠著刺針飛彈不斷給俄羅斯空天軍造成損失,使得俄軍遲遲無法拿下制空權。

同時烏克蘭還透過北約盟國的支持,將美製AGM-88反輻射飛彈甚至於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安裝到MiG-29上的方式來提升戰力。在美國剛剛同意批准二手F-16進入烏克蘭的情形下,已經準備接收全新F-16V以及最新版響尾蛇飛彈AIM-9X的中華民國空軍,又怎麼可能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戰役中退居二線呢?

從抗戰到台海戰役,中華民國空軍的飛行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是在這邊能夠一言而盡。身為資深星戰迷的筆者認為,他們的故事比《俠盜中隊》(Rouge Squadron)還要精采,甚至很有可能就是許多X翼(X-Wing)戰鬥機飛行員故事的來源。未來有機會,筆者還會繼續向大家介紹這些精采的故事,請大家期待囉。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