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國防軍備看似壯觀,軍事戰略仍須調整

2023-08-07 06:50

? 人氣

國軍進行復仇者飛彈車裝填作業。(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國軍進行復仇者飛彈車裝填作業。(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報載國防部為持續強化台灣國防戰力、反制中共武力威脅,民國113年度將以逾700億元的預算額度,採購各型美製飛彈、魚雷以及國產自製各型飛彈,民國113年度單項金額最高的是國產雄二、雄三及增程雄三反艦飛彈系統(第二階段)量產經費為116億元,其次為雄二及雄三反艦飛彈系統(第一階段)量產經費82億元,第三及第四名為向美國採購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74億元,以及向美國採購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61.1億元。前述建案站在強化國防軍備觀點看似「壯觀」,但從軍事戰略指導建立武力(包括三軍部隊及各式裝備)的內涵來說,其採購的項目卻仍有可商榷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民國38年國軍隨政府播遷來台,國軍的軍事戰略即隨著時代的脈動歷經「攻勢作戰」、「攻守一體」、「守勢防衛」、「積極防衛」、「守勢防衛」等時期演變,而發展成現行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嚇阻的概念基本上是一種對峙雙方彼此間,對於本身作戰目的與手段成本效益的理性分析,使某一方或雙方須顧忌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以致不敢輕易用兵,其運用的方式則區分為戰略武器嚇阻及傳統武器嚇阻等兩類。然檢視國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所指導之「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整體防衛構想而言,顯示其意在建立一支精實的傳統武力,以嚇阻中共軍事犯台行動。

不過,欲有效嚇阻對手須有三個條件:1. 能力-嚇阻要有實際的能力;2. 可信度-讓對方知道己方的確擁有很可信的辦法;3. 溝通-預先傳遞訊息告知對方不要誤判,己方是玩真的。唯從中共2022年8月「圍台軍演」和2023年4月「環台軍演」所展現的行動,顯示台灣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已無法產生事前嚇阻效能,尤其是今年以來共軍的演習更加持續不斷,多次派遣飛機和艦艇試圖接近台灣本島週邊24海浬(約43.2公里)地區。有鑑於此,在中共不斷藉機壓縮台海作戰縱深的嚴酷挑戰下,被動因應的台灣軍方是有必要跳脫往昔之窠臼,與時俱進的慎謀「因敵制勝」良策,同時應將不合時宜之「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適時調整為「防衛固守、重層截擊」軍事戰略(係筆者自行構思),意即國軍應運用戰略(射程1千公里以上)、戰術(射程1千公里以下至6公里)、戰鬥(射程6公里以下)各級武器,形成台海至灘岸多層次的截擊火網,依聯合作戰要領逐層削弱共軍進犯兵力,方能有效達成防衛固守台灣之目標。

目前兩岸情勢雖然沒有立即的軍事衝突風險,但是共軍針對台灣的軍力部署仍在,故台灣即使不與北京進行軍備競賽,還是需要在自身安全與兩岸關係的整體架構中,鞏固國防武力的後盾。未來我們在「防衛固守、重層截擊」軍事戰略指導下,國軍的建軍備戰規劃大致可以歸納幾個方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