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採鷹派立場比加入北約還令人驚訝 學者推測這原因讓瑞典改變外交政策

2023-07-26 09:00

? 人氣

史翠恩和帕爾希稱,瑞典大眾近年來的論述,更是全盤接受美國拜登政府所說的「民主和獨裁之戰」。他們稱,根據瑞典6月發布的國安戰略報告,瑞典鷹派可能比美國鷹派還尖銳,因為其拒絕瑞典以前的外交政策,毫無批評地接受美國對中鷹派的世界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帕爾希及史翠恩表示,同樣在6月發布的德國國安戰略報告中,提到氣候71次,中國則被提及6次,但做為氣候少女鬥士通貝里(Greta Thunberg)母國的瑞典,其國安戰略報告提到氣候53次,中國被提到次數高達331次。此外,德國遵循歐盟共識,把中國對手、競爭者和面對共同威脅不可避免的夥伴。

瑞典街頭的習近平/蝙蝠俠造型海報(AP)
瑞典街頭的習近平/蝙蝠俠造型海報(AP)

接受美國觀點視中國為威脅

不同於德國,儘管瑞典國安戰略報告稱,中國未對瑞典有直接軍事威脅,卻把中國僅定位為威脅。相較之下,瑞典2017年國安戰略報告只提到中國3次,2019年的報告提及中國次數增加,但沒把中國列為威脅,並認為中國是想影響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非挑戰。

德國國安戰略報告指出,中國尋求「改造」(remould)當前秩序,瑞典則採納美國對中國的看法,認為中國威脅和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甚至有一章談此議題,並把維持此秩序視為瑞典的「中心與長期利益」。帕爾希與史翠恩稱,瑞典先前曾把美國的不可預測性及倒退視為類似威脅。

此外,瑞典過去還指責北約使非洲北部地區不穩定,可是在最新的國安戰略報告中,對美國和北約毫無批評。史翠恩和帕爾希直言,瑞典認為讓21世紀得到安全和穩定的唯一方法是對抗中國,而最新的外交政策反映出瑞典自我弱化,因為瑞典先前利用不結盟地位促進對話、化解緊張,尋求雙贏的和平方案。

史翠恩與帕爾希說,瑞典的新外交政策是被動模式,且只對抗中國,而非對抗導致美國和中國走向雙輸情況的心態及政策。他們亦稱,瑞典現在對中國的立場可望贏得不少共和黨友人,加上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再當總統,瑞典的新立場可能不會受美國政局影響,或許此為瑞典改變態度的考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