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的恐怖攻擊事件頻仍,這種通常敵在暗、我在明的樣態,影響各國軍警反恐人員裝備上的演進,也是世界精銳部隊、執法單位不斷思考、精進的環結。美國知名戰術裝備公司HSGI國際銷售業務總監湯姆.蘇利文日前應國內軍事裝備代理業者邀請,透過面對面座談的方式,分享當代軍警反恐任務的裝備使用趨勢。
由於湯姆本身具有20年的美軍軍官背景,服役期間派駐過海外的波士尼亞、德國、韓國等地,在指揮作戰、參謀作業等領域有相當豐厚的經驗。中校退伍後,進入民間企業從事戰術產品行銷工作,至今已15年。這30多年的經驗,使他對於美軍及美國執法單位在戰術裝備的使用和演進上,有相當細膩的觀察。
恐攻與濫射攻擊型態改變 軍警裝備因應改良
湯姆表示,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攻擊,就是恐怖份子對美國發動的一次不對稱作戰,而美軍選擇一種比較傳統的方式進行回應,也就是以強大的科技和火力來試圖消滅這個威脅。然而當恐怖份子開始從美國國土境內發動攻擊時,加上美國槍枝文化下出現的「濫射槍手」,兩種犯案目的截然不同,卻都將攻擊對象從「硬目標」變成「軟目標」,例如在城市裡以強大火力的武器射擊,或者用車輛衝撞行人,這樣的手法往往讓美國執法單位難以防範。

湯姆指出,除了型態改變,幾周前在南美洲還出現以無人機進行的恐怖攻擊,加上對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防範和因應,這些都成為相關單位在人員裝備上演進和改良的依據。在美軍或者美國執法單位人員的身上,有防護頭盔、防彈背心、盾牌、非致命性武器、緊急救護的設備等。這些東西在2000年左右時,美國除了特警單位外,幾乎看不到;現在員警身上除了有三級防彈背心,車上可能都還有四級防彈背心,一旦從無線電上得知狀況提升,便可於第一時間換上應變。
裝備增加,讓執法過程有更多安全保護的選擇
湯姆不諱言表示,當隨身攜行的裝備增加,有越來越多東西配置在身上、頭盔上,對於人體的生理就是最直接的考驗。像是執法單位過去以皮質勤務腰帶為主,現在開始選擇尼龍材質的腰帶;而原先設定應該配在腰上的裝備,則開始以「往上和往下」的概念,朝軀幹位置來攜帶。此外,身上除了長、短槍外,還會多一些非致命性武器的配置,不管是「電擊槍」還是「密錄器」,都讓員警在執法的過程中,多幾項保護自身和公眾安全的選擇。
由於值勤時,可能遭遇威脅的火力提高,員警或第一線處理的精銳單位,身上就要攜帶能夠緊急救護的器材,以利最快時間能夠對自己、友軍或者是民眾實施傷口的處理。以美軍而言,班、排、連編制都有專門人員受相關的訓練,「這部分早在反恐戰爭前就開始著手,只是在那之後做得更好。」
此外,湯姆也提到「戰術背心」開始受到廣泛的使用,因為它能夠平均分擔個人身上裝備的重量,同時便於將單位徽章掛在外頭,利於識別。更重要的是,當人員將防彈背心脫掉後,穿著戰術背心還能持續維持一定的武裝狀態。
軍警單位與時俱進 歐美經驗在我國同樣獲驗證
將歐美國家的經驗套在我國軍警單位上,同樣能獲得驗證。防護裝備升級、新式的可外掛裝備的頭盔,陸續在軍警特殊單位上看到;而過去只有特定單位才會使用的戰術背心,現在負責總統府第一線警衛安全的憲兵,平時上哨就著戰術背心值勤;而除了恐怖攻擊外,孤狼式的犯案手法近年也屢屢出現,所以辣椒噴霧、電擊槍等非致命性武器也開始在員警身上配置。
在面對攻擊型態、犯案手法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守護人民安全的軍警單位能夠與時俱進,才能在狀況發生時,永遠領先犯罪者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