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陰影下 歐洲光伏產業復興希望渺茫

2023-06-25 07:10

? 人氣

生產多晶矽的第一步耗能非常高。在歐洲,高昂的電價顯著推高了太陽能設備的製造成本。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科爾尼希說:「沒有低廉的工業電價,歐洲太陽能產業就難以成功復興。」他同時也指出,僅靠降低電價並不足以實現產業復興之目標,因此需要能源政策與產業政策「雙軌齊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補貼創造優勢

在美國,拜登政府正憑藉《通脹削減法案》為太陽能產業提供巨大的稅收優惠。歐洲則沒有推出類似的激勵措施,因此其投資吸引力遠遠不及大西洋對岸。

瑞士太陽能發電設備製造商梅耶博格的董事長埃爾福特(Gunter Erfurt)也在慕尼黑太陽能發電展上表示,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保護歐洲本土廠商,也將無法吸引投資者,整個歐洲的太陽能發電產業將難上加難。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參展的歐洲太陽能產業高管都表示,願意在歐洲生產太陽能發電設備,或者訂購歐洲產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因為「有人願意見到依賴中國的局面」。

大型太陽能電站項目開發商Baywa RE的總裁塔夫特(Matthias Taft)就表示,希望在區域內實現供應鏈多樣化。「這不僅僅是我們開發商的濃厚興趣,也是製造商以及電力公司的興趣所在。」他指出,歐洲廠商並不缺乏銷售機會,因為「市場足夠大,足以建立一個年產能3,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歐洲太陽能發電產業。」

塔夫特認為,亞洲廠商憑藉更好的框架環境以及規模效應取得了競爭優勢,但是歐洲廠商「仍有技術優勢」,而且歐洲製造的產品「供應鏈是完全透明的,我們可以用綠色電力來進行生產,我認為這會受到許多終端消費者的歡迎。」

然而,業內人士的共識是:沒有政府補貼與支持,歐洲太陽能產業不可能復興。塔夫特也承認這一點,他以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為例指出:「要讓產業具備競爭力,就需要有可預測的財政激勵措施。」(德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