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錫星觀點:泰國大選對緬甸的啟示

2023-05-31 07:00

? 人氣

2023年5月17日,泰國前進黨總理候選人皮塔(左3)與加入組閣的政黨領袖。(資料照,美聯社)

2023年5月17日,泰國前進黨總理候選人皮塔(左3)與加入組閣的政黨領袖。(資料照,美聯社)

2006年,泰國民盟(PDA)獲得在曼谷的精英階層、受過良好教育的市民、商界和軍界的廣泛支援。他們雖然人數少,但能量大。它在2005年成立時,主要目的就是反對前總理塔信,並導致2006年9月推翻塔信的軍事政變。此後,PDA的唯一目標就是要將「少數人統治」合法化。它宣稱自己的目標是保護民主,但實際上,它是要保護自己的政治利益。PDA的「新政治」,也就是它的民主版本,充分說明瞭這一點。「新政治」呼籲未來的國會30%的議員經過選舉產生,而另70%的議員要通過任命產生。泰國民盟PDA算計,通過這種模式,他們在未來的政治中可以更多的運用自己的權力,更少受到限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當泰國要求「減少民主」之際,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LD)卻要求更多民主,排斥異己反Tatmadaw,搞一黨獨大。我們不能忘記緬甸軍隊(Tatmadaw)有幾十年的執政經驗,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議會還是行政部門仍掌控在軍人手中。 緬甸的民主改革是自上而下,按照軍方精心設計的「七步走路線圖」實現的。目前這種「軍主立憲」制有利於緬甸政治穩定和向更民主的方向邁進,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再經過一兩輪選舉後逐步走上正軌。

自1948年1月4日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開始,這個國家曾經進行過長達14年的民主實驗。然而,由緬甸精英主導建立的議會和內閣很快由於執政能力不足、政策失誤等,令國家陷入分裂危險。

目前的緬甸具有兩個不同的政治軀殼,在緬族內部的政治層面上,緬甸政府、軍隊與民盟以及翁山蘇姬之間雖然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分歧和矛盾,但在緬族與其它少數民族關係的政治層面上,軍人、翁山蘇姬和民盟是有高度的一致性,兩者立場並無質的區別。

與1988年相比,緬甸現今的政治運動發生根本性變化:政治運動不是走上街頭宣洩不滿,而是通過公民社會潛移默化影響政府決策。翁山蘇姬參選總統面臨法律障礙,她2013年10月21日敦促歐洲和美國迫使緬甸修改她所說的不民主的憲法。11月27日在悉尼講話又稱,能否修改憲法,三軍總參謀長的態度是關鍵,因為三軍總參謀長直接委任的軍人國會代表佔了國會議員的四分之一。 翁山蘇姬頻頻出訪西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西方促緬甸修憲。

遭緬甸軍政府推翻的民選領袖翁山蘇姬。(AP)
遭緬甸軍政府推翻的民選領袖翁山蘇姬。(資料照,美聯社)

泰國經過10多年時間,矛盾雙方一笑泯恩仇,矛盾被化解了,從頭再來,而緬甸各方矛盾卻越鬧越兇。

泰國在5月14日的大選中,代表民主派的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在下議院500個席位中取得了152席,成為第一大黨。現年42歲的前進黨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結合另外7個民主黨派,準備成立聯合內閣;在多方折衝之下,這8個政黨22日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對未來施政的方向有了一致的目標。 這對聯合內閣的籌組又更進了一步。

泰國是兩院制,根據2017年的憲法,上議院有250名議員,完全由軍方指派,有權在總理選舉中投票; 眾議院有500名議員,由選民投票決定,另根據政黨得票數按比例分配剩下的100個席次。要出任總理,必須要獲得兩院共750名議員中過半的票數,亦即至少要376票。

5月14日的大選有67個政黨參選,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獲得152席,成為第一大黨; 泰國前總理達信幼女佩通坦(Paethongtarn Shinawatra )領導的為泰黨(Pheu Thai Party)選前最被看好,但只獲得141席。兩大政黨加6個小黨總共的席位只有313席,距離過半數還差63席。

上議院250名議員由軍方在2019年委任,是保守勢力的最後一道政治防線。早前已有數名上議院議員表態不會支援披塔,或將棄權,但也有上議員表態願意按選舉結果投支援票。

緬甸與泰國的共同點是政黨多如牛毛,泰國能互相包容,而緬甸卻熱衷於一黨獨大,排斥中間勢力。翁山蘇姬始終熱衷於修憲、反Tatmadaw、當總統,本人卻「德不配位」,政績不佳。

2023年5月17日,泰國前進黨總理候選人皮塔(右)與為泰黨黨魁差蘭(AP)
2023年5月17日,泰國前進黨總理候選人皮塔(右)與為泰黨黨魁差蘭。(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Mr.Qin Gang)訪緬,2023年5月2日下午會見了前緬甸Tatmadaw首腦吳丹瑞(U Than Shwe)。

秦剛外長聲稱國際社會在説明解決緬甸問題時應該尊重緬甸的主權。

兩個小時后,秦剛外長會見了NaSaKa主席敏昂萊。

2023年5月2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內比都同緬甸外長丹穗(Than Swe)舉行會談。

秦剛表示,中緬兩國山水相連,胞波情誼深厚。 習近平主席2020年歷史性訪緬,開啟中緬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同緬睦鄰友好關係,願同緬方共同落實好習近平主席訪緬重要成果,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中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顯然,秦剛是在推動落實2020年初兩個元首達成的共識。

秦剛強調,中國對緬友好政策面向全體緬甸人民,尊重緬甸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支持緬甸維護獨立自主、保持政治穩定、實現可持續發展,支援緬探索符合自身國情、具有緬甸特色的發展道路,穩妥推進政治轉型進程。

早在4月I8日已抵達內比都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Peng Xiu bin總局長帶領的代表團也會見了緬甸前Tatmadaw首腦吳丹瑞(U Than Shwe)和前總統吳登盛(U Thein Sein)。

中國始終堅持依法、「依憲」解決問題,這對緬甸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案。

這與2021年不同。 他們為Tatmadaw政府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援,而那些支援抵抗運動和反政變運動的人則是在口頭上提供了更多的支援。

北京和莫斯科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以及東南亞國家聯盟內部的不同偏好可能會繼續為該政權提供「期望,即緬甸仍然可以通過2023年的選舉計劃尋求認可和合法性。

5月份的「抹茶」MOCHA不會成為「納吉」的重演,但為Tatmadaw的合化性添磚加瓦。5月13日(風暴前一天)為了應對即將來臨的風暴,軍方使出渾身解數的本事,當時風暴前,軍方派出軍車隊運送物資。 風暴過後,社交網上發出不少照片並有新聞報導,緬甸軍方派出空軍軍機,甚至海軍軍艦,向重災區若開邦輸送各種救災物資。

外國援助也紛至踏來。

2023年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席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論壇(AP)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資料照,美聯社)

截至5月21日,國內捐款已達200億緬幣。軍事委員會主席表示,為『莫卡』颶風受災地區的重建工程捐款,不包括來自其他國外的捐款,國內捐款總額約為200億緬幣。

他表示,自 2020 年以來的兩年中,由於新冠肺炎的爆發和政治危機,經濟一直下滑。歷經努力,國家經濟在2022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

緬甸14名代表5月25日乘船抵達孟加拉南部靠近緬甸的邊境城市代格納夫(Teknaf)。 孟加拉難民事務副專員鬥紮說,緬甸代表將會見部分願意重返緬甸的羅興亞人。他形容這是一項重建羅興亞人信心的舉措。

緬甸和孟加拉正安排約1100名羅興亞人返回緬甸居住。20名羅興亞人5月前往若開邦,參觀了將收留回歸羅興亞人的收容所。

這對改善Tatmadaw的形象至關重要,對改善與西方的關係也行之有效。

2023年5月20日至21日,緬甸經貿部聯邦部長吳昂奈烏在中國駐緬甸陳海大使的陪同下,前往中緬邊貿口岸實地考察。對人流進出口岸(木姐、皇宮、猴橋)以及物流進出口岸(曼穩、白象)等分別進行具體調研。此次聯邦部長訪華,特別針對中緬邊境口岸的人流/物流加強暢通,提升中緬邊貿的力度等具體的民生事宜進行了坦誠友好的交流。期待此次聯邦部長訪華為中緬邊貿帶來新的動力。

據緬媒Popular News Journal報導:緬甸國管委副總理兼經濟與財政部聯邦部長吳溫盛(U Win Sein)在2023年5月25日參加在內比都MICC-2大廳內舉行的緬中第四屆商品展開幕式上講話時如是說:「中國是緬甸最重要貿易夥伴,尤其是中緬邊貿至關重要,中緬邊貿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

尤其是近來許多國家都在忙內憂外患,根本沒興越去管緬甸的內鬥。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反Tatmadaw的鬥士已各行其是:反Tatmadaw鬥士女網紅在美國開雜貨店;據反軍方媒體KHIT THIT MEDIA 2023年5月16日訊:反Tatmadaw民族團結政府(NUG)臨時總統杜瓦勒希臘在5月16日舉辦的NUG第19/2023號會議上宣佈:「由於財政短缺,NUG將組建緬甸之春銀行」

據悉,民族團結政府(NUG)在這兩年內對收到的3億美元的募捐款項,還有很多線上出售地皮而獲得的基金,都沒有明賬公佈,民眾對此越來越不信任,因此NUG財政越來越緊張。 

印尼總統佐科於5月10日主辦東盟峰會時發表聲明:解決緬甸問題必須通過談判解決,制裁不是辦法。

新加坡也多次聲稱不干涉緬甸內政。

*作者為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