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昌觀點:補助凍卵救生育率緣木求魚,先讓年輕人想婚敢生吧!

2023-05-22 05:40

? 人氣

近年,已有不少歐美生殖權威發出警語,卵子冷凍是一項不完美的技術。(資料照,美聯社)

近年,已有不少歐美生殖權威發出警語,卵子冷凍是一項不完美的技術。(資料照,美聯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日新竹市及桃園市政府要補助女性凍卵,臺北市部分議員也跟著提議凍卵補助,令曾經歷多年不孕的筆者非常憂心,如此花大錢的政策,真的可救少子化?或只是讓婦女白忙一場,還落得圖利凍卵生殖業者的罵名?

依兩地方政府四月端出的凍卵補助政策,為了給女性多一個延後生育的選擇及希望,每位補助2萬2千元到3萬元,母親節前夕,北市議員跟進提案,每位補助3萬元另加三年每年5千元凍卵保存費,因為「卵子後甦機率多高達90%以上」成功機率高,可救少子化。

乍看之下,地方政府的政策與市議員的提案,用心良苦,但是花大錢補助凍卵真的可以救少子化?筆者請教多位醫界專家學者,翻看台灣及歐美醫療文獻後,發現答案是「弊大於利」,還有美國生殖醫界權威對於凍卵生子的夢幻話術大潑冷水,甚至示警喊停。

凍卵已是現代女性人生規劃的顯學 專家籲即早規劃生機無限。(圖/高雄健新醫院提供)
凍卵已是現代女性人生規劃的顯學。(圖/高雄健新醫院提供)

首先,就市議員所稱的「卵子後甦機率多高達90%以上」,醫界友人遍查文獻,類似數據只有出現在生殖醫學業者的網站,並無實證可佐證,依NCBI(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一份2021年研究指出,目前卵子急速冷凍技術的卵子復甦存活率約7成多(Fertil Steril. 2021 Jun;115(6):1511-1520),而且卵子存活不等同最後的活產,解凍存活的卵子受精成胚胎的成功率約6成9,胚胎也只有3成左右活產率。整體算起來,可能僅一成多的凍卵有機會成為嬰兒(70%乘69%乘30%約15%),明顯低於婦女自然懷孕生產的成功率。

另一份由美國紐約大學格裡福博士 (Dr Grifo)2022年發表的凍卵研究也指出,僅有 39%的活產率(Fertil Steril 2022 Jul;118(1):158-166),此文作者亦在《紐約時報》受訪時直言,「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卵子都不能成為好的胚胎。」

國內長期追蹤數據,以台大醫院婦產科二○二二年發表的研究為主,18年來共645名凍卵女性,解凍使用率不到10%,而最終活產的是17人,僅有2.6%。在解凍使用率及活產率都如此低的情況下,政府花預算補助凍卵合理嗎?有必要嗎?

也因此,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主席席達斯醫師(Dr Cedars) 四年前曾提醒婦女打破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必須反覆對想凍卵的女性說,『冰箱裡沒有嬰兒,只是個(可能)懷孕的機會』!」耶魯大學醫學生殖內分泌學家和不孕症專家阿曼達·N·卡倫Amanda N. Kallen更發出嚴正警告:「我不希望他們認為可經由凍卵以延後成家。因為無法保證當此時冷凍的卵子,之後能夠使用到達成懷孕目的。」

近年,以有不少歐美生殖權威發出警語,勿因誘人的凍卵廣告話術而衝動。尤其凍卵、取卵要花一大筆錢,定期付保管費又一筆錢、解凍做試管又一大筆錢...最後,不保證成功,若女性進行凍卵前若未意識到要打一堆激素才能取出卵子,解凍後又只有少少的活產率,夢幻破滅後心理恐怕更難以承受。

再者,凍卵後代健康也令醫界堪慮。去年一篇由丹麥、挪威、芬蘭及瑞典數據發表的《冷凍胚胎出生兒童的癌症研究》 (PLoS Med 2022. 19(9): e1004078),發現經由「冷凍胚胎」出生的兒童(簡稱「FET寶寶」),患兒童癌症的風險明顯高於新鮮胚胎及自然受孕後出生的兒童。那麼凍卵呢?同樣必須經歷冷凍解凍,子代被傷害的可能性極高。

20220623-凍卵被視為一種為生育而買的「保險」(取自TFC官網)
有識者更憂慮,凍卵的倡議,反倒有助長晚婚生子之虞,不利於救少子化的初衷。(取自TFC官網)

更可悲的是,凍卵的倡議,不僅無法挽救少子女化,反倒很可能助長晚婚生子。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 (2023年2月17日《聯合報》),凍卵雖給女性多一個選擇,女性可能因此覺得還可以拖五年、十年再生,導致風險

高的高齡懷孕產子,撫養孩子的體力也不如年輕時的自己。而近年孕產婦高死亡率中,高齡生育是其中一項主要原因,鼓勵凍卵極可能助長高齡懷孕生育之趨勢,提高婦女健康與死亡風險。

再者,凍卵所費不貲,從取卵到保存費用約8萬到12萬元,之後每年保存費約6000元,使用者多為高社經地位的女性,動用政府預算予以補助,是否

只是在幫有錢人省錢?此外,有不孕風險的女性約占一成多,若要鼓勵催生,怎不將預算優先花在大多數能自然懷孕的女性身上?

在「生不如死」(出生人口不及死亡人口)的今日台灣,提高生育率固然是刻不容緩的國安議題,但以鼓勵凍卵的政策性補助鼓勵生育恐怕是緣木求魚,一方面強化情感教育,學習如何交往、經營關係與婚姻家庭(尤其針對男性),另一方面創造穩定、尊嚴、合理工時的工作環境,解決普遍低薪、過勞的困境,讓年輕人想婚、敢生,才是根本之道。

*作者為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常務理事、台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