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成功等於快樂嗎?認識被「想要的大腦」支配的世界—《你要快樂,才能好好生活》選摘(3)

2023-05-22 05:10

? 人氣

大腦、腦袋,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hotoAC)

大腦、腦袋,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hotoAC)

對人們來說,追逐快樂過程中最大的阻礙,莫過於誤解何謂真正的快樂。他們認為,如果有更好的車、很棒的假期,或是擁有更光鮮亮麗的頭銜,就會更快樂了。可是,要獲得快樂,並不需要買任何東西,也不用跑到其他國家。快樂,無關乎物質享受,也跟金錢無關。同樣道理,快樂也跟社會階級、種族、性向、社群網站的粉絲人數或工作成就無關。我認識許多相當有錢,但過得相當悲慘的醫生、律師和執行長。同時我也認識錢賺得不怎麼多,但對自己的生活心滿意足、相當快樂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歸一句,問題在於我們誤以為成功就是快樂。我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內心空虛又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們試著要用補償的方式,來填滿心裡的失落感,例如藉著酒精、垃圾食物、糖分,或埋首工作來使自己快樂。這些方法都不管用,原因是這在根本上就錯了。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為了功成名就,我們必須比周遭的人更優秀,只有其他人被淘汰,只有踩著別人往上爬,我們才算是成功。我們的印象就是,為了成功我們必須在學業上表現得出類拔萃,才能在未來擁有更好的工作、賺更多錢,這就是社會為我們定義的快樂。社會迫不及待,一有機會就開始對我們執行這個洗腦程式。請不要誤會我喔,我不反對追求成功,但成功卻不等於快樂呀。

我們被灌輸要追求夢想,於是我們奉獻了全部的人生去追逐夢想,一而再、再而三地犧牲,直到所有的夢想成真。但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夢想並不會使我們快樂。

認識「想要的大腦」

關於快樂的迷思最令人驚訝的,也許就在於,真心相信的人竟然這麼多。我敢保證,世界上大多數的人若聽到「達成夢想並不能使人快樂」這樣的說法,一定會感到十分震驚,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反感,為我這種聽起來就是酸民憤世疾俗的言論而批評我。人們會這麼容易掉入這個迷思,是因為它正巧與大腦裡被科學家稱為「慾望系統」(system of desire)的部分直接連結。這種在中腦多巴胺迴路上運作的慾望系統,是非常強大的。它是在食物和其他資源經常短缺的時代,透過演化而形成。它會刺激我們與其他人競爭,卯足全力為自己和家人儘量爭取。但它對我們的快樂一點也不在意,恰好相反,它的運作機制就是把擁有最大的生存機會作為原則來思考和行動。

我稱這個系統為「想要的大腦」(Want Brain)。讓你完全相信一塊巧克力、一台更大的電視或工作升遷會讓你快樂的,就是這個部位,而且它會每天告訴你好幾次這是真的。我們知道這是謊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有個很巧妙的研究,曾在一天之中隨機詢問人們在做什麼,以及他們的感受。結果相當一致且驚人:由「想要的大腦」驅動的「有趣」活動,像是吃巧克力、看電視或在商店裡閒逛,實際上會讓我們喪失動力、更沒信心,並感到更沮喪。

住在被「想要的大腦」支配的世界

我們整個社會都是圍繞著滿足人們所有欲求而建立的,我們想要有份好工作,我們想要好車,我們想要很棒的假期,我們想要住豪宅。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一切,我們就想要錢。西方世界是一個市場經濟,這意味著,為了保持機制運作,它必須盡最大可能讓公民賺錢並使金錢流通。為了實現這一點,必須不斷刺激和鼓勵「想要的大腦」。於是我們不斷被廣告和新上架的產品誘惑——最新的手機、最新的時尚、最熱門的旅遊景點。我們都被鼓勵要將事業成功與幸福快樂畫上等號。

社會本身和「想要的大腦」共謀,讓我們真心相信這些沒有太多價值的裝飾品會讓我們快樂。難怪最後大家都心碎了。

我受到「想要的大腦」文化的全面灌輸可能是從七歲開始的,當時我的父母拿了一張十英鎊的支票,帶我去到米德蘭銀行,我用這張支票開了一個獅鷲(該銀行的吉祥物)存款帳戶。我因此得到了一本字典;一本專屬於我、看起來像支票簿的存款單;一個漂亮的藍色文件夾;甚至還得到一個上頭印有吉祥物獅鷲的存戶徽章。我驕傲地將它別在我的學校外套上,覺得自己像個大人。這一切對我來說代表什麼呢?它讓我相信大人就是要有錢,而為了賺錢,我必須要成功。這種觀念在我的學生生涯中持續灌注著,一直有人給我這樣的印象,讓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考試得高分,以便獲得夢想中的工作。所有這些想法都正中「想要的大腦」下懷,結果就是,我把「贏」當作了自我身分認同。九十九分對我來說永遠不夠好——對我父母來說也不夠好。只有一百分才算好。

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都簽署了一份成年人合約,上面規範我們要儘可能地賺錢和花錢,來為市場經濟作出貢獻。所以,我們完成學業,找到工作,並期待這種成就會讓我們快樂,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努力爭取下一次升遷,以為更上一層樓就會快樂,然後我們意識到我們仍然不開心,但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努力履行義務,達成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但生活仍感到空虛。我們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被徹底洗腦,被植入「想要的大腦」心態,相信如果我不開心,那一定是因為錢還賺得不夠多。於是我們乖乖回到跑步機,繼續原地踏步。我認識很多這樣的「成功」專業人士,他們不缺錢、擁有漂亮的房子和豪華的車子,但他們很痛苦。他們討厭自己的工作,入行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當他們到了三十多歲的時候,他們就結婚、背房貸,且往往需要支付小孩學費。他們正在為經濟提供養分,表面上看起來「功成名就」,但事實是:他們被困住了。而且,為了補償這種痛苦,一到週末他們就喝到茫,麻痺自己。

我並不是說金錢與快樂毫無關係,許多相關研究都指出,一旦我們有足夠的錢可以滿足如食物和居住等基本需求,更多的錢並不會讓我們大幅增加快樂程度。是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掌控感和自主性的。

但是,我認為整個社會都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了。金錢能夠消除不快樂的常見源頭,但它本身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快樂。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

要了解現代世界已經變得多麼不自然和不健康,我們可以將當今不斷被「想要的大腦」刺激的生活方式,與我們過去的生活方式進行比較。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為享樂而做的事情,是我們過去為了生存而做的。曾經,我們的「職業」是捕魚、狩獵、覓食或烹飪。男人可能會去打獵,在路上與他們的伙伴邊走邊聊天,沉浸在同行夥伴的陪伴和參與共同任務的興奮之中,他們常常在大自然中活動身體。女人也會花很多時間與朋友和親戚們相處,聊天、大笑、挖根莖類植物、採集堅果和莓果。到了晚上,整個部落都會圍在營火旁,談天說地聊是非、講故事、唱歌。世界各地仍存在著原住民部落,例如坦桑尼亞的哈扎部落(Hadza),他們就是這樣生活的——跟大自然與他們自己和諧共處。

當然,我並不是說過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事實上離完美還遠得很。許多事物都在現代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並非全部都是。今日,現代人花很多錢去做過去曾經是我們每天工作的內容。我們至今仍然享受這些消遣,因為我們天生就是會喜歡這些事情。這些事也是我們生而為人該做的,人類生來不會整天坐在辦公室裡、開計程車、或在悶熱的火車上坐好幾個小時通勤。當我們在這些情況下不開心時,常常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但這不是事實。若讓一個北坦桑尼亞哈扎的部落原住民在辦公室待個八小時,他們也會很痛苦。面對現代世界中的各種怪象,你的不快樂是完全合理的反應。

《你要快樂,才能好好生活》立體書封。(知田出版提供)
《你要快樂,才能好好生活》立體書封。(知田出版提供)

*作者冉甘.查特吉(Rangan Chatterjee),被譽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醫生之一,本文選自作者新作《你要快樂,才能好好生活:10個讓你每天更美好的幸福處方》(知田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