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聯合生產武器,何時量產、是否可行?《德國之聲》解析四大爭議

2023-05-05 18:00

? 人氣

不過,國防院研究員陳亮智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美台雙方的軍火生產合作其實都有「on schedule(按計劃進行)」,預計「2025年就會看到很具體的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亮智分析,美台商會約在2021年提出聯合生產武器的想法;2022年,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也透露,此計畫最快將於2024年落實;如今進到2023上半年,美國軍火商就已採取行動造訪台灣。 「我覺得這方面沒有耽擱,」他表示,美方接下來很可能在公開或私下場合與台方簽署多項備忘錄,為下一階段的合作鋪路。

3.有助台灣提高防衛能力?

由於美國是全球武器出口大國,本身即具備研發、設計、製造的能力,因此其位於海外的產線多半是以代工零組件為主。有聲音質疑,這對提升台灣軍事技術的效果恐怕有限。

陳亮智就此回應道,不論美台雙方透過何種方式合作生產軍火,「無疑是要讓台灣的武器可以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只有傳統武器的銷售」。他認為,台灣透過代工也有機會習得相關技術、提升對武器的熟悉度,同時還節省了武器的運送時間、美方需要派駐的訓練人力等。

至於生產的武器種類,目前顯示主要將以無人機及彈藥為主。這令部分人士質疑,這些小型或輕型武器能否確實提升台灣的備戰能力,或對北京達到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

「無人機機種太多,台灣缺乏的是大型機種導控與傳輸的需求,尤其是衛星資訊傳輸,也就是即時監控的反應軟體,」周宇平說,而輕兵器與彈藥部分,他認為「台灣自己本就有生產線,協助美方自然輕而易舉」,但對中共的威嚇效果其實有限,「畢竟尚未成熟發展,僅在萌芽階段(而已)」。

4.彌補延宕交付的對台軍售?

此外,美國對台軍售在近年來不斷延遲交貨,積壓總價已高達近190億美元,台灣亟欲取得的「F-16V戰機」首批到貨也可能延宕2年。台灣立法院民眾黨團5月3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台灣軍備長期倚賴美國,軍售延宕凸顯台灣安全出現「真空」,政府應拿出態度爭取加速交貨。

陳亮智表示,美對台軍售遲遲未交貨,對台灣而言確實是一個疑慮及隱憂,因此將部份產線移至台灣可能是解法之一。

不過,專門研究美國軍售及軍火貿易的埃里克森說,建立海外軍武生產線需要很長的時間,尤其是針對先進的防禦性品項,因此不認為這能在短期內提高台灣的防禦能力。她進一步表示:「這是一個長期舉措,而不是在目前(台海)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加快交付武器的短期方案。」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