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總統不是幹話王─郭台銘、柯文哲「失言」其來有自

2023-05-05 06:20

? 人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出席「政大學生會四大政黨論壇活動」,冒出「低薪科系要縮編」的失言爭議。(顏麟宇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出席「政大學生會四大政黨論壇活動」,冒出「低薪科系要縮編」的失言爭議。(顏麟宇攝)

常言道:「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不過,這個「常言」擺在政治活動,特別是對有意競逐大位的人而言,就太不公平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認同中華民國而競選中華民國總統,是政治詐欺

比方,為了衝刺國民黨「徵召提名」的郭台銘,活動量最大,出錯率最高,密集活動搭配密集道歉或澄清,只說明一件事:人前郭台銘和人後郭台銘,不是一個人;準備啟動黨內提名的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訪美返台,第一場活動出席政大座談,就冒出「低薪科系要縮編」的爭議,事後發文澄清是「複雜問題簡單答」的結果,自認智商高於常人的柯文哲,機敏答題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慣性,本性難改,估計類似爭議在未來的競選過程中,不會更少;唯一確定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批評在野黨的國家認同是「精神分裂」,同樣被駡得滿頭包,文宣YT上路,主打溫馨路線,降低負面聲量也降低了關注度;國民黨可能徵召人選侯友宜,話最少,貌似出錯率低,但曝光率也低,甚至他的少言寡語,常讓選民不耐煩。

參選人迥然有異的表現,引發的正負面評價,牽涉參選人的個人特質,更重要的,是涉及選民對「總統」的想像,既不同於縣市首長,更不同於民意代表,當然,做為「國家元首」,肯定不能像名嘴張口就說,即使講笑話還得考量有沒有「領袖範」,畢竟總統代表的是國家形象,當賴清德痛駡在野黨國家認同是「精神分裂」的時候,他忘記高票連任的蔡英文,之所以能走出比民進黨更寬闊的空間,是因為她承諾主政下的國家「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不論她的承諾是不是謊言。賴清德的危機是,中間選民對他已經失去了想像,更危險的是,甚至相信他是不認同中華民國的人,不認同中華民國而競選中華民國總統,某種程度也算政治詐欺。

20230504-副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開幕典禮」。(顏麟宇攝)
副總統賴清德批評在野黨的國家認同是「精神分裂」,也被駡臭頭。(顏麟宇攝)

爭取提名能容錯,提名確定失言就宣告競選結束

郭台銘急於表現自己,他愈急就愈打破民眾對他的想像,事實上,對比四年前,選民對郭台銘的期望值已經降低,這從他一個月衝刺,民調反而顯著下滑可見一斑,「政治言行過卑過亢」是他的毛病,四年前懇求韓國瑜退選,初選落敗翻臉嚴詞退黨,四年後九十度鞠躬向國民黨道歉,聽聞國民黨可能「內定」,「非常驚訝」,用名嘴黃暐瀚的說法「後果不堪想像」;郭台銘到現在無法理解,四年來與國民黨形同陌路,一句話「想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就認為國民黨應該徵召他,才叫人難以想像。

郭台銘最新澄清文強調,「我不可能那麼無知,要選總統對於政策的思考不可能草率沒準備。」此言應該不假,事實上,最敢於思考的應該就是他,從他談AI產業到能源政策,都是國政大問題,但從AI談到八萬機器人對戰解放軍,從核能政策談到一縣市一核電站,從公司治理談到不要議會監督,當然就是「失之草率」,爭取提名過程還有容錯空間,讓他白天講錯話,晚上發澄清文,一旦提名確定,一個錯誤可能就宣告競選結束。

20230503-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出席「工商建研會座談用科技與世界做朋友」座談會。(蔡親傑攝)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活動多,失言頻率也高。(蔡親傑攝)

青年低薪不能減化為教育問題,或科系縮編問題

對比郭台銘在「國政大方向」的失言,柯文哲的「失言」完全不具成本效益,青年低薪或失業,的確是大問題,但不能減化或泛論為「教育問題」,「教育問題」更不能減化為「低薪科系」的問題,大學教育畢竟不是技職教育,「學有所用」不僅僅是工作技能,更重要的,即使因為少子化,產業環境改變,大學招生人數與科系失衡,必須重新調整科系,都不應該是總統一人意志,九0年代的教改,上有全國教育會議,行政院有教改審議委員會,還有跨部會的教改推動小組,遺憾的是,三十年來,台灣教改完全政治化,政黨輪替後更聚焦於 課綱」,「廣設大學」轉回原點「減併大專院校」,甚至私校退場。

柯文哲發文強調他的本意是「台灣必須培養人才、帶動產業升級與薪資結構,產生正向循環,才能從根本解決低薪,不再讓青年窮忙」,這哪裏是一句「低薪科系必須縮編」可以取代?搞出一套「教育政策白皮書」都未必能解釋清楚,遑論化約為具體政策加以落實。

新北市長侯友宜受訪強調,盼大家不分你我攜手合作,一起為國家、為人民做最大的貢獻。(圖/李梅瑛攝)
新北市長侯友宜對國政發言最少,出錯雖少但曝光率也低。(圖/李梅瑛攝)

以郭柯失言為鑑,總統參選人對國政要思考後消化

這就是郭台銘和柯文哲的問題(當然也是賴清德和還沒提出具體政見的侯友宜的問題),總統選舉公報沒有「政見欄」,但自二千年政黨輪替以降,參選總統者無不行禮如儀推出「政策白皮書」,固然「老派」,但好處是不會被斷章取義遭到誤解,馬英九第一次競選總統,幾乎全程參與政策白皮書的討論和確定,大幅減少失言機率,蔡英文亦復如是,唯一的後遺症是當選後可能被拿來做為「政見跳票」的依據,但這不是大問題,有時候不跳票反而是災難,比方年金改革,但若郭台銘嘴快要啓動「二次年改」或「回復舊制」,討好軍公教,災難可能比預期更大。

郭台銘和柯文哲的「失言」,可以為賴清德與侯友宜鑑戒,朝野兩大黨都有「智庫」,可以為其後盾,即使「政策白皮書」在網路時代變成「政策白皮臉書」,黨智庫的政策要思考並消化成為個人相信且支持的政見,才具有說服力,張口就來是大忌,依賴臉書小編修文「人設」完全不靠譜,慣性澄清與道歉正是「人設」崩毀的前兆。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