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文資保存的窘境和展望

2023-05-07 05:30

? 人氣

由以上論述,可得知,台灣對於文化脈絡的主體性論述,並非完整。呈現斷裂式,雖歷經數著有意義性和歷史性的政權,但可惜於當局者無心梳理、整理前代歷史文化之脈絡,進行客觀統整和整理,以至於建立主體性文化脈絡論述。因此台灣文資保存無法完整說明其歷史精神和文化脈絡中的意義性。故文資保存活化、再利用後便失去文資原有之精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 商業(價格)經營能力不足
文資保存後之活化以及再利用,文化論述含糊帶過,並在歷史文化脈絡上相當違和的置入存在著。這先不說文化論述,在商業市場思維和邏輯上也草草了事,未做長遠的規劃,沒有行銷策略、文資市場生命週期的書寫整理。也就是說: 有政府補助了也成功保存了,並有個開張的咖啡廳的門面,就可以交差了!沒有繼續書寫文化歷史精神之於當代社會的文化生活的日常脈絡,亦沒有做好客群的定位,一味地文創商店又在沒有甚麼年輕人的偏鄉!導致成為蚊子館!這就是沒有劃出市場腹地和區分客群,以及納入成本效益的考量,隨隨便便的結果。如姚瑞中年走遍全台逾700座蚊子館,揭發選舉芭樂票亂象。

二、台灣文資保存的觀念與制度上如何銜接國際潮流?走向正軌。

屏東2022斜坡上的藝術節「心之部落」榮獲2023美國「謬思設計大獎」肯定。(圖/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提供)
屏東2022斜坡上的藝術節「心之部落」榮獲2023美國「謬思設計大獎」肯定。(圖/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提供)

(一) 整體性保存「再造歷史現場」,整合觀光方案改善交通。何謂「再造歷史現場」呢?再造歷史現場為文化部於105年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將文化資產保存視為重大公共投資,並於106年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鄉建設-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至114年預計投入100億元。在過去既有單點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修復活用基礎上,更強調人民與土地、歷史記憶的重要性,擴大到區域性的文化資產保存,進而以文化治理帶動城鄉發展,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化保存整體政策,落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中。它打破過去單點、單棟、個案式的文化資產保存,整合地方政府及跨部會計畫,將臺灣古績、歷史建築與聚落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域,納入國家整體治理策略,並擬定永續性的維運計畫多元活化再利用,亦運用新興數位科技,讓民眾感受過去的歷史記憶與現場,使歷史現場與民眾生活結合,營造有魅力且宜居的高品質城鄉環境。其4大推動原則:
 1. 文化資產整體策略的治理思維:文化治理決定文化的深度,而文化的度則能夠決定城市的意象與願景。因此,「再造歷史現場」強調以文化治理帶動城鄉發展,而非單點、單棟或片斷的文化資產保存。
2.  復育文化生態以軟體帶動硬體:由軟體帶動硬體的規劃,將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其重點在復育文化生態,而非一味復舊。
3.  文化資產的公民運動:透過社會參與及不斷累積對話,帶動在地人文歷史及形塑文化資產意識。
4.  文化資產空間的歷史連結與多元想像:歷史場域活化再利用在承載歷史記憶及文化脈絡時,需思考空間用途的多元想像,進而將歷史文化記憶與脈絡重新連結當代、在地生活的需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