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湧觀點:全球暖化轉機─歐盟計畫用氫能取代核電,我國將推展氫谷

2023-05-12 05:50

? 人氣

宇宙最豐富的氫元素,燃燒不產生CO2,各國競相發展綠氫。(圖/工業技術與資訊/Shutterstock)

宇宙最豐富的氫元素,燃燒不產生CO2,各國競相發展綠氫。(圖/工業技術與資訊/Shutterstock)

前言、綠氫是全球潔淨能源,研發驅動力主要來自2050淨零排放

氫之化學符號為H,原子序數為1,原子量為1.00794,是地球大氣中最簡單、最豐富而普遍的化學元素,能量密度大、且燃燒後的產物為水,不會產生二氧化碳,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被視為終極或全球潔淨能源(Global Clean Energy)。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並以逐步減少煤炭的產量為主要目標,2050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浪潮席捲全球,綠氫(green hydrogen)潔淨能源,成為各國積極追求目標。從取之不盡的水資源中分解氫,透過能量轉換提供電力並生成水,如此周而復始,可提供人類永續的資源循環,為了達到淨零目標,全球苦尋替代傳統石化燃料的潔淨能源,惟目前取自大自然的再生能源雖扮演部分要角,但發展都有其環境限制,仍需再找到更為低碳的燃料以達成零碳世界目標,因此氫能及時倍受國際重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在1970年,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授博克里斯,在通用汽車技術中心的一場演講中,即已提出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一詞,設想未來以氫氣取代石油,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能源。西門子能源2011年推出首項氫能產品(Silyzer 100)電解槽,11年來電解效能大幅提升,成本也縮減到20%以下,氫能電池開始有了新的技術進展。

近年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都爭先恐後地發展氫經濟,尤其隨著covid-19疫後及循環經濟概念,使先進國家更確定朝向綠色新政方向,甚至希望以氫能取代核能。歐盟在2020年7月公佈氫能戰略,目標以建立氫能為核心的能源系統,並在10年內用氫能設施取代30座核電站。經營氫能業務超過30年,西門子能源砸下3,000億歐元,在柏林打造全新超級工廠,預計2023年秋天開幕,屆時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將從1台提升到4台,工時也從1班增至3班,以高度自動化流程,24小時不停工,將是德國工業4.0實力的實現。

壹、氫氣種類與電解水製氫技術,AEM發電將成主力

氫氣依來源不同,可分為灰氫、褐氫、綠氫及藍氫等4類:1. 由化石燃料如天然氣經蒸汽重組產生的氫氣,稱為灰氫(gray hydrogen);2. 煤氣化、熱裂解、水解等方法獲得的氫氣稱之為褐氫(brown hydrogen);3. 利用再生能源或核能進行電解水製得氫氣,碳排最低因此被稱為綠氫(green hydrogen),又稱P2G (Power to Gas),轉換效率40~70%;4. 若將蒸汽重組過程中的碳排,經由碳捕捉及封存或再利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則稱為藍氫(blue hydrogen)。現今全球氫氣生產大部分為灰氫,隨著技術提升與成本下降,預計在2040年綠氫將可能成為主力。

目前常溫電解水製氫技術主要有3種:1. 簡易且已有百年歷史的鹼性電解槽(Alkaline,ASLK);2. 複雜且需要大量貴金屬銥和鈦才能生產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槽(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3. 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槽(Anion exchange membrane,AEM), 它的特色是結合鹼性電解槽、質子交換膜電解槽的低成本、便利性優勢,不需大量使用貴金屬材料、可模組化堆疊,適合大規模生產。AEM電解槽結構與PEM電解槽類似,主要結構由陰離子交換膜和兩個過渡金屬催化電極組成,一般採用純水或低濃度鹼性溶液用作電解質。

2021年常見的氫氣生產方式(圖/工研院國際所ITIS研究團隊)
2021年常見的氫氣生產方式。(圖/工研院國際所ITIS研究團隊)

貳、用AEM綠色氫氣製氫技術,可望扭轉全球暖化危機

目前氫氣電解市場主要為ASK及PEM兩種產氫模式,2022年3月2日德國清潔科技公司Enapter成功創造AEM技術,研發獲得標準太陽能模組化、快速普及和降低成本的商品,進而成功推動綠色氫市場,用綠色氫氣在德國建置生產,同時可組裝與堆疊的AEM Electrolyser EL4.0綠色氫氣產生器,其應用範圍可以從小至一個家庭,大至一個工業園區。創辦人Sebastian在業界擁有「氫氣能源傳教士」的封號,2021年10月獲得由威廉王子頒發的改善氣候獎(The Earthshot Price,TEP)。

近年來已開發國家推動「潔淨能源」逐漸看見成效,美國2022年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首次超越煤炭,而歐盟也預估2030年再生能源可達整體的40%以上,但就全球平均來說,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僅占20%,仍有80%的電力靠高汙染的燃料,全球仍面臨再生能源短缺之嚴峻課題。

AEM電解槽可將再生能源電力和水轉化為低成本的綠氫,電解水製氫技術的發展,是低碳清潔氫氣供給的轉類點;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因其獨特的低成本及高效率優勢,已被認為極具發展前景的製氫技術。歐洲、中國、加拿大及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均持續積極推動AEM製氫技術的研發。Enapter被譽為最先進的氫氣能源研發團隊,其開發的AEM電解槽是可堆疊型模組,易於安裝和標準化。2021年10月獲威廉王子頒發的改善氣候獎(The Earthshot Price,TEP);麥肯錫顧問公司估計,2021年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公布綠氫發展藍圖,公共投資金額超過700億美元,綠氫被認為可以用來幫助重工業及大型運輸工具等最難減碳的行業。AEM電解技術型態類似計算機系統領域的微處理器開發,擴展性強,生產成本也可隨著系統成長數量而降低,是緩解全球暖化危機重要方法之一。

参、國際能源署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氫能需占整體能源使用1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在2021年8月9日發布的第6次評估報告指出,若現在不立即採取行動,最糟在2027年全球升溫就會達到1.5°C,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已刻不容緩,並表示全球必須在2050實現淨零排放,才能免於氣候災難,淨零排放也因此成為2021年格拉斯哥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各國的共識,全球已逾130個國家宣示至2050年達成國家的淨零排放,而氫能已被世界公認為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它類似天然氣但不含碳的能源。2022年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公布的「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指出,若想達到2050淨零排放,氫能需占整體能源使用13%,未來全球氫氣供應每年將超過5.3億噸; 為了加速臺灣邁向氫能時代,國發會2022年8月提出「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氫能也將占電力供給的9~12%。從整體能源使用角度來看,氫能不僅是臺灣達到2050淨零排放,也是全球的關鍵角色。

2022年6月27日工研院發表氫應用發展藍圖,將推動發電、工業及運輸等低碳化。(圖/工研院)
2022年6月27日工研院發表氫應用發展藍圖,將推動發電、工業及運輸等低碳化。(圖/工研院)

肆、我國發展綠氫能發電情況與未來台灣氫谷

中山大學教授陳軍互團隊,2021年創造最新一代的複雜氧化物催化劑技術,透過電解方式,將西子灣的海水轉化成氫能,這項技術高活性低成本,轉換成綠氫發電模式,且免於儲電的煩惱,目前已逐漸使用在許多民生科技上,如生醫、綠能科技、半導體產業、石化與民生工業等,該獨創綠氫催化技術2021年獲國際華沙發明展(IWIS),金牌及銀牌獎等5個橫跨歐美的國際獎項。

氫作為一種新能源,擁有許多優點,如氫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燃燒後的剩餘物以水蒸氣的形式排入大氣,然後形成清潔雨水重新降落地面、氫能也是一種能量密集型能源,灌滿油箱氫燃料後,就可駕車600多公里、氫更可用於發電廠發電,發電成本與將碳排放稅考慮在內的化石燃料相競爭。未來氫能主要用途有3:1. 發電、2. 工業應用和3. 交通載具;我國在發電上,可分為定置型和分散型發電2種模式,前者即火力發電廠,後者最具代表性的如燃料電池發電。在工業應用上,產業界因不同製程,使用氫氣已行之有年,如煉油業、石化業及鋼鐵業等,都是氫氣需求量很大的產業。

2022年6月27日工研院發表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藍圖,將推動發電、工業及運輸等低碳化,並研議在北、中及南部設立氫應用特色園區,打造亞太地區的氫能發展基地,形成有特色的台灣氫谷。如北部可發展氫能發電園區,利用現有發電廠,改作氫氣發電系統,提供北部的綠電。中部已有很多離岸風電,適合做為綠氫生產基地,並供中部工業園區使用。南部氫能園區則以提供重工業為主,藉由永安天然氣接收站,並增建氫氣接收站,即可提供給鋼鐵業使用。

目前我國氫氣用量約30~40萬噸,工研院預估2050年台灣的氫氨需求總量約750萬噸,其中氫氣約435萬噸,總減碳量約可達到3,700萬公噸。氫氣來源高達約75%要靠進口,25%則由自產之藍氫及綠氫,估計其中約70%為綠氫,30%為藍氫。雖然氫氣進口成本不低,但到了2050年使用化石燃料需付碳費,未來可能的氫氣供應大國澳洲,提出出口目標為每公斤1.4~1.5美元,雖比目前天然氣貴一點,但考量碳排和碳費,氫能和化石燃料在經濟成本就會拉近,且具有替代能源的優勢。2023年3月27日Enapter公司創辦人Sebastian來台發表 「AEM Electrolyser綠色氫氣解決方案」,可望為我國綠能巿場帶來新局。綠色氫氣將成為可持續的替代品,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如何不耗費大額投資,即可生產氫能的解方。為大量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Enapter已在德國建立園區,更成功的在泰國清邁創建蝴蝶館(Phi Suea House),透過太陽能發電產生的氫氣能源基地。Enapter也與我國台南沙崙實驗場簽下20台AEM設備。

*作者歷任飛航總臺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張泉湧觀點》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圖解大氣科學》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