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兩岸交流?對話?台灣面對兩岸關係的下一個課題

2023-04-07 06:10

? 人氣

21世紀基金會「台海安全論壇」,前副總統呂秀蓮(左三)、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左四)、遠見董事長高希均(左二) 、兩岸經貿交流協會高孔廉會長(右三)等一同出席。(資料照,蔡親傑攝)

21世紀基金會「台海安全論壇」,前副總統呂秀蓮(左三)、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左四)、遠見董事長高希均(左二) 、兩岸經貿交流協會高孔廉會長(右三)等一同出席。(資料照,蔡親傑攝)

隨著蔡總統過境美國;馬前總統訪中國,美國、中國、台灣三方的關係又再次浮上檯面。台灣擁有民主的 DNA,這是我們固然的優勢,而美方當局以民主深化交流合作,與我關係越來越密切,積極的合作與發展,我們必須抓住機 會,但與中方的交流,真的有辦法全盤中斷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積極推動國際化,包括國際交流、就學、國際合作等等,而這些須繼 續深化科技、經濟、教育、文化。唯有和世界交朋友,在我國與兩岸關係尚未有明確結果前,國際上的互助會是對我國長久穩定發展的一大利處,雖然台灣 的國家安全需要靠自我的守護,但是若真有憾事,還是需要國際友國的協助,而經濟上,國際的合作就是非常重要的成果,往往伴隨著國際上政治的局勢與政策法案。綜上所述,敞開心胸交朋友,對於現在的台灣,與需要面對的兩岸問題,都是關鍵。

但兩岸的交流固然重要,這是兩岸人民能夠進一步了解的管道,也是非政府組織能夠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我認為,以教育的管道交流,不僅能讓對岸學生認識我國教育體制的多元,也可以讓學生們透過互相交流切磋,讓想法互相交換;而文化上交流也是一大利益,我們同屬相同文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若透過文化交流降低兩岸緊張氛圍。綜上所述,兩岸勢必要交流,而後疫情時代,盼能維持穩定民間溝通管道,讓緊張情勢降低。

 20230405-前總統馬英九(左起)5日會晤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左起)5日會晤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對話乃兩岸是否能維持和平發展一大關鍵,近幾年,我們難以看見我國與對岸有較密切互動,雖可能是礙於疫情,但在這個後疫情的現在,是必須要增加兩岸互動,但是前提是必須是平等對話,透過上述所說之文化、教育、經濟 等交流,例如:台灣的大學能夠與中國的大學互相參加研討會,對於相同領域提出見解,或許因為民情有所不同解答,但透過交流了解彼此立場,透過對話 讓彼此一起進步。又或是我國可透過醫療與對岸交流,我國之醫療水準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若透過互相交流近年來 AI 醫療運用,或是醫療福利制度的交流,都可以增進兩國人民之福址。綜上所述,惟透過對等的對話,兩岸間才可能有更進一步或和平的相處。

改善兩岸關係勢必重要,透過「和平對話,對等溝通」建立直接管道,而透過民間交流,增進共同利益,由衷期盼看見雙方放下對立,增進人民福祉為主要,而能長期交流。兩岸的互動要是交流還是繼續冰凍都將影響未來的局勢,倘若積極的討好,所換來不對等的交流與矮化的對話;亦或是完全無互動,換來的是對立、仇視,我想這些都不是一般人民樂見的,台灣未來會怎麼走?往哪個方向走?現在是關鍵、未來也會是關鍵,而政府的決策影響甚大,又國際上的局勢牽一髮動全身,即時的應對是必須注意的。

國策研究院舉辦「中共兩會:黨政軍經、美中與兩岸」座談會。(林庭瑤攝)
國策研究院舉辦「中共兩會:黨政軍經、美中與兩岸」座談會。(資料照,林庭瑤攝)

盼兩岸能改善現今困境,突破現在的窘境,民眾所想看到的,是共同帶來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永遠不會結束的政治對立;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所 帶來的傷痛;要的是對等,而不是誰矮化誰或是絕對的冷處理;要的是交流,而不是無法擁有溝通的橋樑;要的是雙贏,不管是經濟還是國際局勢。

交流是為了有更完善的溝通,而對話是為了避免在國際上成為孤兒,不管是局勢還是經濟,現今有許多經濟體崛起,而雙邊或多邊的經濟合作不可免除,不可否認中國為現今國際上可觀經濟體,台灣需透過上述所提的對話交流 讓經濟有更大發揮空間。交朋友在國際社會上非常重要,若孤無援助所換來可 能必須付出更大影響,我國不僅追求國際化,在與對岸之交流也是必須的常態 互動,惟有透過交流,雙方更加了解,才有更進一步合作之可能,也唯有透過交流,在對等之下兩岸才可能更敞開心胸,而每項決策對於台灣、中國、世界上,都是非常關鍵密不可分的決策。

*作者爲現任亞洲大學學生議會副議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