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金門可作為解開兩岸兵兇戰危的試金石

2023-03-10 06:10

? 人氣

金門與廈門之間的小三通。(資料照,林庭瑤攝)

金門與廈門之間的小三通。(資料照,林庭瑤攝)

近年來由於民進黨政府一再衝撞兩岸和平紅線,兩岸之間陷入停戰以來前所未有兵兇戰危的險境,曾遭戰火蹂躪過的金門最能感同身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六日,金門縣長李炷烽在縣議會上做專題報告時,提出規劃在金門設立「一國兩制試驗區」,成立「金廈和平特區」。希望借此推動兩岸和平、擺脫戰爭陰霾。

最近10名金門縣議員成立「國民黨暨跨領域監督政團」,發表「團結務實、守護金門」4大問政理念,籲中央成立「離島永續發展委員會」,討論成立離島特別行政區或經貿專區之可能性;

金門縣議會「跨黨派問政聯盟」、「無黨籍聯盟」政團也同步成立,倡議金門成為「永久非軍事區」、推動早日興建「金廈跨海大橋」。事實非常明顯,金門的未來寄望於大陸更甚於台灣,金門人必須將反中的橋頭堡轉變為兩岸的和平橋才有未來,所以金門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走出自己的路。

在民進黨政府反中的死結中,金門可先向大陸伸出橄欖枝,邀請曾在金門造成轟動,被民進黨政府拒絕回台的台灣宜蘭人,也是世界級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訪問金門,此舉有特別得意義,林毅夫出走大陸事件發生地在金門,可讓此一已超過40年早已超過追訴期的歷史悲劇一笑泯千愁,林毅夫是台灣人,邀請他合情合理,沒有媚共的藉口,假如此舉成真,將是金門突破兩岸敵意的板樣,可為金門走出自己門路的試金石,也為兩岸和平貢獻一個里程碑。

附錄:「談林毅夫的異樣人生」

林毅夫是我的同鄉,也是我的宜中學弟,他的老家就在我家的斜對面,本來中間隔著一條灌溉用大圳,後來大圳加蓋,拓寬成一條寬廣馬路,與他的家可說雞犬之聲都可相聞,他的二哥叫林次郎與我是小學同班同學,小學畢業後還曾短暫到我家當夥計幫忙生意。

他的父親並無固定職業,母親幫人洗衣貼補家用,有兩位哥哥一位妹妹,家境可說相當窘困,因此兄妹皆小學畢業後未再升學,即開始工作幫忙家計,幾乎傾全家之力,挹注他繼續升學讀書,他也不辜負家人的期望,考上當時的省立宜中,高中畢業後,又考上當時人人羨慕,很難上榜的台大。真是「寒門出孝子,貧戶出狀元」的樣板,也是感人的勵志故事。

七十年代台灣經濟正在起飛,當時的台大學生畢業後出國留學,學成後留在國外當領美金的高級華人,或是回國當青年才俊,社會菁英,是人生最佳的規劃與藍圖。尤其是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院長,開始接掌政權,「吹台青」的政策開始起風,海歸學人更成天之嬌子,從政獻身政府者,前途無不飛黃騰達,以他的才智如走正常途徑學成歸國,從事公職,出人頭地必然可期。

20190514-林毅夫專訪-叛逃40周年專題。時任中華民國陸軍上尉連長的林毅夫,於1979年5月16日由金門叛逃至中國。(新新聞攝)
時任中華民國陸軍上尉連長的林毅夫,於1979年5月16日由金門叛逃至中國。(新新聞攝)

但是1971年冬,大一上學期結束,新生赴成功嶺寒訓時,他決定要投筆從戎,不回台大唸書,請求轉學到陸軍軍官學校就讀,當時兩岸還是處於緊張的軍事對峙狀態,很多學子視當兵為畏途。此舉轟動社會,有人揶揄他大概是讀書讀到走火入魔,或是燒壞腦筋。 1979年5月16日,他更做出了驚人之舉,時任金門馬山連連長的林毅夫於晚間,趁著大退潮游泳到金廈之間大陸的角嶼叛逃投共。國軍當局雖然基於顏面,低調處理,但消息還是傳開。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林火樹在臺灣宜蘭過世,林毅夫透過關係請求回台奔喪,消息曝光,當年「叛逃」事件再度引起熱議與爭論,最後因國防部堅持指出,林毅夫仍被國軍視為叛變逃亡軍官,一旦返台將面臨《陸海空軍刑法》調查與審判,因此他的回台之事破局未能成行。

有人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英國詩人約翰·德萊登也說過:「天才僅次於瘋子。從天才到瘋狂只有一步之遙。」我們從林毅夫的求學過程,宜中畢業,考取台大,政大碩士,北大碩士,芝加哥大學博士,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以及擔任北大教授,2008年出任世界銀行副行長的履歷看,他無疑是個天才。但從他投筆從戎,轉讀軍校,以及冒死叛逃投誠中共看,簡直就是一個叛經離道的瘋子。

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在The Road Not Taken這首詩所說的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我選擇了人跡罕走的一條路〉,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從此決定了我與眾不同的人生〉。他豈只選擇一條人跡罕走之路,且是一條兇險難測之路,可能葬身大海,屍骨無存,或是上岸即被誤殺,既使僥倖叛逃成功,也是走上「陣前叛逃,惟一死刑」的不歸路。但確實走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到底什麼力量使他不惜代價,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做出拋妻離子的瘋狂行徑,林正義抵達大陸半年多之後,在寫給日本的表哥家書中談及自己由金門游到對岸的動機。他說“臺灣的未來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作為一個臺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我願意為他繁榮富強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覺得臺灣除了是臺灣人的臺灣之外,臺灣還應該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換句話說他是在實踐「心在台灣,志在中原」的夢想。但我也從另一角度猜想,也許是國民政府早期的教育強調中國歷史的輝煌讓他著迷,錦繡河山的磅礴使他嚮往,讓他成為狂熱的大中國主義者,再造中華光輝的信徒,使他產生林覺民式「與妻訣別」的情懷,荊軻刺秦式「壯士一去不復還」的膽識。這種行徑可說前無古人,以後更不可能有來者了。

林毅夫之妻人大台灣省代表陳雲英指出,她組織的台灣高教師參訪團與中國教育部商談,催生台灣高中生免試入學中國高校政策。(張家豪攝)
林毅夫之妻、中共人大台灣省代表陳雲英。(資料照,張家豪攝)

林毅夫叛逃大陸時只帶兩種東西,一個是能證明他是中華民國軍官的證件,另外則是水壺、救生衣等救生用品,沒帶任何機密文件當投名狀,證之以後的調查乃是事實,可見他的動機是光明磊落的,沒有違背良心,只是追求另一種機會與夢想,他的行為當時確實觸犯台灣法律,但時過境遷的現在看來,應屬信仰不同的良心犯而已,就如以前的海外異議分子,在國內皆被稱為叛徒,現在皆被稱為良心犯一樣, 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時發生於高雄市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當時被稱作「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涉案者皆被依叛亂罪受到嚴辦,後來涉案者皆獲得平反,甚至高居政府要津或政黨領導人。所以「林毅夫叛逃案」現在應改稱為「林毅夫出走案」才恰當。

其實他當年出走時未帶一兵一卒,也未帶任何機密文件投靠,對台灣的危害只是心理層面而無實質的損害,如比諸彭明敏在1964年起草發布「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推動台獨,許信良在1979年12月15日在海外組成「台灣建國聯合陣線」,誓言要讓國民黨政府從地球上消失。他們對國府的危害性,林毅夫與其相比,可說如小巫見大巫。 但彭明敏還能於1996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許信良也於1991年擔任民進黨主席。但危害有限的林毅夫卻至今還被追緝,不能免責,實在牽強說不過去。

「林毅夫出走案」發生至今已逾四十年,因配合軍事審判法修正,軍事案件全數移由司法處理。林毅夫案全案卷證,於2014年1月13日移由司法檢察署接辦,法務部研議後認定林屬「繼續犯」,移交後仍持續通緝。軍方也一直放話只要他一回台,就要追究刑責。  到底林案未解是卡在法律問題?政治問題?還是情感問題?其實都不是,而是台灣「凡親中者皆是敵人」的意識形態在作梗。

林毅夫案的處理惟一令人感到欣慰之處是,兩岸都很低調,台灣方面在當時情治勢力高張的戒嚴年代,並沒有禍延妻孥家屬,1983年林妻陳雲英最後還可離台到美與他團聚,大陸方面也未利用林毅夫的投誠當樣板,大事渲染宣傳,還對他一路加以栽培、提拔、重用。算是事件中還能讓人看到人情味的地方。

林毅夫事件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其妻的忠貞與忍辱負重,以及夫妻兩人間的互信與體諒。

林毅夫就讀政治大學經濟學院攻讀企業管理碩士時,陳雲英則教書、懷孕、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這時具有遠大志向的林毅夫作出了一個對他們一生有重大影響的決定,他覺得臺灣彈丸之地受制太多,不是施展抱負的地方,他想到大陸,為更多的中國人服務。陳雲英很理解丈夫的鴻鵠之志,她對丈夫說:“你只要決定,就放心地去吧,我會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

台灣出生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也出現在人大會場,對於媒體提問僅微笑揮手,快步離去。(王彥喬攝)
台灣出生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也出現在人大會場,對於媒體提問僅微笑揮手,快步離去。(資料照,王彥喬攝)

林毅夫叛逃大陸時,以當時兩岸的對峙與社會氛圍,做為人妻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且當時軍方隱蔽案情,以失蹤處理,林妻一時也不知林毅夫的死活,作為妻子心中的恐慌,精神上和生活上的艱辛難過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她在長期得不到丈夫的絲毫音訊下,作為母親,她還要安撫兒女,又要工作支撐一個家庭,心靈上的折磨,錐心之痛,令她的父母和朋友覺得她太委曲受苦,又聽到林毅夫已不在人世的謠傳,都勸她及早改嫁,但陳雲英堅信:丈夫一定活著,他一定會成功,我們一定會見面。

艱澀的命運終於有了轉折。1980年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舒爾茨教授到北京大學作學術演講。校方讓林毅夫為他當翻譯。短暫的相處,舒爾茨對這位年輕人的學識、人品讚賞備至,回國後即讓美國芝加哥大學來函,希望林毅夫能成為他的最後一位博士研究生。大陸也樂觀其成,林毅夫很快就辦好手續,兼程奔赴芝加哥大學求學。踏上美利堅國土後,他立即通知在臺灣的妻子來美國相見,這對分離四年的苦情鴛鴦終於再度相聚,其愛情故事之感人簡直可以媲美羅密歐與茱麗葉。

「林毅夫出走」事件發生在金門,金門人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呢?我認為金門人應該走出自己的格局,金門曾經是捍衛台灣的血肉長城,對台灣已經仁盡義至過了,金門現在是兩岸的鵲橋,金門的未來與繁榮牽繫於大陸更甚於台灣,林毅夫的故事是金門的資產,是值得利用發揮的題材,依據國防部的說法,1979年5月16日夜林義夫利用大陸角嶼距離馬山連只2130公尺,是日恰好是當年最大的一次退潮,兩端的海底幾近浮現,可以踩著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離並不長,不到二小時就能到角嶼,林毅夫即利用此水文因素叛逃成功。所以金門如以故事牽動兩岸,至今未得其解的風雲人物林毅夫為題材,每年舉辦「見證歷史,體驗林毅夫走過的路」作為號召,與廈門合辦這項活動,一定會轟動兩岸,甚至世界上喜歡冒險海泳的人士參加,成為金門最吸引人的觀光遊覽活動。

金門曾經在兩岸你死我活的鬥爭時代扮演橋頭堡的角色,現在卻能成為兩岸的鵲橋,現在兩岸關係再度陷入低迷,金門如能在兩岸關係的籓籬上找出破口,與廈門合作舉辦這項活動,再度當兩岸關係的領頭羊,將來兩岸關係的歷史上會被記上居功厥偉的一筆。

林毅夫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舒爾茨,學習農業經濟,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又到耶魯大學,完成了博士後研究。當時,美國多家大學邀請林毅夫擔任教授。但是他說自己就像是為了研究從社會主義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轉化的中國經濟而生,因此拒絕了美國大學的邀請,返回北京,可見其耿直獻身為國服務心志之堅定。

1987年,林毅夫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從海外歸國的經濟學博士。他曾任北大教授,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該中心是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先驅,也是中國政府經濟決策的智庫。他也成為中國國務院重要的智囊人物。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國務院參事。

2008年,林毅夫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兼主管發展經濟學的資深副行長。一些著名學者預言林毅夫將是中國最有可能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要不是近幾年西方反中的氣氛彌漫,他應該早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林毅夫的成就是華人之光,也可能是繼李遠哲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台灣之光。

*作者為自由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