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暢銷日本勇奪年度冠軍,《被討厭的勇氣》到底是什麼勇氣

2023-03-05 06:20

? 人氣

阿德勒(Alfred Adler),個體心理學創始人。(取自網路)

阿德勒(Alfred Adler),個體心理學創始人。(取自網路)

幹探瞪著電腦螢幕上的資料,發現這起連環殺人案件的被害人的共同點──他們都從同一間中學畢業。然後他驚覺這些人遇害遭受的那些獵奇的殘忍手法,基本型式都來自學生之間的一些過了頭的「嬉戲」……,他忽然發現這宗在每個殺人現場都布置著奇怪儀式、而沾染上神秘色彩的連環殺人案件,竟可能是學生時代遭受霸凌者的復仇……

類似前面「殺人兇手被後有個不為人知的傷痕」的情節,在各國滿坑滿谷的刑偵劇裡可說俯拾可見,支撐這種劇情的「童年傷痕影響人未來的行為模式」心理學理論,透過大眾影劇和各類小說、漫畫,已經成為相當主流的認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我們的各種行為模式,真的全因「小時候曾經被嚇到尿褲子」這種因素所造成的嗎?

連續300天長踞日本亞馬遜暢銷榜

在日本,有一本書連續300天長踞日本亞馬遜暢銷榜、成為2014年的年度冠軍書,而主題居然是討論心理學,而且是和前述「童年傷痕影響人未來的行為模式」完全不同、甚至否定童年傷痕影響的「非主流」心理學。這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所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嫌われる勇気 : 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甚至還「紅出國」,讓韓國大熱的新生代演員安孝燮,在拍攝《社內相親》期間,自掏腰包買了一批送給每一位劇組同仁。

社內相親、金世正、安孝燮。(取自SBS臉書)
韓國演員安孝燮(右),在拍攝《社內相親》期間,自掏腰包買了一批《被討厭的勇氣》送給每一位劇組同仁。(取自SBS臉書)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主要討論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心理學,這位和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榮格(Carl Gustav Jung)被並稱為三巨頭、並曾和佛洛伊德一起從事研究工作的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心理學理論卻和前兩者有著顯著的不同。阿德勒創建了個體心理學,為眾人所熟知的「自卑感」一詞即為他所創造,他首先提出「創造性自我」的概念,將人視作最小單位。也為認知取向的先鋒,認為意識是人格的中心,進而影響行為。除了在心理學的範疇創造了許多新的理論,阿德勒在心理諮商、建立諮商中心等心理醫學的領域也有許多貢獻。

「你知道嗎?我跟你一樣出生自不幸的家庭,和你一樣在學校曾被同學霸凌。」幹探繼續說,「但我沒有讓這些事情讓我變成一個兇手,不管你身上有多少問題,但說到底最後決定用殺人去解決這些問題的,還是你自己啊!」

簡單說比起主流心理學派認為許多心理問題來自舊時傷痕造成的無意識行為,而要治療這些問題必須探究出這些造成問題的傷痕,阿德勒更加相信有更高比率的問題造成原因是「人自己決定的」。兩位作者在闡述阿德勒的這套理論時,用了一個不敢出門的「穴居族」做為例子。

「不敢出門」等心理問題,到底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導致

一個人除了因為欠債等外在因素,會搞到自己不願意踏出房門一步,就主流心理學的觀點,很可能是這個人過去經歷了某些狀況,這些狀況在無意識中影響人,導致了這個人出現不願出門的行為。但就《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看法,狀況可能剛好相反,是這個人先遇到不願面對的狀況,才用躲在家裡這種行為去逃避。

也就是說,傳統的心理學者遇到「穴居族」這種行為異常的病例,會認為一定是某種因素造成了病患在無意識狀態做出這些異常行為,而治療之方是找出導致這種行為的原因。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卻認為不管因素何在,最後做出「穴居」行為的是病患自己的意識,要改變這種行為必須是病患自己要先有想要改變的意識。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究竟出版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葉小燕譯,究竟出版

和主流心理學「你的行為問題是因為過去遭受的傷痕所致」的說法,讓出問題的人可以躲到「我只是單純的被害人」的保護層中,《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不管問題出在哪,要解決問題都要靠你自己願意」的說法,顯然將解決自身問題的責任交到了病患自己身上,看起來難免有些「歸罪被害人」的殘忍。以「穴居族」為例,敢不敢出門的行為到底是有意識還是沒意識,牽涉到「病態」到底是不是「自找」,病患到底有沒辦法「自救」。也因此《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以「勇氣」做為主軸,一再地強調面對心理困境,必須拿出「勇氣」讓自己做改變。

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幸福」、「自由」

這本書有不少和一般人認知上(對心理問題)截然不同的說法,但對於個人意識、對於人際關係和人生課題與人生目標的說法,顯然和集體主義強烈到對個人形成強烈壓迫的日本社會,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視角的說法,難得的是講述這樣和集體社會格格不入哲理的書,居然能在日本造成這樣的銷售熱潮。根據兩位作者的說法,為了清楚闡述阿德勒許多與眾不同的說法,他們將自己代入其中,用對話錄的方式寫成全書,將自己過去接觸阿德勒思想時曾經產生的疑問,透過書中年輕人這個腳色說出,然後用哲學家這個腳色給予回應。

當然在這個「再創作」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些想法和原始的阿德勒有所差異?而本書著重於人生哲理的傳遞,在臨床上阿德勒對於實際的精神疾病治療又有怎樣的貢獻?台灣的出版社也有出版阿德勒多本著作的中文版,可供讀者閱讀理解。

其實「你沒辦法討好所有人」、「過度尋求別人的認同最後終將失去自我」、「稱讚是一種上對下的傲慢」、「過去未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活在當下」,這些阿德勒心理學的觀念,已經是社會上相當熟悉的說法,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我們可以更有體系地去認識這些說法的由來,並且看到對於「幸福」、「自由」的另一種詮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