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國「預防性外交」,要讓他國干預台海師出無名

2023-03-02 07:00

? 人氣

中國發表「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意在弦外。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拿大COP15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發表視訊演說。(美聯社)

中國發表「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意在弦外。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拿大COP15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發表視訊演說。(美聯社)

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戰場呈膠著狀態,但中美在場外的外交角力,卻逐漸浮上了檯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總統拜登上(2)月20日,在事先未對外宣布的情況下訪問基輔,對烏克蘭提供4.6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展現他對烏克蘭領導人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強力支持。此行是拜登首次訪問烏克蘭,也是2008年小布希(George W. Bush)之後,首次有美國在任總統訪問烏國

拜登訪問結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4.5億美元的一攬子安全援助,包括榴彈炮彈藥和海馬斯火箭系統,標槍導彈和空中監視雷達。

此外,美國將向烏克蘭額外提供1000萬美元緊急援助,維持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

美國是俄烏戰爭迄今,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最多的國家;但拜登政府低估了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惜一戰的決心。在俄烏戰爭爆發一週年之際,普丁於上月21日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烈的《國情咨文》。普丁重申俄羅斯並未因制裁而倒下,強調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是不可能的」。此外,普丁宣稱俄國將暫停與美方簽訂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並要求就恢復核試做準備。這項條約限制雙方遠程核彈頭數量在1550枚內,說明俄羅斯必要時會將俄烏戰爭升高為一場戰術性的核武衝突。

2023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發表年度國情咨文。(美聯社)
2023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發表年度國情咨文。(美聯社)

美國目前除了提供軍援外,就是針對俄國內外的100家銀行和國防設備供應商,實施制裁;但拜登政府面臨的問題是:第一,西方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並非表裡一致,歐盟著眼於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利益,不願和莫斯科撕破臉;第二,美國國內出現反戰呼聲,前總統川普指稱,目前的局勢是拜登政府一手造成,認為美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三,台海兵凶戰危,如果臺灣變成下一個烏克蘭,美國有處於東西兩面作戰的危險。

俄烏開戰後,中共表面上維持其政策中立的立場,小心翼翼地權衡利害關係。誠如《BBC 中文》評論所說,中共「一邊是因應地緣政治格局變化而越走越近的『老朋友』,一邊是其重要經濟戰略『一帶一路』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關係中,還有與美國歐洲等傳統西方國家在長遠戰略地位方面的博弈。」但愈來愈多有關中共提供俄國武器和彈藥的指控,迫使北京不得不在外交上轉守為攻。

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藉出席上月18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展開他在歐洲的密集穿梭外交。王毅先後與法德領袖會面,並與布林肯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進行會談。王毅隨後於22日轉往莫斯科,與普丁會面安排習近平擬議中的俄國之行。烏俄戰爭是王毅這次歐洲之行關注的重點,中共外交部長秦剛上月21日在北京表示,對於烏克蘭危機,「中國將繼續勸和促談,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對話協商,謀求共同安全。」同時,中方敦促有關國家立即「停止拱火澆油,停止向中國甩鍋推責,停止鼓噪『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

王毅訪歐後,中共外交部2月24日發布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文件,該文件全文共十二條,包括「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解決人道主義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減少戰略風險」、「保障糧食外運」、「停止單邊制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推動戰後重建」。

202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到訪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美聯社)
202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到訪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美聯社)

上述十二條的內容洋洋灑灑,可以看成是一份政策聲明,但沒有具體說明中共將要扮演的角色和可能採取的行動。對於十二條的解讀,《香港01》的評論很傳神,認為中共「戰略上是支持俄羅斯的,道義上是支持烏克蘭的,事務上是響應歐盟的,整體上是諷刺美國的」。

「戰爭沒有贏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共希望這場俄烏衝突早日結束。如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資深研究員曼寧(Robert Manning)所說,「中國從俄烏戰爭中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曼寧認為:「普京的入侵破壞了中國尊重主權(完整)和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外交政策原則,讓他們在這方面看起來很虛偽。其次,這場戰爭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害,在出口和市場以及其他一切方面對中國造成了損害。這也影響了他們與美國和歐洲的關係,因為它一直試圖採取一種親俄中立的姿態。」

中共非俄烏戰爭的「當事方」,確有充當調人的制高點地位;但也因此出現中共官媒所稱的「中國特殊責任論」,讓中共陷入一場可能「吃力不討好」的困境。俄烏雙方都堅持自己立場,關鍵在領土之爭。《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最近詢問72名專家對於「烏克蘭最終會否在領土上對俄羅斯讓步」的看法,結果顯示「強烈同意」的5人、「同意」的18人;「中立」的9人;「強烈不同意」的9人、「不同意」的31人;俄羅斯則表明,應承認該國對新占領烏克蘭四個地區的領土現狀。

中共一向視「台灣問題」為其「內政」事務,不容外力干涉;但布林肯近期受邀出席《美國大西洋月刊》活動時指出,全球之所以如此擔心台海爆發危機,是因為「這不是中國內政」,而是攸關全世界的問題。台灣雖不同於烏克蘭,但記取俄烏戰爭的經驗,對岸仍為中美在台海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進行沙盤推演。

中共發表對俄烏戰爭的政策文件,是在展現中共對全球重大事件的影響力;是在為臺海一旦有事,進行「預防性外交」,讓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力介入「師出無名」。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標題為:俄烏戰爭滿一週年,中美加強外交角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