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鴻觀點:如何幫助朱雲漢化解他的矛盾?

2023-02-24 07:00

? 人氣

故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對中國的思考有獨特的視野。(顏麟宇攝)

故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對中國的思考有獨特的視野。(顏麟宇攝)

2022年1月,我正式的把太極圖當作一個漢字來應用。之前,我把太極圖這個模式拆散開來,讓它成為四個小模式:左上角的正方形;右上角的陰和陽;右下角的無極真元/數學上的 infinity 亦即(時間與空間的)無限以及左下角的螃蟹和青蛙行動模式/the crab and frog motion model。蟹蛙行動模式的1 2 3 4 5等同於安全地帶的光譜,而A B C D E 則為危險地帶的光譜。每一個小模式和另外三個小模式乃環環相扣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示
圖示

只要探討五點有關朱雲漢院士的言語和行動,就可以得知他也是人,無法擺脫一切(最起碼在邏輯上)的(非辯證的)矛盾。不過,我可以辯證地嘗試幫助他。

第一,他在恩師胡佛院士的薰陶、指導和合作之下直接和間接地推動了台灣地區的民主、自由。

第二,他具有大中國思想或者他是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面對兩岸中國/bicoastal China 的問題的。

第三,他在例如國立金門大學大力地鼓吹了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倡議並且希望台北當局重視和參與這個超級跨國性的計畫。

第四,他挑戰了日裔美國人 Francis Fukuyama 的歷史終結論。我在課堂上也是一樣。朱應該同意我說人類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

第五,朱清楚地告訴節目主持人陳文茜說「2023年後(台灣地區)會愈來愈危險。

就第一點和第二點,讀者馬上就可以意識到矛盾:在台灣地區推動民主、自由,時常訪問大陸地區的朱是否也神勇的在對岸做出同樣的事?此外,中華文化多少帶有威權的色彩,有可能讓台灣地區享有100%的民主、自由嗎?如何自圓其說?2017年9月,朱發表了《反思臺灣民主發展的困境—從特殊性到普遍性分析》。除了講到『根據我們領導的「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計畫所進行的跨國調查顯示,臺灣民眾的民主信念水準,不但遠遠落後於日本,也大幅落後南韓。甚至還不及具仍維持威權主義色彩的新加坡,也不如尚未充分民主化的香港…』,他是否有真正地量化過中國內地的民主、自由?為何沒有?

在此,我必須要客觀地指出,由於和中國國民黨一樣的中國共產黨擁有民主集中制這個列寧式的法寶,它多少不害怕西方式乃至於台灣地區式的民主、自由。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於2006年10月亦即在第四代最高領導人胡錦濤任內不早就發表了《民主是個好東西》嗎?

就第三點和第四點,朱很容易被錯誤地解讀為親北京當局。當朱過世之後,大陸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於2月8日表示,朱。。。先生民族情懷深厚,致力推動民族復興,在中國現代化發展模式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樹。

在東歐共產國家和蘇聯先後解體之前,Fukuyama 在他的論文《The End of History?(此一標題的結尾為一個問號)》就認為西方的制度也就是 liberal democracies + free-market capitalism/自由民主制度 +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將戰勝它的對手。易言之,朱認為西方制度比較膚淺。我同意,因為有不少的中國概念好比說根深蒂固的情義是無法以簡短的幾個英文字來表達清楚的。又朱和大陸領導人的看法非常接近,也就是說地球村的人早晚還是會珍惜和實踐一些傳統的中國文化,因為它們要比西方的來的有吸引力。

就第五點,陳文茜認為朱「可能是最後一人,可以同時穿梭美國,得到美國國務院、智庫、外交政策協會、美國頂尖中國問題專家尊敬的台灣惟一一人。」筆者認為朱是以中國人自居並且是從那個角度來解讀、預測中共領導人的未來言行:不論是習近平還是他的接班人,沒有人願意成為捨棄台灣省和南海U型線的歷史罪人。可是,朱應該了解到說由於他對國際法(含海洋法)一知半解,而且沒有發表過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研究,就應該婉拒譬如接受美國國務院的邀請,以免錯誤地引導對方的認知。

走筆至此,讀者必須要記住說社會科學研究者追求不到100%的真理【大寫的 the (Ultimate) Truth 和小寫的 truth】;不過,我可以幫助朱化解所有的矛盾。

吾人只要應用蟹蛙行動模式就足以完成任務:把第一點當作1;第二點為2;以此類推。舉例而言,第五點等同於「朱清楚地告訴節目主持人陳文茜說‘2023年後『台灣地區』會愈來愈危險。」這個辯證的模式的內在邏輯是這樣安排的:在每一個時間和空間環境,每走一步,只想一個阿拉伯數字或者英文字母(譬如 A 或者 C);就這樣子,當套用蟹蛙行動模式時,太極圖應用者永遠、永遠不會面對矛盾。

只要把上述的第一~五點套進蟹蛙行動模式,朱就不用擔心被攻擊。當然,讀者也要記住另外的一個事實,亦即合乎邏輯的言行也不代表100%的(大寫的或者小寫的)真理。這就是研究社會科學的悲哀之處。研究辯證法的德國的 Immanuel Kant 不是說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嗎?無法接受的,就早一點脫離社會科學界吧!

*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一個退而不休的前研究發展處處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