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學》李勇政:十年磨劍,刀刀見血

2018-08-11 05:50

? 人氣

2012年6月21日,李勇政將磚郵寄給第一個志願者,關於磚的故事也由此展開,每一個傳遞者都有不同的態度,在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處理。這塊磚輾轉遊歷了大半個世界,並被邀請去了威尼斯參展。到目前為止,參與《傳遞一快磚》互動的人數已經數不勝數,在互聯網發佈圖文,參與創作的網友60位,他們都在這塊磚上留下印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傳遞一塊磚》 的足跡和印記。
《傳遞一塊磚》 的足跡和印記。

在傳遞過程中,這塊磚被摔碎、切割、著色、修補、打磨……有人將它變為十字架,成為基督教的象徵物;有人在上面留下個人的血跡;有人把這塊磚放在電窯裡燒了十幾天;也有人用傳統的中國建築方式修補好……

磚的傳遞者章夢茜在收到已殘破的這塊磚時,發出這樣的感慨:人生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塊磚,象徵了希望光明,本身卻是毫無裝飾帶著粗獷無與倫比的美。他經歷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他與我們一樣,被動或主動地承受著來源於各界的壓力和困惑……

「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不知道它會去那裡,我只構架了一個基礎,就像一個人的生命。但我覺得人的生命充滿這樣無盡的可能性時,至少是非常豐富的。」李勇政表示,《傳遞一快磚》只是他提出的一個思考的起點,他無法預料或者干預任何結局。

對此作,策展人、批評家杜曦雲認為這件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界是開創性的,具有重要的藝術史意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時,面對當下和未來,它探討和不斷打開更多的可能性。」

網友@孔永謙在傳遞過程中的照片。
網友@孔永謙在傳遞過程中的照片。

李勇政表示,從一開始,他只是提出一個起點,然後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整個事件的發展,所做的只是記錄和文獻收集的工作。「這塊磚也沒有2012、2013年那時那麼引人注目。在那時,大家都還爭先恐後地想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意見,後來多數人的這種表達都遭受強烈的挫折,加之微信的出現,對公共事件的表達,就逐漸集中在了朋友圈。」

對於這塊磚未來的命運,李勇政不太想干涉。它也許會再傳下去,也許很快就不在了,或者改變成為另外一種形式,這都取決於最後一個傳磚人的決定。「雖然說它已經不太被很多目光所注視,但我覺得它應該有它自己的命運。」  

這樣的態度,基本是李勇政所有作品的歸結點。「我只是呈現或者引出話題,當然,選擇即立場,我的立場不是一句口號,或者自我標榜的觀點,只是一個起點。」基於此,策展人藍慶偉認為,李勇政的藝術創作是「泛作者」式的,就像作品《傳遞一快磚》一樣,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作者。

「只有將自己置身於一種陌生的狀態中,創造才開始」

1989年,李勇政進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畢業後的10年間,他都是以油畫創作為主,但只是一個普通上班族的身份,畫畫成為他業餘時的消遣和愛好,也是他的個人秘密。獨立創作很多年的李勇政,幾乎和藝術圈就沒有聯繫,也沒有參加任何展覽和活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