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台灣的國策

2023-02-21 07:10

? 人氣

成功的大戰略,要求決策者知己知彼,不盲目樂觀,驕傲自滿,也不草木皆兵,妄自菲薄。對國際總體現勢的觀察和預測如果不客觀準確,國家就可能制定錯誤的大戰略,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如一戰前的德意志帝國,盲目樂觀,野心膨脹,窮兵黷武,儘管處於四戰之地,夾在俄法兩歐陸強權之間,仍制定著重擴張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大戰略,堅持要跟大英帝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並和各國爭奪殖民地。「世界政策」是導致一戰及一戰後戰敗的德意志帝國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8]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個要素:國家主次目標的排序

歷史上各國追求的目標基本上不脫擴張勢力(expansion)、經濟發展(development)、國家安全(security),及意識形態(ideology)。[9] 在理想的世界中,各國當然希望可以同時達到這四個目標。可是,就算是強權如美蘇,也不可能有無限的資源去追求其所有的目標;預算有限,但是欲望無限。因此,決策者必須要做出取捨,制定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10]。是經濟第一,還是國安第一?是意識形態重要,還是國家安全?權衡輕重,才可配置資源,在最短的時間,達成最重要的目標。

卡特與鄧小平實現美國與大陸關係的「正常化」,看似背叛台灣,卻讓兩岸享受了40年的繁榮與和平。(作者提供)
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實現美國與大陸關係的「正常化」。圖為鄧小平與美前總統卡特。

前文中大戰略的三個例子,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目標取捨。「遠交近攻」背後是擴張第一。如果秦國以安全和發展為第一考量,大可以閉函谷關不出,對六國採守勢。「韜光養晦」背後是發展第一。如果中國如毛時代一般,以意識形態為第一考量,大可以繼續輸出革命,和美帝鬥個天翻地覆。「圍堵政策」背後是國安為第一考量。如果美國以擴張或意識形態為第一考量,大以可對蘇聯採攻勢,試圖策反蘇共在中東歐的衛星國,而不只是遏止共產主義的擴張。

有清楚的目標取捨,才有可能制定有效的國家戰略。而國家的目標取捨,常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方面,國內統治集團及利益團體的合縱連橫—尤其是在現代民主國家—常會決定所謂的國家核心利益。[11] 另一方面,各國面臨的國際情勢(如權力平衡),也常影響決策者的目標取捨。國際形勢嚴峻時,決策者可能會較為著重國家安全。而大國在勢力鼎盛之際,其決策者可能會更著重領土擴張或是意識形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國內政治不穩定,統治集團對國際情勢又沒有清楚的認識,就很容易會舉棋不定,無法清楚地定義國家的主次目標。目標不清的國家在國際政治中就只能進退失據,隨波逐流,成為戰略上的行屍走肉,強權政治中的棋子。

小結:小國亦應有大戰略

戰略「三位一體」,以宏觀指導原則為「表」,對國際總體現勢的觀察和預測及國家主次目標的排序為「裡」,缺一不可。進一步說,要建構國家的戰略原則,必須要先對國際情勢做出研判,並凝聚國內共識,決定國家核心目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