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教科書典範已轉移,勿耽溺「去中國化」和「去台灣化」二元對立

2023-01-24 05:40

? 人氣

在多數教科書談在多元文化素養主題上,課程內容談最多的是知識內容,多元文化素養相關的知識內容很多,這是建基於規範性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但卻忽略在課程內容,現實不可能將所有的族群文化都納入教科書中,在科學化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為基礎下,多元文化素養主題的課程應為從概念本位的方式來設計教教科書學,從反思學習內容要傳遞什麼樣的核心概念來出發,例如多元文化素養主題中的重要概念「文化的同質性」、「文化的異質性」.,透過兩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以證據為本位的視角,有程式性、有邏輯性的導引出文化的同質性與異質性。要強化的是多元文化主題的核心概念,然後圍繞核心概念做教科書學在課程知識的編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來,多元文化觀點真正融入教科書學的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多元文化素養主題上,很多有很多知識是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多元文化會形塑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全用規範性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的視角,所呈現將會是單面向性強、單一描述性觀點多、少對話思辯的課程內容,以最常被討論的城市和鄉村的關係、城鄉差距、族群的融合和衝突等相關主題,以規範性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所產生的課程內容,多從大城市的觀點去看待鄉村,但這種以大都市為中心的單一內容,無法呈現真正多元文化素養的教育觀,也會帶來其他負向的連鎖效應,故在族群的融合和衝突的課程內容,在多元文化素養主題上課程內容的決定,必須採取科學化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運用證據為本位的原則,在內容編選原則應多有具科學思辯的討論過程、在論證上能以客觀化、數量化、系統化的描述,而非全為政治正確、單一權威論點或規範性的描述,讓課程內容的功能性設計有明確程式,和具可複製性的清楚步驟,讓同樣的主題或議題呈現不同的觀點能同時表現,真正展現多元文化素養主題的課程多元性。

單以規範性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為基礎的課程內容,常呈現所謂「單一政治正確」的語言風格,而這樣的規範性強,絕對二元對立式,單一論點的敘述缺少教育中最重要的對話思辨與主動探究的歷程,如同解數學題目時,沒有思考過程就直接給安全的、標準的答案,例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族群間的文化差異,大家要互相尊重、欣賞與包容,但問到如果觀點和行為差異,遇到無法互相尊重、欣賞和包容時在真實生活中的現實議題,我們應該怎麼辦,此時又重複回到標準答案-大家要互相尊重、欣賞與包容,或避開爭議話題、顧左右而言他,或說推託衝突是媒體在炒作等,如此一來學生方面可能無法學習到真正的多元文化素養,在現實情境中無法解構各種衝突的族群文化議題,更遑論破除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見,在情意上也覺得無法觸發學生願意主動學習,因為認為上課時老師所說的課程內容,在現實生活都無法產生效用,這也是教科書學典範轉移到多元研究方法論的根本原因。

言而總之,筆者認為此次歷史教科書課綱的議題,並非「去中國化」和「去台灣化」二元對立之爭,故透過此文分享教科書學術新知給張文隆和社會大眾,因筆者認為社會大眾更需聚焦課綱問題的根本關鍵點,其根本關鍵點在教科書學典範已轉移,其目標非去中國化和去台灣化,而是讓學生的歷史觀擺脫為特定政治意識形態,走出單一國族觀念限制的多元國際化。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