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誤點是家常便飯!為何日本火車能準時發車?作家揭「一分不差」的背後秘密

2023-01-24 12:00

? 人氣

日本鐵路準時到乘客就算想對鐵路人員抱怨列車誤點,應該也無法說出口。(資料照/洪煜勛攝)

日本鐵路準時到乘客就算想對鐵路人員抱怨列車誤點,應該也無法說出口。(資料照/洪煜勛攝)

每次跟日本鐵路人見面,我總到處問:「日本鐵路為什麼準確?」結果看法因人而異,十個人有十種答案。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某位鐵路人回答:「不就是因為日本不管是鐵路人員、乘客或任何人,都覺得鐵路準確運行是理所當然的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選擇成為「一秒不差」的準確鐵路

的確,日本鐵路讓列車準點行駛,已是一種強大的企業文化。而鐵路的使用者,也認為準時離到是理所當然的。行政機關和媒體,想法也都一樣,任誰都覺得事情本該如此。這可能性很高。

但為什麼不光鐵路人員,而是誰都認為準確運行的鐵路是理所當然的呢?不用說誤點「不到一分鐘」了,世界上有很多社會甚至都還不認為誤點「不到15分鐘」、誤點「不到一個小時」的鐵路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日本社會不滿足於準確度「差不到15至30分鐘」的鐵路,還要往「一分不差」準確運行的鐵路邁進呢?認定鐵路就該這麼準確地運行的社會,一開始的構想究竟是怎樣的呢?

台鐵、火車、列車長、車掌、旅客、池上、太魯閣號(資料照/洪煜勛攝)
日本火車豈止「一分不差」,更必須「一秒不差」準確地運行,這緣由是來自於鐵路方。(資料照/洪煜勛攝)

如第一章所述,在江戶時代,日本社會已有放諸世界也極為罕見的時間感。但時間感再怎麼早普及到大眾階層,最多應該也只是討厭列車誤點上好幾個小時、喜歡依照時間運行的鐵路這種程度而已。江戶時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掛鐘,也不是人人都戴著手錶,而高度成長期之前的明治、大正、昭和時代也一樣,鐘錶是特定人士才會擁有、是地位的象徵,對庶民而言,鐵路反倒扮演著時鐘的角色。乘客就算想對鐵路人員抱怨列車誤點,應該也無法說出口。

因此乘客對鐵路「一分不差」準確運行的要求,是鐵路史上相當晚期、庶民擁有手錶之後才開始的。成人的手錶普及率超過97%,是在昭和39年(織田一朗,前揭書)。在那之前,日本人沒有「一分鐘」或「二分鐘」、「五分鐘」這種精細的時間感,頂多只要誤點「不到15至30分鐘」的鐵路,應該就足夠了。

所以,日本鐵路在大正時期進一步追求「一分不差」的準確運行,與其說是乘客的要求,不如說是鐵路營運者的作為。豈止「一分不差」,更必須「一秒不差」準確地運行,這緣由是來自於鐵路方。

普悠瑪火車、上車、列車、乘客(圖/洪煜勛攝)
造就日本鐵路正式走向「一分不差」的準確鐵路的原因,是大正時期的都市化與產業發展非常快速,導致運輸需求急遽增加所致。(圖/洪煜勛攝)

前述的短站距也是其中一項因素,但那應該只是最初的遠因。

造就日本鐵路正式走向「一分不差」的準確鐵路的原因,是大正時期的都市化與產業發展非常快速,導致運輸需求急遽增加所致。

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就不會有像結城一般的人物出現、沒有必要對大正至昭和初期的日本鐵路進行各種改革,也沒有必要果斷地讓這樣的人在鐵路事業位居要津。相反地,像結城這種天才的訴求,他要求分秒不差行駛的訴求,只會被當作怪人出聲,而在國鐵的大組織裡消聲匿跡。這麼一來,被評為「明治30年代,列車誤點很久」的日本鐵路,應該會就這樣在馬馬虎虎地誤點中悠哉地經營下去,也不會特別造成社會上的混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