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誤點是家常便飯!為何日本火車能準時發車?作家揭「一分不差」的背後秘密

2023-01-24 12:00

? 人氣

日本鐵路準時到乘客就算想對鐵路人員抱怨列車誤點,應該也無法說出口。(資料照/洪煜勛攝)

日本鐵路準時到乘客就算想對鐵路人員抱怨列車誤點,應該也無法說出口。(資料照/洪煜勛攝)

每次跟日本鐵路人見面,我總到處問:「日本鐵路為什麼準確?」結果看法因人而異,十個人有十種答案。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某位鐵路人回答:「不就是因為日本不管是鐵路人員、乘客或任何人,都覺得鐵路準確運行是理所當然的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選擇成為「一秒不差」的準確鐵路

的確,日本鐵路讓列車準點行駛,已是一種強大的企業文化。而鐵路的使用者,也認為準時離到是理所當然的。行政機關和媒體,想法也都一樣,任誰都覺得事情本該如此。這可能性很高。

但為什麼不光鐵路人員,而是誰都認為準確運行的鐵路是理所當然的呢?不用說誤點「不到一分鐘」了,世界上有很多社會甚至都還不認為誤點「不到15分鐘」、誤點「不到一個小時」的鐵路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日本社會不滿足於準確度「差不到15至30分鐘」的鐵路,還要往「一分不差」準確運行的鐵路邁進呢?認定鐵路就該這麼準確地運行的社會,一開始的構想究竟是怎樣的呢?

台鐵、火車、列車長、車掌、旅客、池上、太魯閣號(資料照/洪煜勛攝)
日本火車豈止「一分不差」,更必須「一秒不差」準確地運行,這緣由是來自於鐵路方。(資料照/洪煜勛攝)

如第一章所述,在江戶時代,日本社會已有放諸世界也極為罕見的時間感。但時間感再怎麼早普及到大眾階層,最多應該也只是討厭列車誤點上好幾個小時、喜歡依照時間運行的鐵路這種程度而已。江戶時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掛鐘,也不是人人都戴著手錶,而高度成長期之前的明治、大正、昭和時代也一樣,鐘錶是特定人士才會擁有、是地位的象徵,對庶民而言,鐵路反倒扮演著時鐘的角色。乘客就算想對鐵路人員抱怨列車誤點,應該也無法說出口。

因此乘客對鐵路「一分不差」準確運行的要求,是鐵路史上相當晚期、庶民擁有手錶之後才開始的。成人的手錶普及率超過97%,是在昭和39年(織田一朗,前揭書)。在那之前,日本人沒有「一分鐘」或「二分鐘」、「五分鐘」這種精細的時間感,頂多只要誤點「不到15至30分鐘」的鐵路,應該就足夠了。

所以,日本鐵路在大正時期進一步追求「一分不差」的準確運行,與其說是乘客的要求,不如說是鐵路營運者的作為。豈止「一分不差」,更必須「一秒不差」準確地運行,這緣由是來自於鐵路方。

普悠瑪火車、上車、列車、乘客(圖/洪煜勛攝)
造就日本鐵路正式走向「一分不差」的準確鐵路的原因,是大正時期的都市化與產業發展非常快速,導致運輸需求急遽增加所致。(圖/洪煜勛攝)

前述的短站距也是其中一項因素,但那應該只是最初的遠因。

造就日本鐵路正式走向「一分不差」的準確鐵路的原因,是大正時期的都市化與產業發展非常快速,導致運輸需求急遽增加所致。

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就不會有像結城一般的人物出現、沒有必要對大正至昭和初期的日本鐵路進行各種改革,也沒有必要果斷地讓這樣的人在鐵路事業位居要津。相反地,像結城這種天才的訴求,他要求分秒不差行駛的訴求,只會被當作怪人出聲,而在國鐵的大組織裡消聲匿跡。這麼一來,被評為「明治30年代,列車誤點很久」的日本鐵路,應該會就這樣在馬馬虎虎地誤點中悠哉地經營下去,也不會特別造成社會上的混亂。

大正時期以後,日本鐵路人面對需求的急速增加,必須打造隨時「消化」乘客的鐵路,這個需求讓鐵路經營者打造出「一秒不差」準確運行的鐵路。日本的乘客,也完全接受了以秒為單位之節奏的鐵路。而這也同時培育出視準時運行為當然的鐵路人員。準確的鐵路進一步帶來都市與產業的發展,而這些發展又必須有準確的鐵路。終於,隨著手錶在乘客之間普及,他們可以親眼確認到那理所當然般,每天都達成的準確鐵路。

鐵路必須準確,都市才能成立

尋訪世上無可比擬的準時運行之解答,就像登富士山一般,從腳下的廣大原野緩步往富士山上登爬,中段便會看見世上無可比擬的「快速都市化」與「快速經濟發展」。

「現在的人可能不相信吧……」

要明白日本的都市化有多麼快速,只要稍微回顧一個街區的歷史應該就足夠。例如高樓大廈林立而成為東京代表性地標的新宿副都心計畫地區,本來是淀橋淨水場所在地。明治25年,東京市在此築起淨水場因應霍亂(明治32年完工)。更早之前,這一帶茶園綿延,日本橋與高井戶驛站之間的新驛站,也就是內藤新宿的落成,是在距今300年前的元祿十一年(1698年)。它因為是青梅街道和甲州街道之間的交通、物流要衝,又是說唱師等聚集的文化發源地而繁榮。但它現今的繁榮方式不同。從德川時代轉換到明治時代,日本最早的鐵路出現那時,這附近仍然全都是農村地帶。

新宿開始有鐵路經過是在明治18年。營運之初,該站乘客一天約50人,據說下雨天也會有沒人上下車的情況。車站就像現在地方線無人站那樣陽春。當時的東京,仍是財閥資本聚集於兜町一帶的時代,新宿的氣氛還很悠哉,明治30年左右,還有狐狸母子在車站內遭火車撞擊的故事。

這種恬靜的時代過了之後,人們說到這一帶的街區時,習慣用「現在的人可能不相信吧……」開頭。定居新宿而活到大正時代的明治文豪們,以「現在的人可能不相信吧……」開場,說早稻田的學校附近曾經全是田地。到了昭和時代,年長者對年輕人同樣也是用「現在的人可能不相信吧……」開頭,告訴他們有淨水場、大正時期行經街道的電車是以二節編組行駛的往事。

而進入平成時代的人們,更為了年輕一代,在都廳建好之前的新宿、高樓還只屈指可數的空地上,時有劇團展開帳篷上演音樂劇,或進行消防演習。南口的高島屋附近,有段時間當成樣品屋展示場,在那之前有貨運鐵路等等,這些說起來變得好像是古早以前的故事。

距一天乘客約五十人的營運之初120年後,現在新宿已成為巨大轉運站,有中央線、山手線、埼京線、小田急線、京王線,和地下鐵的丸之內線、新宿線、大江戶線通過,還不只有路線公車、長途客運的班次也很多。若把民營鐵路各線和地下鐵都計入,鐵路一天有340萬人次上下車。因為中間有戰爭,新宿今日的繁榮,是短短五十年內成就的。

5日是上班最後一天,台北火車站出現上班人潮。(蔡耀徵攝).JPG
大正時期以後,日本鐵路人面對需求的急速增加,必須打造隨時「消化」乘客的鐵路,這個需求讓鐵路經營者打造出「一秒不差」準確運行的鐵路。(示意圖/蔡耀徵攝)

現在的JR新宿站一天的進出人次為160萬,仍是日本最多,不,是全世界搭乘人次最多的車站。

在這個全世界進出人次最多的車站,最擁擠的時段,是上午7點50分到8點50分。這時段在這車站,每天、每天反覆上演的光景,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只消看一次這種景象,便能立即理解日本鐵路的列車以一秒不差的準確度運行的情況。

也許有人會想,「那種東西每天通勤時看得都不想看了啊。」但抽離擁擠窒悶的人群重新檢視就會明白,這喧囂很意外地也是基於縝密計算、控制得宜的狀況。讓我們回到現代,稍微看看新宿車站的情況。


作者介紹|三戸祐子

1956年(昭和31年)生於東京。1979年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修習數理經濟學。自1983年起為經濟、經營管理議題作家,以經濟雜誌為主發表各種報導。後來因於鐵道雜誌書寫報導,而與鐵道結緣。2002年(平成14年)以《準點發車》一書,獲得藤田未來經營獎(圖書部門),以及交通圖書獎(技術部門)。自此之後,書寫議題主要針對人與系統之間的關係。也兼事演講活動。興趣為歌舞伎鑑賞、美術鑑賞、自行車及將棋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游擊文化《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原標題:鐵路必須準確,都市才能成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