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嚮往服役嗎?是時候重讀《驗證精實案》了

2023-01-01 06:50

? 人氣

業務不能不做,但是又能夠有多少時間作業?我們來一起算算看每天光是部隊集合上就花了多少時間:上午五點半、早點名,七點、集合用餐,八點、集合分配任務,十一點、集合用午餐,下午兩點、集合分配任務,下午五點、集合打掃營區環境,五點半、集合用餐,七點、集合分配任務,八點四十五、晚點名,一天集合九次,每次集合點名至少十五分鐘,也就是每天有兩小時十五分鐘花在點名上,因為上頭說,這樣才可以確實掌握部隊狀況,兵員絕對不可以脫離部隊掌握,這叫做「四清二點五查三找」,連上突然要公差又要集合 ⋯。更不要說你還要把時間花在吃飯、出公差、洗餐筒、服衛勤、洗衣服上面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有業務士在接任時,每每碰到對國軍早就心灰意冷的「師父」草率的交接、甚至沒有交接,在對防區一切陌生中業務還要四處碰壁一路在責難裡學,然後繼續意冷心灰,時候到了繼續草率交接,無止盡循環。每一次交接就是每一次讓國軍無法進步的無意義重新摸索,國軍要進步就必須改變做事的方法,改變業務的本質。而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說,國軍正在進步,國軍正在改變,國軍積極投入二代兵力整建,國軍正在搞精實案。……

我要作業。業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業務,所有的爽與操、喜與悲、愛與憎、信任與猜疑,都是因為業務。不過,後來有一次我去一處幫人事官問一份命令有沒有下來的時候,從防衛部一位中校參謀口中聽到一句震撼人心的話:「你們人事官怎麼會叫個兵來問呢?你們人事官在哪裡呢?業務怎麼會是兵來做呢?業務當然是由軍官來做啊!」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業務應該是軍官在做的。文書兵掛著卑微的軍階,扛著幕僚軍官的責任,領導幹部自然無法管理文書兵,因為這樣會癱瘓幕僚軍官自己該辦的業務。

不過,後來我才知道,那位中校參謀的業務,也是他的文書兵在做。

兵役延長:網路留言內容,風向類聚分析。(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提供)
兵役延長:網路留言內容,風向類聚分析。(資料照,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提供)

《驗證精實案》第一部「防區」的重頭戲是「防區狀況三生效」,即把戰備任務等級提升到對岸快要打過來的情況來操演;在這之中,部隊要重新編成,要專長戰力鑑測,要全面戰備演訓,還要開始使用新公文格式……吃不好,睡不飽,工作做不完,還要和過時的「線傳」,即正式名稱叫「國軍人事資訊系統」的線上傳輸系統搏鬥;終於完成了重新編成,也沒有什麼獎勵。

第二部「正義」作於2001年,是實體書(僅收錄第一部)的補遺,繼續記述了參一業務的種種混亂和荒謬。而2022年的第三部第十六章,則作了遲來二十年的總結:

過了二十年,我似乎有能力說明上個世紀九零年代的國軍遇到什麼問題。

軍中分成領導職與幕僚職,領導幹部負責管理、統御部隊,幕僚職則負擔那些一日不可停下的業務。由於基層幹部人數不足,在補充幹部的時候,優先補充領導幹部,導致幕僚軍官缺員,在晉升時,也往往看重在領導職、而非幕僚職的表現。九零年代,大專教育普及,大批的大專兵進入軍中,這些大專兵比軍校教育出來的軍官,更清楚怎樣經手業務,結果就是,大量的日常業務,就落在義務役官兵的身上,以士代官、以兵代官,居然變成了常態,至少在外島陸軍如此。……大批原本應該從事戰鬥工作的人員,得去擔任非戰鬥性質的工作。在這種狀況下,還想要看起來有著優秀的訓練與戰備表現,就讓部隊走上了造假這條路,讓基層營連造假的誘因太大了。一個被送到外島的阿兵哥,就這樣一直做著業務,奮力用文書維持著讓部隊得以運作的那個軀殼。承辦業務所需要的知識不是透過系統化訓練,而是讓流水的兵之間透過師父徒弟傳承,參一二三四各參文書都沒有相關的訓練班隊,而業務做不好,改進措施也不是看看基層到底是誰在承辦這些業務,而是下達更多的規定,印行沒有人去看的手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