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致李遠哲之二:「綜合高中」虎頭蛇尾,您不在乎?

2023-01-09 05:50

? 人氣

綜合高中(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指「提供包括基本學科、專業及實習學科課程,以輔導學生選修適性課程之學校。」 該型高中設想的是,兼開一般學術科目和技職專業科目,協助學生於高一進行統整試探,高二透過自由選課的機制試探分化,而在高三因著分化專精的大量選修科目,步入升學普大、科大或就業等發展進路。(圖/柯承惠攝)

綜合高中(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指「提供包括基本學科、專業及實習學科課程,以輔導學生選修適性課程之學校。」 該型高中設想的是,兼開一般學術科目和技職專業科目,協助學生於高一進行統整試探,高二透過自由選課的機制試探分化,而在高三因著分化專精的大量選修科目,步入升學普大、科大或就業等發展進路。(圖/柯承惠攝)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於去(2022)年10月12日接受媒體專訪時,推說「廣設高中大學」不是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的建議,而是民間教改團體的口號。在〈致李遠哲之一:請誠意面對「廣設大學」的質疑〉一文中,我們已就「廣設大學」的部分有所評論,本文進一步就「廣設高中」的部分加以剖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查《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總諮議報告書)中的確不見「廣設高中大學」六字,但卻將「廣設大學」「類抄襲」成了「擴充容量」。至於「廣設高中」呢?《總諮議報告書》則將之改頭換面為「朝綜合高中發展」。

且先看看1994年「四一○教改聯盟」發起人黃武雄對「廣設高中」的說法。他在「教改會」主辦的「教改專題論壇」上說:「教育手段無法消弭人類社會的階級差距,我們能做的只是提高階級流動率,放寬進入菁英階級的門戶,例如廣設高中大學,使社經地位較低者的子女比起已往可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在長大之前不致因其先天條件的不利而減少他們自由選擇教育型式(例如技職或大學)的機會。……為了廣設大學之後大家能有機會升大學,高中是必經之路,所以也要廣設高中。」[1]

李遠哲對高級中等教育發展問題也早有定見。他在同時期發表的〈有關臺灣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中,主張「進一步把職業教育的主力延後到高中畢業以後,讓目前大部分的高職改變為普通高中,似乎是一個解除國中生壓力比較好的做法。」[2]

黃與李當時論述的重點雖有不同,但均認為高職教育不利學生的發展,應該將高級職業學校改變為普通高級中學。

查1994年6月舉行的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結論,在「高中教育方面」只見「改革中等學校多元學制,設立綜合高中、完全中學,……。」的模糊文字。但1996年12月發表的《總諮議報告書》,則將「朝綜合高中發展」列在【第三章 綜合建議‧第三節 暢通升學管道‧四、具體建議】的第一項,從而提出「1.……修訂現有法律,……合併為《學校教育法》,建立以綜合高中為主體的高級中等教育制度。」「2.高職及五專前三年的學生人數與普通高中學生比例,宜逐年降低,……。」「4.應……積極進行綜合高中課程實驗。」「5.在中程方面,……推動各校綜合高中化。」「6.在長程方面,推行以綜合高中為主的學區制;高職成為少數且精緻的技藝高中,……。」[3]等建議。

所謂綜合高中(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是指「提供包括基本學科、專業及實習學科課程,以輔導學生選修適性課程之學校。」[4]該型高中設想的是,兼開一般學術科目和技職專業科目,協助學生於高一進行統整試探,高二透過自由選課的機制試探分化,而在高三因著分化專精的大量選修科目,步入升學普大、科大或就業等發展進路。

推究「綜合高中」的構想,乃源自美、英等國。之所以為這些國家高級中等教育的主要型式,自有其社會發展、政治理念、地廣人稀且交通不便等國情背景。然實際運作上這樣的高中存在有行政管理不善、學生學習不力、家長疏於聯繫等等問題。但由於未能達成預期的學生均衡發展,亦廣受這些國家的教育界討論,如在英國出現偏重學生智育成就;美國卻恰好相反,學生流於逸樂反智。

因此,在「教改會」研議之初,即見有識人士鄭重指出:這種學校不符國情,也很難找到能勝任辦學的校長。且就讀該類學校的學生因兼行嘗試、探索普通高中的學術和高職的技職兩種學程,勢將影響其專精於其中一種的修習,而不利於日後升學和就業的表現。《禮記‧學記》早有明訓:「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若「匆促和勉強的移植」,恐將導致空有「綜合」之名,實則一方面使學術學程淪為次級的普通高中課程,另方面技職學程則因重視升學進路,反會嚴重危害既有基礎技職人才的培育。

再從教育原理的角度看:人的性向與資質各有不同,多數青年適合「做中學」而非「書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的名稱固已不合時宜,最好是將之更名並發展為「技術高級中學」,而非使其消失。若欲兼顧減輕國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與精實基礎技術人力以利社會進步,根本之道應是更投資辦好技術教育,重視專業知能和態度的培養,強化技術高中和企業的合作,以協助青年學得一技之長,並在他們就業後享有企業支持的進修機會。如此方能真正提高社會對技術人才的尊重,逐漸降低偏向普通高中的升學壓力,也和「教改會」所重視並提倡的「終身教育」相呼應。[5]

可惜「教改會」並未採納前述的忠言,於是在《總諮議報告書》的強力倡議下,綜合高中由1996年的18所普通高中、高職參與試辦後逐漸推廣,而於2006年達到開辦校數162所、學生11餘萬人的最高峰(約占全國高級中等教育學校及學生數的34%與13%)。

然而同年公布的訪視評鑑結果,卻顯示近3成的綜合高中在提供多元課程、強化適性輔導、落實選修機制、配合政策執行等面向上「尚待改進」,且其中近半數還連續兩年均被評為「尚待改進」,更有一校經評為「劣等」而為教育部勒令停辦。總的成效顯然不佳。

到2013年6月,立法院終於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取代先前的《高級中學法》及《職業學校法》,其中第五條明定:「高級中等學校分為下列類型:一、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三、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四、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此法之訂定,可視為正式宣告「建立以綜合高中為主體的高級中等教育制度」的政策,行將落幕。

接下來,出現了綜合高中停辦的風潮。以高雄市為例,該市要求若學校想要停辦綜合高中,恢復為單一形式的普通高中或高職,「必須經校務會議出席人員的全數通過」。結果除了自始即以綜合高中設校的楠梓高中外,其餘學校均表決通過。2021年,媒體以斗大的標題報導:「綜合高中退場潮 16年少94校」;[6]到2022年,全臺更只剩下50所綜合高中,占比不及全數高級中等學校的10%。

回顧政府在推展綜合高中之初,曾以優渥的經費吸引高職改制,又唆使一些普通高中硬生生改成綜合高中。這些舉措明顯忽視了學校師資結構欠佳、設備不足,難以勝任教學任務的本質,與多元課程不易開設的困境。以致好些學校在高二後竟將學術和技職學程學生混合編班!到高三開始,學校更因須同時協助學生面對各種升學管道及證照檢定等繁雜的事務,以致教學、輔導與行政支援等的負擔沉重、效能失序。又由於學校裡的兩類學生彼此難容,霸凌事件乃有增無已。

絕大多數的綜合高中入學者,其實是「想讀卻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的基本目標就是升入大學。學生的升學榜單乃成為綜合高中的口碑;遂有相當數量的綜合高中視學術學程為「明星班」,並以學生的學科成績為依據,強迫其選讀不同的學程。至於技職學程,亦以進入明星科大為辦學要務。綜合高中終於淪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學校。

至此,綜合高中的學生,除了技職知能表現不如高職,學術性向成就難比普通高中外,亦無法確實試探分化而「適性揚才」;且校內技職學程的地位相對較低,又徒務升學,益使基礎技職人才的培育落空。前述有識人士的警語,竟皆成讖!

可憐一篇綜合高中史,竟見滿紙辛酸淚。李遠哲先生,專訪中詢問您的「教改里程碑」和「怎麼看教改的成敗?」都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您可知道,升學競爭的背後其實有高社經地位者的處心積慮,而大眾觀念的改變本非易事!當年率爾提出「建立以綜合高中為主體的高中教育制度」的建議,請問您所預期的降低升學壓力達到了嗎?而綜合高中虎頭蛇尾的發展,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又耽誤學子的青春,您又怎忍「諉過」民間教改團體,而無一絲道歉和懺悔之情?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1] 見黃武雄:〈廣設高中大學的教育意涵〉,教改專題論壇,刊《教改通訊》第10期,1995年7月31日。

[2] 李遠哲在「教改會」第一次研討會中致詞,1995年4月7日。

[3] 見【第三章 綜合建議‧第三節 打開新的「試」窗:暢通升學管道】的「四、具體建議(一)」「朝綜合高中發展」,《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年12月。

[4] 據《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五條「三、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2013年6月27日。

[5] 參見劉源俊:〈從終身教育看教育分流──析論高職改為高中之議〉,《教改通訊》第10期,1995年7月31日。

[6] 見《聯合新聞網》:〈綜合高中退場潮 16年少94校〉,2021年3月1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