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中共將「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正當化!美智庫學者提出這些建議

2022-12-22 15: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與賴清德副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團一行。(總統府)

蔡英文總統與賴清德副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團一行。(總統府)

美國國際關係領域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莊宛樺20日發表專文,指出中國已採取越發廣泛、強迫性的手段,將台灣排除在聯合國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之外,並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的立場正當化。她在文中建議,台灣、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該相互協調,共同應對北京的企圖;而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過後,應進一步將兩岸問題國際化,以開展國際參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反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說法

莊宛樺(Jessica Drun)指出,中國政府長期致力於改變全世界對聯合國1971年第2758號決議的理解。該決議僅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意思是以它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決議全文未就台灣主權地位表示任何看法,但多年來中國一直設法透過脅迫與文字遊戲手段,讓人們認為決議文本含有「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說法。

聯合國1971年第2758號決議:

「大會記取《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考慮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維護《聯合國憲章》與對聯合國必須謹守憲章的原則都是重要的,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駐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權利,承認其政府的代表是中國駐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刻將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與所有附屬組織非法佔有的席位逐出。」

她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過去二十年間反覆利用這種說法,以試圖證明台灣不該出現在諸多國際組織與場合,而美國已經開始反擊,協調其他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對台灣地位不持特定立場的國家。例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5月強調,美方「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與中方「一個中國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並不一樣。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問台灣前後,北京同樣利用其謬論,將責任歸咎於美國及其盟國,指責西方妄圖改變台海現狀,並試圖藉此增加對台灣防空識別區的侵犯、越過台海中線、甚至在台灣附近進行軍演。莊宛樺認為,這凸顯出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仍需要共同努力澄清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並駁斥中國的主張。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8月3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AP)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8月3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AP)

將對外關係轉為更正式的框架和機制

反獨裁國家對台海和平的強烈關注,表明台灣有機會升級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外交接觸。莊宛樺建議,可以透過4種方式達到此目標。首先,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接觸,這些國家不僅是聯合國內部重要的投票集體,也特別容易受到中國的影響和壓力。台灣官員可以通過雙邊合作或與西方國家聯手,就農業、技術、公民社會發展等領域,加強與這些國家的接觸。

其次,美國等夥伴應善用促進台灣國安韌性的正式架構,來增強台灣抵禦中國脅迫的能力。美國2020年通過《台北法案》,支持台美強化雙邊經貿關係,和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和事務。美國可以藉此加強與澳洲和紐西蘭的合作,抵消中國對台灣南太平洋盟友的壓力,並優先支持東歐國家與台灣的交流。

20221025-烏克蘭國會議員盧狄克(Kira Rudik)(左)及立陶宛歐洲事務委會副主席帕季格(Zygimantas Pavilionis)(右)一行25日參訪立法院。(柯承惠攝)
20221025-烏克蘭國會議員盧狄克(Kira Rudik)(左)及立陶宛歐洲事務委會副主席帕季格(Zygimantas Pavilionis)(右)一行25日參訪立法院。(柯承惠攝)

第三,將台灣納入雙邊貿易協定。從立陶宛等例子可見,越來越多國家願意頂著中國的經濟脅迫,支持民主台灣。也許這是因為,立陶宛等國家原本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就較低,所以可以抗衡中國將經濟交流當成貿易戰「武器」。無論如何,這些國家可以是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理想夥伴,這將使台灣能夠實現經貿多元化並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第四,保障台灣進入多邊論壇的機會。台灣目前還能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等經濟組織,但難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日後不會限制台灣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空間,因此美國與台灣應加強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2022年12月21日,訪問北京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兼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傑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合影。(美聯社)
2022年12月21日,訪問北京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兼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傑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合影。(美聯社)

蔡英文外交政策,與台灣外交的未來

莊宛樺認為,在過去兩年中,台灣在國際公共領域上斬獲外交成就,部分原因是COVID-19期間全球網路互動整體增加,蔡英文政府利用這個機會之窗,擴大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不過仍限於非政府組織或非正式地參與)。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台灣擴大外交參與的勢頭仍在繼續,利用外交和社交媒體強調台灣在反獨裁抗爭中的寶貴作用、與志趣相投的國家(特別是東歐)接觸。

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1年就職以來,強調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外交相當重要。白宮已將台灣納入許多重大政策中,推動台北和華府之間進行更深入的經濟對話,也在多邊論壇以及與主要盟邦的聯合聲明中,強調兩岸穩定的重要性。

她指出,在此背景下,蔡英文政府與拜登的外交政策具有趨同和互補的因素。蔡英文不斷強調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以及台灣民主的重要性,並稱台灣是抵禦威權主義和民主倒退的堡壘。不過她說必須指出,這種方法並不完美,因為蔡英文政府雖然呼籲組成「民主聯盟」,台灣大多數的邦交國卻都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國家(這是中國民國多位總統都面臨到的問題)。

2022年9月23日,捷克駐台代表史坦格(左)與我國駐捷克代表柯良叡代表簽署備忘錄(簡恒宇攝)
2022年9月23日,捷克駐台代表史坦格(左)與我國駐捷克代表柯良叡代表簽署備忘錄(簡恒宇攝)

對獨裁的反對、對民主和共同價值觀的追求,提高了全球對兩岸問題的認知,因此近來國際社會紛紛將目光投向台海潛在衝突。同時,台灣國內政治趨勢表明,泛綠政黨的兩岸政策越來越受歡迎,而國民黨推行的九二共識越來越難獲得共鳴。她預測,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待藍綠兩黨,都將繼續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包含挖走台灣的邦交國,向周邊國家施以經貿和政治威脅,削弱台灣與它們的非官方聯繫。

然而她也指出,從彈性外交、務實外交到活路外交可見,台灣政府和人民一直保持外交上的靈活應對能力,懂得重塑政策和優先事項,適應全球趨勢和發展。她預測蔡英文政府的許多成功策略,例如將台灣的命運與全球民主目標聯繫在一起,可能也會被日後的台灣當局沿用下去。

2021年12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民主峰會」閉幕式上發表談話(AP)
2021年12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民主峰會」閉幕式上發表談話(AP)

台灣應尋求在中國影響力較弱的國際場合深耕,例如參與中國非成員國的多邊論壇,像是國際非營利組織的「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FX)、「開放國會論壇」(Open Parliament Forum)、美國政府主辦的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

最後,她認為台灣應加強多邊合作,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國家培養深層雙邊關係。這不僅可以進一步將兩岸問題國際化,還可以緩解友好民主國家政黨輪替對台灣利益的影響,並避免過度依賴傳統盟友。如此一來,才能確保維護和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行動能持久有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