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吃不飽的美國寵物─台積電

2022-12-13 06:10

? 人氣

筆者說明,不過就現階段而言,台積電危機重重,美國也遠未實現半導體自主,則是確定的。(資料照,美聯社)

筆者說明,不過就現階段而言,台積電危機重重,美國也遠未實現半導體自主,則是確定的。(資料照,美聯社)

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 在12月6日亞利桑那晶片廠移機典禮上,一向面無表情的張忠謀,說了這句很有表情的弔辭,弔全球化,弔自由貿易,也弔他自己一生的事業與自由信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此,好大喜功的拜登,倒是喜孜孜,不以為杵,畢竟,整個歐洲都反彈美國搞保護主義「偷走」歐洲人的工作,拜登還能強橫回嗆「美國不需要向歐洲道歉」,張忠謀細若蚊蚋的抱怨,又算得了什麼?

從原本計畫投資120億美元,擴張到400億;從原本的5奈米廠,升級到4奈米,再宣布籌建3奈米廠;從年生產24萬片晶圓,增加到60萬片;員工人數從1600人,加碼至4500人。

對美國的需索無度,台灣「正常專家」多表達憂懼,對台積電,不是哀其不幸,就是忿其不爭;但拜登的龍顏大悅,台灣「不正常磚家」則多叩首謝恩,將台積電被綁架,粉飾成「人才國際化」,榮登「世界級企業」,好像這家行業龍頭不在西方設廠,就不是國際化的世界級企業。

蕭美琴,則說這是台積電「力量的延伸」,並批評外界擔憂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一說不合邏輯。也是,奴才邏輯與正常邏輯天然不相容,原來賠錢的生意有人做,就是台積電。

敗家子拜登在表面上做了一筆極划算的生意,但其獲益經不起推敲,個人很欣賞美媒「彭博社」對這本帳簿的總結:美國只是買下了吹牛的權利。

以下聊聊兩個外界主要關心的問題:台積電會成為美積電嗎?美國半導體自主了嗎?

台積電新訓中心(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對美國的需索無度,台灣「正常專家」多表達憂懼,對台積電,不是哀其不幸,就是忿其不爭。(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會成為美積電嗎?

什麼是「美積電」?

從公司營運的角度看,維持台積電運轉與發展的是台灣高管與關鍵技術人才,當這兩個要素都成了美國人,那麼可說台積就成了美積。這裡的「美國人」是指出生教育就業都在美國的人,思維價值觀都已美國化的那種土著,而不只是拿著綠卡的「美籍外人」。

不是沒有可能,但需要時間,也需要台積電將最先進製程工廠都在美國落地,最頂尖的人才也大都赴美工作,美廠與台廠沒有「隔代差」。就當下的狀況來看,這將是一個漫長的「美化」過程 …. 沒有發生台海戰爭的話。

關鍵在於,台積電的美國廠,是美國人適應台灣人,還是相反?是「美廠台化」,還是「台廠美化」?一般而言,美國廠當然得適應美國文化,在這一點上,台積的美國廠勢必將有一段艱辛的磨合過程。

在台積員工攜家帶眷遠赴亞利桑那後,立刻傳出台籍員工待遇不如美國員工的哀嚎。台積電員工說白了就是「高薪苦力」,日工作12小時是基本,加班輪班是正常,爆肝人生,美國勞工哪受得了?或許因此逼得台灣高管不得不在台式管理下,區別對待美籍員工。不用台式管理就很難達標,逼美國員工「台灣化」就很難留才,因此台灣人哀嚎,美國人哀嚎,亞利桑那一片哀嚎。

在美國求職網站「glassdoor」上,台積滿意度被評為三星(滿分五星),嫌美國人懶?人家還嫌你血汗工廠。在他國設廠,磨合本屬正常,但與郭台銘買下惠普相比,台積的美國廠更辛苦,因為日本人的職場文化還算集體主義,美國卻完全是個人主義,小我最大。

更不用說,所謂「高薪」,在美國人眼裡不過一般般,其所得遠遜於金融業,甚至法律事務所,頂尖人才何苦加班輪班爆肝做晶片製造?選做「晶片設計」正常上下班週五夜晚還有得狂歡,不是更好?

台灣員工在美國,必然得適應美國文化,在此過程裡,既然都得很美國,若英特爾高薪挖角,傻子才堅守台式管理的台積不是嗎?而美國挖走台積的主要目的,正在於掠奪人才所擁有的技術know how,這恐怕才是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的主要表徵 —— 台積英特爾化。

為趕在2023年量產,台積電員工必須趕工,一般預估,按美國職場文化,就可能要3倍時間,也就是3年。適應美國就是適應低下的效率,強悍的工會,與「文明的勞權」。台積電能有今天,正在於台灣沒太多奢侈的牽制。

管理「人」的問題很難,但也不是最難,台積電最深的哀嚎是成本管理,有人可管還算好的,問題在於人力根本湊不全,建廠成本也居高不下,這就是為何台灣正常的專家都在質疑台積到底還能不能維持毛利率(53%)?外資寫不出利多報告,台積管理層則不斷致函美商務部求救抱怨「這也貴,那也缺」。

須知,美國廠的設備,零件大多都是從台灣搬過去而非新購,已經在控制建置成本卻仍嫌貴,台積的艱難可見一般,而政府補助呢?到現在還沒譜。

正確地說,美國廠是台積電的包袱,而非搖錢樹。對這家企業而言,此舉與其說是搶佔市場擴大營收的「攻擊」策略,不如說是屈服於地緣政治,避免大客戶流失,掏錢買保險的「防禦」策略。

說台積電作賠錢生意,並不是指賠錢賣晶片,而是說台積電在養賠錢貨以圖自保。美國廠這包袱,逼得台積電在其他國家的佈局,顯然只能考慮攻擊策略,以回穩整體毛利率,若無法取得當地大客戶的訂單,就無法設廠。當地的國家補助則是必要條件。

因此,在全球佈局的層面上,台積電不是會變成美積電,而可能更糟,被迫走向支離破碎,而不是「力量的延伸」,殘肢散佈在多極世界裡的各角落,運營管理更困難,稍有不慎就會滅亡。

此與國際車廠在世界上各重要市場上佈局設廠並不一樣,汽車有在地的差異化要求,但晶片沒有,此前集中資源的全球化才是最佳結構;再者,供應鏈各環節的廠商數量遠不能與汽車供應鏈相比,複製生態鏈極為不易,硬拆是走回頭路。

並不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都隨台積電到美國設廠,這才是觀察美國半導體業是否能實現自主的重點。

台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附近設立新廠。(照片來源:TSMC)
筆者認為在全球佈局的層面上,台積電不是會變成美積電,而可能更糟,被迫走向支離破碎,而不是「力量的延伸」,殘肢散佈在多極世界裡的各角落。(照片來源:TSMC)

養小孩,還是養寵物

養小孩與養寵物的差別是什麼?養小孩是為了讓他未來能自立;養寵物是為了娛樂,擺飾,撫慰自己,不必考慮寵物的未來。

以政府補貼作為飼料,美國養英特爾是養小孩,養台積電是養寵物,差別就在於美國不會考慮台積電的未來,因此飼料是不是足夠,端視他什麼時候需要你,而台積電甚至在一開始就沒被餵飽,還得自己想辦法找飼料填飽肚皮。

半導體廠旺宏老闆吳敏求說:美國當年不擅長量產,現在還是一樣!現在,老美真正有興趣的,是賺錢、是國家安全,才不是為了發展半導體的技術。

旺宏拒絕跟風赴美設廠,說穿了只是壓力沒台積那麼大,因此肯公開吐實,而這話半對半錯。沒錯,美國當年不擅長量產,現在不擅長,我看,可見的未來也不擅長,要等到美國落魄了,美國人吃不飽了,才會打掉重練,真正重建半導體製造,因為這行業分明就不是富家子的夢工廠。

不過,「賺錢」,「國家安全」與「發展半導體的技術」被美國視為同一件事,因此吳敏求說得有點大而化之。重點在於美國想做,但是否做得到?創新,美國人強項,苦力,美國人不幹,這麼看晶片補貼比較能貼近真相。

拜登浮誇地說,蘋果現在可以在本土供應鏈取得更多,「這會改變遊戲規則」,對此,「彭博社」一篇文章「對不起,美國!400 億美元買不到晶片獨立」,將帳算得不錯,其結論就是「(台積電的)400億美元,仍不足讓美國自立,只是買下吹牛權利」。

首先,台積電的台灣廠仍處於技術領先(約2年到3年);其次,美國廠於在2026年年產60萬片,也只有台積電總產量的2.85%;其三,美國客戶佔台積營收64%(2021年),蘋果就佔20%,若蘋果只買美國製,台積在美國要擴大7倍產能,但可能不會達成;其四,若還要滿足其他美商如高通,輝達的需求,台積需投資約1兆美元。

彭博社其實還沒算到台積以外整個供應鏈的投資,想獨立製造以供應美商,所需投資何止1兆?再乘以5還算保守。如果再考慮連終端產品(如iphone)都在美國生產,是不是天文數字你說?

許多美媒強調蘋果樂見「美國晶片」,我就笑,場面話也當真?庫克船長何許人也?在成本上錙銖必較的經理人,怎會真的樂見以下流程:從台灣運設備,零件到美國量產晶片,再運晶片回台灣做封測,然後再運到中國大陸,東盟,印度等地組裝。(對了,先進封測廠日月光仍不願赴美,晶片仍得運回台灣封測)。

iPhone已經貴得離譜,內含來回折騰的美國製晶片只會更貴,作為長期失望的果粉,我就想看蘋果還能不能推出讓消費者願意大失血的創新,而這並非庫克的強項。

誠然,是有台灣半導體供應廠也將赴美,但目前看來還遠無法在美國本土形成完整生態鏈,因此台積,三星被挖到美國設廠,對拜登政府而言,說穿了就是面子工程,爭取連任的公關材料,說是「養寵物」剛好而已。當然,英特爾若能因此「偷」到關鍵技術,那是更好的花邊。

上一次我已提過,關於半導體業赴美協助「重建美國」一事,民進黨已然轉向,表面迎合,背地裡仍抓著命根不放。彭博社也看出了這一點,台積的研究、開發、企劃和營運都還留在台灣,一旦台海發生衝突,等於也切斷了亞利桑那的寵物飼料。大家白忙一場。

我想,台積電的算盤就是這樣打的,秘方不給,其他能給就給,只要三星,英特爾或其他大廠在技術上持續落後,美國廠這包袱終究還是能扛一扛。只是,美國人也不是吃素的,一進了家門,對付寵物的方法多得是。

彭博社這篇文章,其實也是告訴拜登,對台灣的掠奪還遠遠不夠,還得繼續搶。台積若以為這樣就止損,那就太呆了。

個人認為,台積電真正的遠慮,是中國大陸未來在成熟製程上的攻城掠地,價格的低廉,是否會成爲另一個更重的包袱。成熟製程毛利雖不高,但對帳面營收有很大的幫助,美國廠拖累整體毛利率也就罷了,投資人能同時忍受台積電總營收的下滑嗎?

中國大陸的集體主義效率,哪裡是美國能比的?台積不怕也得怕。

全球半導體業正承受美國橫柴入灶的傷害,訊息也非常混亂,有荷商ASML的掙扎,韓商的躊躇,日商的兩難,也有美商為中國市場與美政府反目,或走偏門避開禁令。現在我們知道,對一時的消息不能看得太重,其背後往往有複雜的暗流在維持各方可接受的供應鏈結構,所以環境仍在快速變動,未來趨勢還真說不準。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台積電危機重重,美國也遠未實現半導體自主,則是確定的。至於遊戲規則是否已改變,不是昏君說了算;「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也只能視為張忠謀個人哀鳴。

一切的吹牛與嗚咽,保鮮期都不會太久,好戲還在後頭。

*作者為自由撰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