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串聯國際繼續說好「香港故事」!民運人士鄺頌晴:只盼有天能回家喝珍奶、逛街

2022-11-11 08:00

? 人氣

2022年11月7日,香港民運人士鄺頌晴於台北接受《風傳媒》專訪。(陳艾伶攝)

2022年11月7日,香港民運人士鄺頌晴於台北接受《風傳媒》專訪。(陳艾伶攝)

「我沒什麼宏大的願景,只希望有天能回香港喝珍珠奶茶和逛街,但前提是香港能恢復民主。」

2020年6月30日,中國人大常委會以全體委員162票同意通過港版《國安法》,間接宣告一國兩制徹底終結、香港民主完全凋零,大批港人被迫移民他國,回家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未知數。現年26歲、目前擔任「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香港倡議協調專家的鄺頌晴,即是香港離散社群的一員,但她誓言要向全世界持續講述家鄉故事,直到香港恢復自由民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週來台出席奧斯陸自由論壇(Oslo Freedom Forum)台北場的鄺頌晴,7日於台北接受《風傳媒》專訪。人還沒入座,鄺頌晴就先跟著茶餐廳播放的粵語歌哼哼唱唱,說她喜歡那首由香港女歌手衛蘭所演唱的〈街燈晚餐〉。

「愛就愛 ∕ 永遠也會怕失敗 ∕ 但是為著怕輸違反心中所想有甚麼痛快」這句歌詞彷若鄺頌晴的人生寫照。面對中共大肆追捕香港民運人士,她當然也會怕,但心中對香港的愛、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勝過一切,儘管前方道阻且長,她仍然甘願繼續奮鬥,直到光復香港的那天到來。

鄺頌晴出生於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的前一年(1996年),她自稱在香港最自由的時空下長大,15歲開始踏入香港社會運動,2013年擔任香港公民團體「鍵盤戰線」發言人,2014年「雨傘運動」時靠一支影片向國際發聲,2019年更與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於德國召開國際記者會,呼籲世界各國支持香港民運。

長期關注香港的言論自由及網路自由的她,素有「滑鼠娘娘」的封號,目前正於德國漢堡修讀博士學位,專攻隱私權與資訊安全,同時也於英國擔任「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香港倡議協調專家,積極推動海外倡議,以維持香港在國際的聲量。

20221103-奧斯陸自由論壇3日於台北舉行並召開記者會,圖為與會人鄺頌晴 Chung-Ching Kwong。(蔡親傑攝)
20221103-奧斯陸自由論壇3日於台北舉行並召開記者會,圖為與會人鄺頌晴 Chung-Ching Kwong。(蔡親傑攝)

借力使力,讓香港持續留在大眾視野

鄺頌晴告訴《風傳媒》,烏克蘭戰爭確實使香港議題的國際熱度下滑,但這並不阻礙港人推動「國際線」倡議。對他們來說,該如何串聯其他國際議題,「借力使力」讓香港議題持續存在於大眾視野,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她進一步解釋,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和貿易重鎮,至今仍然在許多重大國際議題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像是,由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俄羅斯加大使用人民幣作對外交易,香港身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該如何遏止中、俄威權勢力持續擴張,便是值得國際社會深入去討論的。

此外,她也提到,香港示威者10月在英國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被毆打一事,亦讓國際社會更加理解港人面臨的艱難處境。該場衝突爆發短短3日內,震驚居英港人社群,並激起英國政界廣泛關注,促使英國對中國威脅的警覺速度加快。

2022年11月7日,香港民運人士鄺頌晴於台北接受《風傳媒》專訪。(陳艾伶攝)
2022年11月7日,香港民運人士鄺頌晴於台北接受《風傳媒》專訪。(陳艾伶攝)

在異地努力維持「港式生活」

2021年3月,包含鄺頌晴在內的8名流亡海外的香港抗爭人士發起《二○二一香港約章》,期盼團結四散海外的港人,並善用海外空間發聲,避免派系之爭而導致抗爭運動泡沫化,同時也希望藉此傳承港人的身分認同。

對此,鄺頌晴坦言,鑒於香港本地目前沒有主要的抗爭運動,加上自己流亡海外、遠離家鄉,關於如何傳承港人身分認同,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在異地維持所謂的「港式生活」:吃粵菜、講粵語、練中文,並把更多「香港故事」帶給世界。

香港點心,飲茶,燒賣。(rajat sarki on Unsplash)
香港點心,飲茶,燒賣。(rajat sarki on Unsplash)

堅信中國終能邁向民主

2022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閉幕,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成功連任,中央政治局新一屆常務委員則由「習家軍」全面接管,正式開啟專屬習近平的強人政治時代,不少人因此認為,中國走上民主化道路的機會恐怕是微乎其微。

鄺頌晴則表示,中共現在對待香港的方式即是,以「一國兩制」之名,行「一國一制」之實,未來恐怕只會迎來更多打壓和脅迫,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沒有民主化的可能性。她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來形容中國社會,「政府越壓迫,人民反彈勢必越大,」而在此脈絡下,中國民主化仍是有機會發生。

「以前也沒人想過蘇聯會解體、柏林圍牆會倒塌,直到它倒下那刻,沒有人會相信,」鄺頌晴直言,「民主化是非常難預期的,但你必須永遠相信它會發生,儘管它往往不見得會在你想要的時刻發生。」

曾在香港街頭抗爭樹立無數次的標語「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已經成為有顛覆國家之嫌的禁語。(美聯社)
曾在香港街頭抗爭樹立無數次的標語「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已經成為有顛覆國家之嫌的禁語。(美聯社)

歐洲對中國過於天真

談及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4日率領商業訪團會晤習近平,成為疫情爆發近3年來及中共二十大落幕後首位訪問中國的西方領導人一事,鄺頌晴表示極度失望,並稱歐洲人過於天真且相當偽善。她表示,歐洲往往認為「抗中」是中美角力的產物,為了鞏固自身經濟發展,他們往往不願選邊站。

鄺頌晴指出,德國至今仍然十分仰賴中國市場,尤其是汽車產業,幾乎每3輛汽車就有1輛銷往中國。在此情況下,德國政府當然不願以經濟作為代價,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只為了取悅美國。她補充說道,多數德國人至今仍信奉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謹慎的外交政策,認為只要保持溝通交流,就能解決中國問題。

提到歐洲企業的對中政策時,鄺頌晴則痛批:「德國企業嘴上說奉行『永不再來』(Never Again)的歷史責任,絕不讓種族滅絕(genocide)事件重演,但卻繼續在新疆設廠、賺那些血腥錢,實在非常過分。」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與李克強(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與李克強(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呼籲世界尊重台灣的主體性

問及來台多次有何感想,鄺頌晴大力讚許台灣成熟的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台灣最珍貴的就是開放文化,」她表示,「台灣政府很願意跟公民合作,政府把公民視為夥伴,而不是一群一直在搞麻煩的人,這就是非常完善的民主制度。」

至於台灣人該如何面對中共日趨強硬的軍事恫嚇,鄺頌晴強調,台灣人才是台灣的主人,應自己決定國家的方向,而非一味聽信其他國家的意見,「別聽其他國家說什麼『不要激怒中共』,而是要回過頭來問問自己,你們想要的台灣是什麼模樣。這個問題只有你們能決定,也一定要由你們來決定。」

「台灣人和香港人也應該要告訴世界,請尊重我們的主體性,不要在那邊指指點點,讓每個地方的人決定自己的事。」她堅定地說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