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戰爭威脅下,台灣為何馬照跑、舞照跳?

2022-11-10 07:20

? 人氣

不認為中國會動武的民眾稍多

統促黨違規在台北車站搭舞台為中共慶生,遭北檢分案偵辦。(柯承惠攝)
中國認同和主張統一的民眾對台灣軍隊保衛台灣的信心較低。(柯承惠攝)

對中國是否會對台動武的預期上,當民眾被問到:「如果台灣一直拒絕統一,請問您認為中國大陸會不會用武力壓迫台灣談判統一?」結果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17年的38.4%上升到 2020年的46.3%。不過,「不認為中共會用武力壓迫台灣談判統一」的比例歷年來都比認為「中共會用武力壓迫台灣談判統一」的比例高。整體而言,不認為中共會對台動武的民眾仍稍佔多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台灣軍隊保衛台灣的軍事信心,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缺乏信心,教育程度較高者信心較低,泛藍支持者與中間選民、雙重認同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與中國人認同者的信心都較低。此外,台獨偏好者對軍事實力較有信心,而傾向統一者則較無信心。

不過民眾保衛台灣的決心則是逐年升高,和上述軍事信心的調查結果類似,女性、中間選民、泛藍支持者、雙重認同者以及統一偏好者,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的意願較低。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50歲以上的年老世代,年輕世代與中年世代比較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這可能是後兩個群體比較可能被徵召上戰場。而在國防準備方面,七、八成以上民眾都贊成至少一年的義務役徵兵制度,但贊成男女皆兵的比例都在六成以下。

整體而言,台灣民眾對中國政府的敵意、戰爭預期以及保衛決心都升高,不過對軍事信心不足。更重要的是:民眾無論對長期或短期的戰爭預期都偏低,認為「不會發生戰爭」的比例都佔多數。

台灣從來不是戰爭的主體

20221006-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6日邀請國安局長陳明通報告並備質詢。(柯承惠攝)
安局長陳明通宣稱北京2023年可能「以戰逼談」,台灣民眾不見得會有這種危機感。。(柯承惠攝)

為什麼民眾對台灣發生戰爭的「風險意識」會偏低?汪宏倫從微觀與宏觀提出兩種可能的解釋:

一種解釋是,由於民眾對台灣軍事實力信心不足,「基於主觀願望的投射,希望戰爭最好不要發生,因此戰爭預期偏低。」

另一種從歷史結構面的解釋是,從甲午戰爭到國共內戰、韓戰,歷史上台灣被捲入過的戰爭都是地緣政治強權角力的結果,「即使目前台灣被形容為『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這場戰爭也只是一場代理人戰爭,是美中強權在地區爭霸可能產生的衝突過程,而不是台灣為了自身主體性而進行的戰爭。」由於自己並

非戰爭主體,加上長期被孤立於國際、對國際事務缺乏關心,可能導致民眾沒有太多思考「可能發生戰爭」這件事情,因此沒有太高的警覺。

台民眾對兩岸戰爭的認知,受到台灣過去長期經驗的形塑,包括過去的戰爭。同時必須注意,民眾對戰爭的認知可能和統治菁英對戰爭的態度不同。當國安局長陳明通宣稱北京2023年可能「以戰逼談」,台灣民眾不見得會有這種危機感。

混淆的訊息影響民眾對戰爭的判斷

2022年 8月8日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Colin Kahl)記者會回答台海危機問題(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一再表示,兩年內中國不會武力犯台。(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從華府、北京到台北官方發出對兩岸情勢的評估,也在形塑著台灣民眾對戰爭的認知,但三方也發出不少自相矛盾的訊息,這也混淆了民眾對戰爭危機的判斷,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稱,北京「下定決心要在更快的時間表內追求統一」;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代上將(Admiral Michael Gilday)也警告不排除2022、23年是中國犯台時機,但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Colin Kahl)一再表示中國未來兩年內不會力犯台。

在主觀意願投射、歷史認知框架限制以及此刻各方混淆的訊息下,台灣民眾沒有強烈感受到戰爭的威脅,因此馬照跑、舞照跳。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