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戰爭威脅下,台灣為何馬照跑、舞照跳?

2022-11-10 07:20

? 人氣

中共軍演鎖台,台灣社會卻馬照跑、舞照跳,民眾沒有感受到戰爭威脅。(AP)

中共軍演鎖台,台灣社會卻馬照跑、舞照跳,民眾沒有感受到戰爭威脅。(AP)

今年8月解放軍鎖台軍演後,全世界都關注台海情勢。全球各重要媒體派員到台灣採訪、製作專題報導,長期做為國際孤兒的台灣能見度驟然大增。八月風雲也讓《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一年多前的預言成真──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不過,不少來台灣採訪的國外媒體卻發現,解放軍飛彈穿越、軍機穿梭,但台灣民眾似乎「老神在在」,國際社會為台海情勢緊張不已,台灣社會的日常卻是「馬照跑,舞照跳」、歌舞昇平,社會氛圍不像是瀕臨戰爭邊緣。到底台灣民眾是怎麼認知、判斷台海情勢?台灣民眾真的不認為兩岸會打仗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戲劇化地突顯了台海的危險性。其實從蔡英文上任總統以來,北京已切斷兩岸官方正式溝通管道,加上習近平集權強國路線,讓台海緊張情勢已逐步升高。早在 2017 年,報導國際事務的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雙月刊就預測,2018年全球最有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方,台灣排名第二、僅次於北韓。

「天然獨」世代把中國政府當朋友

中研院社會所副所長、研究員汪宏倫(取自中研院網頁)
中研院社會所副所長汪宏倫分析台灣民眾對戰爭的認識(取自中研院網頁)

台灣民眾對台海情勢改變的認知是長期形成的,不會因八月軍演而一夕改變。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主題研究小組」長期進行的「中國效應調查」問卷,提供了許多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態度的資料,中研院社會所副所長汪宏倫分析2017到2020年的資料,為我們提供台灣民眾對戰爭認識(perceptions of war)的初步圖像。

「戰爭認識」在此是指民眾怎麼認知現進行中或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在〈台灣民眾的戰爭認識初探〉(收錄於《2020 中國效應:台港民眾的態度變遷》)這篇文章中,汪宏倫透過五個面向分析,敵友區辨、戰爭預期、軍事信心、保衛決心,以及國防準備,初步建構出台灣民眾的戰爭認識圖像,並分析影響民眾戰爭認識的社會背景和因素。

這項分析呈現一些不同於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最重要的是,我們常說台灣年輕世代是「天然獨」,理論上應該比較可能對中國具有敵意,但發現分析發現,29歲及以下的年輕世代更可能把中國政府當成台灣的朋友而非敵人。尤其是2018年中國發布「惠台31項措施」,更聚焦對台灣年輕人統戰,當年調查發現年輕世代的上述敵友反應更明顯,這也說明了中國的統戰是有效的。此外,在敵友區辨這個面向的分析也發現,高收入者較不可能把中共當朋友,而國中及以下教育程度者,明顯比高教育程度者較可能把中共當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