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2022-11-04 05:50

? 人氣

《希望的煉金術》作者張潔心接受趙心屏的podcast專訪。(作者提供)

《希望的煉金術》作者張潔心接受趙心屏的podcast專訪。(作者提供)

「今天節目來賓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張潔心女士,她50歲時在美國創業,成立DSFederal 鼎世聯邦顧問公司,白手起家,創業維艱,曾經口袋裡只有600美元;後來她闖出一片天:2013年受邀到美國參議院聽證會,為協助「女性創業法案」作證;2014年獲得台灣磐石獎、2018年獲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的華冠獎,她不僅創業有成,還資助遙遠的阿富汗婦女學習技能、擁有謀生能力。2018年,她被哈佛商學院的總裁經營專班錄取,跟全世界最頂尖的人士一起學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個努力向上、創業成功的人生故事,那就錯了!張潔心的成長過程之曲折悲慘,幾乎無法用任何簡單的形容詞可以描述。當我翻開她的著作《希望的煉金術》,描寫她生命最初的記憶,竟然是被親生母親壓到水缸裡,幾乎溺死的過程,以及接下來一連串發生在她身上的家庭悲劇,我只能用『驚駭』、或『驚愕』這樣的言詞來形容…。

在她成長的過程裡,有十足的理由可以沮喪、可以逃避退縮、可以抱怨、也極可能走上岔路,但是她卻能寫出《希望的煉金術》。張女士現在坐在我身旁,我們要聽她談談她的人生故事…」。節目開場白才講完,我還沒有開口發問,張潔心已經淚流滿面…。

飽經苦難的曲折人生,讓張潔心學習愛的功課 。(作者拍攝)
飽經苦難的曲折人生,讓張潔心學習愛的功課 。(作者拍攝)

擬訪問題綱的時候,我字斟句酌該怎麼問?因為她的身世太過悲慘,該如何措辭才不至又刺傷她已結痂的疤痕?然而,若不觸及那些悲傷的往事,podcast聽眾又如何能了解她的人生有如煉金一般的過程?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張潔心(約48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破碎、火煉 成為精金

訪問前,我特別google了什麼是「煉金」,首先必須加以破碎、然後以火煉。因為原生家庭的種種悲劇:母親患有思覺失調症,被人稱為「瘋女人」,父親把母親送到精神病院,一度把才四歲的她送給親戚做童養媳;父親對母親沒有感情卻還又生了三個小孩,張潔心和妹妹及兩個弟弟「被退貨」,陸續被父親送進育幼院。她從來沒有吃過母親燒的一頓飯,才上小學就被父親任命做母親的角色持家、帶大弟妹,及至大學畢業赴美國唸研究所,踏上她心中滿是希望與機會的國度,才獲得了真自由。如同不斷被破碎及火煉的成長經歷,她在書裡卻寫著:「生活中的所有經驗都像一塊塊拼圖,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會派上用場」,以及「我的父母並不完美,但因為他們,才有今天的我,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塑造了我」。看完她的書,我想到聖經中的約伯記,耶和華允許撒旦攻擊約伯,使他的產業在一夕間化為烏有,兒女全部慘死,他自己從頭頂到腳底長滿毒瘡,然而約伯最後卻說「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在我看來,張潔心所受的苦完全不亞於約伯,到底她為什麼沒有被自己灰色的過去綁架,而仍能擁有希望?

她坦承,書寫《希望的煉金術》勾起過去的傷痛而不斷流淚,望著我說:「包括現在跟妳講話也會。這是一生的修練,一輩子都不會復原的。但這樣要怎麼往前走?我的信念是,我的人生一定要有意義,要不然對不起我所受過的苦難。」

「我一定要對得起我的母親,我要讓她受的苦有所代價、有所值得,雖然永遠也不會值得。」

「這本書裡講到我『可憐的母親』、『無奈的父親』,我不太想左右讀者對我父親的看法,很容易就引導讀者對我父親有偏見,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高尚的情操,但他很愛國。」

書寫被稱為「瘋女人」的母親,字裡行間令人心酸她母親的命運,但張潔心希望讀者去思想到底誰才是真正瘋狂的?「我母親有病,但她身邊的人才是真正瘋狂的人。比如小時候過母親節,父親一定叫我們戴白色康乃馨,因為不能讓人知道母親有病–那是一個假象。我們做出的所有舉動才是瘋狂的。」

張潔心回憶,當時只要母親一從精神病院逃回家,隔天被救護車帶回去後,小小年紀的她就會去抄電線桿上的搬家公司電話,立馬搬家,不讓母親再找到,然後通知在上班的爸爸,已經搬好家了。「這種舉動是非常瘋狂的!」

張潔心在新書讀友會中表示,為寫書而回憶往事幾度讓她寫不下去。(啟示出版提供)
張潔心在新書讀友會中表示,為寫書而回憶往事幾度讓她寫不下去。(啟示出版提供)

又有一次,她和父親去精神病院探視母親,兩人有如共犯,很有默契地像排練一齣戲一樣,使得精神病院院長屈服,讓母親繼續留在院裡而不送回家。「母親是有病,但我們才是瘋狂的!」

聽到這兒,我心裡真是感到悲從中來,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這個社會對待家裡有精神病患的人是不正常的,他們會認為下一代也會精神失常,連我也相信了,所以當父親聽到我懷孕,兩行熱淚不斷地流,說完了完了!」

因此當張潔心到了美國時感到無比自由,因為美國人就算知道妳的母親是精神病,也沒有人會認為妳不正常。「我為什麼嫁給前夫,因為他是第一個對我說那只是一種病,不是給所有的人判刑。」

對於父親,她從來沒有青春期的叛逆,也沒有批判過父親,因為覺得自己與他是共犯,沒有資格批評。

《希望的煉金術》先以英文書寫,書名為The Alchemy of Hope,一出版就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張潔心非常喜歡alchemy「煉金」這個單字,認為意義與中文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非常相似,也有浴火重生的味道,「必須經過不斷磨練,從最壞環境中演變出不一樣的結果。我的一生從未放棄希望,正因為沒有放棄希望,也不會設限,如果設限的話,我活不到現在。」

滿是苦難的家不是「枷」 是最深的羈絆 

生長在曾被父親棄養、沒有母親的家庭,我問張潔心,如何擁有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她說,愛別人無法選擇,因為她是弟妹們的媽媽,從小全靠觀察,看電視、在菜市場觀察別人的媽媽,「一個七到九歲的小孩,可以包粽子、醃臘肉香腸,甚至殺雞…,他們是我的責任,毫無疑問。」

她甚至笑著說,「我都跟人講我很小就做CEO了,父親給我很少的錢,我要變出三菜一湯,只要一不小心月底就可能餓肚子,所以我必須很小心。家是我在管,父親都聽我的,這些都是讓我後來勇於做決定的原因。」

她對父親最嚴苛的,就是問明明知道妻子有病,為何生下她後就把母親送精神病院,但又再跟母親生了三個小孩?「這是自私的。但反過來講,如果沒有弟妹,我就沒有手足,我們四個是幾生幾世都在一起的,這我要感謝父親。」

直到現在,張潔心喊女兒,衝出口的常是妹妹的名字,因為在她心中,妹妹是她的女兒。「叫兒子時也會叫出我弟弟的名字,這是在我的DNA裡深深印下的。」

「當我跟前夫講『我的家庭』,指的是我的原生家庭,那是我最深的感情。我無法像西方人說『家庭』時指的自己和另一半及孩子組成的家庭。」

而「愛自己」是從六十歲才開始學,「我發覺如果不愛自己就無法愛別人。為了要愛我的子女,我必須先學愛自己;愛自己這件事非常難,當我學會愛自己時,日子變得輕鬆,當我可以清楚表達要什麼不要什麼,對自己和他人都好。當我把自己喜歡的放在兒女朋友之上,會給我更多自信。大家都應該從愛自己開始,即使有子女也必須愛自己,這是一項不斷的功課。」

參議院聽證會作證 美國黃金夢實現

雖然,張潔心也曾經過度沉迷於生命中悲傷的過往,但她深知如果緊抓住那些傷痛就無法前進,因此她必須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停下來問自己:「那又如何?」因此她領悟「人的意志力很強大,每個人都能靠著改變想法讓自己脫胎換骨」。

堅韌的性格,讓她50歲創業,雖經過完全接不到案子的兩年慘澹歲月,仍舊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問她50歲創業是否需要很大勇氣?「沒有人說50歲不能創業,Just do it!不要給自己設限!」她認為自己人生的前五十年都是為了造就創業的暖身運動,「從不輕言放棄,我就是靠這精神成功創業。」

她的公司員工有65%是女性,非白種人更佔了65%以上;她更遠赴阿富汗難民營探視,贊助裁縫工作室,讓當地婦女擁有謀生技能,「我希望藉這家公司讓世界更美好」。2013年受邀到美國參議院為檢視「女性創業法案」而作證時,她分享了自己如何為女性和少數族裔創造機會而努力的過程,事後《華盛頓郵報》報導,現場沒人記得同時也出席的大明星伊娃‧隆格莉亞說了什麼,「因為張潔心的證詞如此傷感、動人。」

2013年張潔心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作證時,她的故事吸引了全場目光,連在場的「慾望師奶」女星伊娃隆格莉亞也不例外。(啟示出版提供)
2013年張潔心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作證時,她的故事吸引了全場目光,連在場的「慾望師奶」女星伊娃隆格莉亞也不例外。(啟示出版提供)

被錄取哈佛商學院總裁經營管理班,除了體認「保持領先的唯一方法是不斷學習」,更萌生寫這本書的想法。「如果不說出自己的故事,只會掩蓋傷口,這樣傷口就無法癒合。只要保有希望,一切都不會太遲。」

訪問過程中,張潔心仍然因為憶起往事而數度流淚,如今「舊事已過,都是新的了」。展望未來,有什麼計畫和希望呢?「希望專心把公司做好,培養接班人,善待自己;回歸初心,思想下一步要做什麼?剩下有限的時間,好好讀讀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學吧,其他的事我已經盡力了,可以了,多做點公益事業…」。

看見張潔心因苦難而淬鍊出的人生,讓平凡如我者大受激勵!生活中不論發生什麼事,「一切都是好的。」

張潔心在新書讀友見面會中開心與粉絲合影。(啟示出版提供)
張潔心在新書讀友見面會中開心與粉絲合影。(啟示出版提供)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張潔心(約48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Android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