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一個等了二十多年的約會

2022-10-28 05:50

? 人氣

二十餘年之後,趙心屏終於在自己的podcast節目中訪問到了賴明珠。(作者提供)

二十餘年之後,趙心屏終於在自己的podcast節目中訪問到了賴明珠。(作者提供)

1978年4月,當村上春樹在神宮球場邊躺著喝啤酒、邊看著日本職棒中央聯盟開幕比賽–養樂多隊對廣島隊時,突然湧起一股想寫的情緒,於是就買了鋼筆和稿紙回去寫,那年,也正是在日本留學的賴明珠搭著飛機返台的同一年;隔年,村上的處女作《聽風的歌》出版,就獲得「群像新人賞」。而成為譯者,如今翻譯村上作品已長達三十七年的賴明珠笑著回憶,也許當年她的班機正越過村上躺著仰望的天際,我也笑著想像著飛機越過村上頭頂的畫面,似乎這是冥冥中,讓兩人將有所交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多年以前,我在台視主播晨間新聞「早安您好」,每周有個談書的單元,當時是村上迷的我,心裡將村上春樹與賴明珠幾乎畫上等號,覺得賴明珠應該是全世界最懂村上的人,我不知從哪兒得到她的電話號碼,厚著臉皮撥電話邀請她上節目,結果一如我預期的,被婉拒了。雖然素未謀面,但我心裡好像就知道她是低調寡言的人,電話中她客氣地聆聽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告訴我自己是村上迷,能翻譯他的作品是美好又榮耀的事,更是興趣。當她談到心儀的作家,平靜的語調會揚起興奮的小波紋,但仍溫柔堅定地說,因為不習慣電視鏡頭,所以不接受採訪。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又動念邀她上我的podcast節目,手上早已找不到當年的電話號碼,好不容易透過出版社聯繫上,賴明珠居然主動給了我電話號碼,要我撥給她,真讓人喜出望外!然而賴明珠仍然是當年那個低調少話內向的賴明珠,錄音當天一見面,第一句話就問「能不能取消呢?」我真怕握在手中的機會溜走,努力說服,最後終於–訪問到了!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賴明珠(約33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從農經系到日文翻譯 一切都是緣

高中時非常喜愛生物的賴明珠,決定大學考丙組,可是,該唸哪個科系呢?記得好像是聽從哥哥的建議,填了農經系。就讀中興大學農經系時,在中文系旁聽了筆名孟瑤的揚宗珍教授的課,聽得老師說:「日本的翻譯和出版很發達,往往很快譯出作品,懂日文的話很不錯!」

然而,賴明珠當時還是決定在學校開的第二外國語–日文和德文中,選擇了德文,因為覺得日文補習班到處都是,但出了校門可能就不容易學到德文,「現在德文通通忘光了啊!」她笑著回憶。

賴明珠不太拍照,但她喜歡拍窗外的藍天白雲,這是她家窗外的景致(作者提供,賴明珠攝)
賴明珠不太拍照,但她喜歡拍窗外的藍天白雲,這是她家窗外的景致(作者提供,賴明珠攝)

大學畢業後,賴明珠留在學校當了一年半的研究助理,決定還是該出社會看看,到當時知名的華美建設從事企劃撰文,常幫董事長張克東寫信給客戶,在公司寫出了口碑,被同事稱作董事長代言人。「我揣摩人家的意念,照著我體會到的、想像他的口氣…」。我聽著,覺得她日後從事的翻譯工作,應該也是這樣隨著村上的文筆揣摩作家心思吧。

「下了班後覺得沒事,我就到日文補習班補習日文」。賴明珠當時很好奇國外的生活,於是以大學唸的本科申請學校,最後申請到日本國立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相當於台灣的農學院,攻讀碩士;園藝學部位在松戶校區,跟東京隔著一條河,她當時會從松戶搭一趟地鐵到東京早稻田大學附近打工,後來翻譯村上的作品,得知作家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感到特別親切。

返台後的賴明珠,從事企畫工作,當時公司負責設計和文案的同事訂了些日文雜誌,她在不同雜誌上看到村上春樹的名字,讀了他的文章覺得很喜歡,「他用字並不難,很簡單的字,感覺卻是很不一樣,跟別的作者不同,特別覺得他的東西吸引人,寫得讓讀者很有共鳴、同感」。因為對村上好奇,她特別到專門賣日文書籍的永漢書局,把作家的書全買回去,讀了感覺實在很棒,忍不住推薦給朋友–當時在《新書月刊》任職,後來成為時報文化總編輯的周浩正,對方說,可是我看不懂啊,妳翻出來給我看看。

「我就翻了幾篇短篇,也參考川本三郎寫的《都市的感受性》,寫成〈村上春樹的世界〉登在《新書月刊》上,當時村上春樹還是很新的作家,也是台灣第一次對讀者介紹這位作家。」

賴明珠很快翻譯了村上春樹在1979年出版的《聽風的歌》,以及隔年出版的《1973年的彈珠玩具》這兩本長篇小說,但那時出版社擔心新作者的書不好賣,最好先有短篇作品,於是賴明珠又翻譯了《遇見100%的女孩》;其實,《遇見100%的女孩》原來是在短篇集《看袋鼠的好日子》其中的一篇,但是出版社顧慮「袋鼠」一詞不容易讓讀者了解這是本什麼樣的書,所以台灣的譯本選擇了《遇見100%的女孩》作為書名。此外,她也記得當時正流行打彈子的遊戲機,於是出版社決定先出版《1973年的彈珠玩具》和《遇見100%的女孩》。

算一算,成為全職譯者已經三十七年了,「剛好半輩子啊…」(笑),她和村上春樹是同一個世代,作家比她小兩歲,「跟我最小的弟弟同年~」,講到這兒又笑了。

書架上的村上春樹作品,幾乎全是賴明珠翻譯的。(作者提供)
書架上的村上春樹作品,幾乎全是賴明珠翻譯的。(作者提供)

所有作品中,賴明珠最喜歡的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她忘不了當年在紐約書店看到原文書時的悸動:「是我在紐約旅遊時,在一家日本書店發現的,包裝好講究,粉紅色硬殼精裝,外頭包著玻璃紙,我怕弄髒了,還找了其他雜誌把書給包起來,很珍惜;書裡脫離現實、超時空的奇特描寫,跟我當時身處異國的寒冷冬天,給我一種很不可思議的感覺…」。聽她回憶著,我腦海裡也浮起《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一開始出場的,穿著粉紅色套裝、粉紅色高跟鞋的胖胖年輕女孩,村上春樹的筆,讓那個女孩十分鮮明而具象地出現在讀者眼前,彷彿也落入那異境中。

「當初完全沒有想到他會成為全世界這麼知名的作家,還被提名諾貝爾獎,我真的很榮幸能翻譯他的作品。」

一寫一譯的交會

早已數不清到底翻譯過多少部作品,是否某種程度上算是作家的知音呢?

「我只能算是忠實讀者。他是個很不一樣的人,你會覺得他寫得很坦誠,我一面翻譯,一面覺得讀起來很有意思…。」

「從第一本《聽風的歌》,到最後翻譯的《棄貓》,從沒感到他不一樣,這就是村上春樹,從沒感覺他有什麼改變。」

「讀他的東西,你會感到他是個內向的人,可能不太會跟人聊天,寫的比較是自己的感覺,讓讀者好像直接與他對談,而不是透過別人的傳說。」

這麼多年來,賴明珠只跟作家見過兩次面,第一次跟時報編輯葉美瑤一起到作家位在南青山的工作室。「他很親切隨和,沒有擺作家的架子,就像個朋友。美瑤跟他講英文,我跟他講日文,沒談什麼太多的事,主要是見面認識一下。」

第二次因為要去日本開會,賴明珠便寫信給作家,表示想去拜訪,她和另外三位譯者:大陸的林少華、香港葉蕙、台灣張明敏一起到同樣位在南青山,作家新搬的工作室。

平常會跟作家通email嗎?「我很少去打攪他,只有偶爾翻譯上有問題時,才會寫信給他,通常他相當快就回信,純粹是寫什麼字是什麼意思…。」

除了《棄貓 關於父親 我想說的事》村上春樹書裡很少提到家人,從未提過母親,這也令賴明珠好奇,「他好像很孤獨…。」

翻譯也是孤獨的?「我很習慣,我是一個人生活,應該比他更孤獨;我的家是我一個人的家,偶爾會聽村上聽的音樂,也好奇他聽什麼音樂,會買CD來聽。」

翻譯需要非常專心?「翻譯時,沒有去想專心不專心的問題,但就是專心做這件事。」

通常翻譯一部作品需時多久?「長篇翻譯很久,短篇就是一篇一篇又一篇,沒有想到長短的問題。」

翻譯村上的作品讓妳生命不一樣?「沒想到這個問題,我還是我行我素,並沒有受到他的影響。」

翻譯工作已經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一直翻譯他的作品會覺得他很熟悉,像我的一個朋友,雖然村上本人對由誰來翻譯並不會有感覺。」

過年過節會問候他嗎?「不會寄聖誕卡或賀年片,他應該也不是會嘻嘻哈哈、或寒暄問暖的人吧。」

如果再有跟村上見面的機會,妳會想跟他說什麼?「我腦子一片空白,沒想到,不會常想到跟他講話,他也不是個喜歡說話的人。」

賴明珠指著這張照片左方山頭上幾條線形的雲說,你看這雲的形狀!(作者提供,賴明珠攝)
賴明珠指著這張照片左方山頭上幾條線形的雲說,你看這雲的形狀!(作者提供,賴明珠攝)

我對賴明珠坦承,自《1Q84》和《刺殺騎士團長》這兩部長篇小說開始,我與作家之間的共鳴不再了,對故事的結局感到不解,甚至有些失望。這感覺讓我對自己很不滿意,自問為什麼不再如以往那樣沉迷、不再「懂」了呢?

「除了劇情和結局以外,村上春樹可能希望我們去想、去思考一些事情吧!」

是了,我總是太心急,急著想知道結局、急著想了解為什麼,也許該退後一點想想作家的布局有什麼深意?

村上春樹的作品讓像我這樣的粉絲擁有一個青春異想、獨特私密的自我空間,那兒有我們成熟的軌跡、深刻的回憶,無可取代。是賴明珠的譯筆帶領我們進入那世界,能面訪她,覺得很幸福,這遲來二十多年的訪問,我總算等到了。

《聽風的歌》一開頭:「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訪問末了,賴明珠朗讀了一段《聽風的歌》關於文章的事:

「對我來說,寫作是非常痛苦的作業。有時候花一個月時間連一行也寫不出來,有時候三天三夜寫個不停的結果,所寫的完全不是預想中的那麼回事。

雖然如此,寫文章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比起活著本身的困難來看,為它加上意義是太簡單不過的了。

大概是十幾歲的時候吧,我發現這個事實之後,曾經驚訝得一星期之間說不出話來。如果稍微聰明一點的話,或許世界可以變得隨心所欲,所有價值可以轉換過來,時光可以改道流轉……曾經有過這種感覺。

等我發現那不過是一個陷阱時,不幸是在很久很久以後。我在記事簿正中央劃一條線,左邊將那期間所獲得的東西寫出來,右邊將失去的東西記下來。失去的東西、糟蹋的東西,尤其是拋棄掉的東西、犧牲掉的東西,或落空的東西……這些到最後我沒辦法全部記完。

………………………………………

半夜三點更深夜靜,還到廚房開冰箱找東西吃的人,就只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了。

而,那就是我。」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賴明珠(約33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   Android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