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相遇的歐洲之門─烏克蘭:《野生的東歐(下)》選摘(2)

2022-11-07 05:10

? 人氣

烏克蘭。(八旗文化)
烏克蘭。(八旗文化)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淒慘的數據背後有一大矛盾。就一方面而言,如果你跟烏克蘭人分享這些,他們可能會說:「是啊,那就是烏克蘭。」當我跟烏克蘭人討論這些事情,多數人確實很會批評自己的國家,態度也都很悲觀;然而話說回來,凡是頭腦清楚者也不會認為這裡的生活比辛巴威、多哥或奈及利亞艱苦。依照我的觀察,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偏低,但還可以接受。當然路邊偶爾還是有乞丐,這很正常,即便是在全球最繁華的都市也屢見不鮮。

一位在烏克蘭住了十幾年的美國人告訴我:「烏克蘭的貧富問題本身就很矛盾,從官方數據來看,人們似乎很窮,但當你去基輔或其他大城市時又會看到一堆名牌車,似乎比美國還多。這真是令人費解,那些窮人到底去哪了?」

我問:「所以你要如何解釋這個矛盾?」

「多數美國人除了日常消費之外還需要定期付很多費用,例如保險、房貸和昂貴的水電費。多數烏克蘭人的住宅都是來自蘇聯時期,他們只需把當初免費獲得的公寓私有化,再加上相對便宜的水電費,多數人只要靠微薄收入就能維持生計。」

雖然這可以解釋烏克蘭人的生活水平為何不像經濟數據顯示的那麼糟,它仍無法解釋他們在多項全球性訪查的排名為何那麼低。的確,假如有個火星人只看那些民調數字,他應該會認定烏克蘭人的生活品質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差不多,然而大家(包括烏克蘭人)都會同意這是錯誤的結論,所以實際情況到底如何?難道這些訪查只是少數有錢人為了達到己身邪惡目標而操縱的宣傳伎倆?抑或是事情另有蹊蹺?

答案是烏克蘭象徵了一個東歐普遍現象的極端─他們喜歡抱怨,偏愛悲觀看待人生、扮演受害者,這是一種文化傾向。歐洲人本來就比較憤世嫉俗,東歐人在這方面更是箇中翹楚。此傳統有部分是出自人類的天性,當人們在衡量自己是否幸福時,他們的直覺就是拿自己跟別人相比。由於東歐人都習慣跟西歐人比(而不是阿拉伯人或非洲人),他們當然會覺得自己吃虧,加上共產主義的世界觀本來就很絕望,更是助長了這種怨天尤人的習性。

客觀的經濟數據(人均生產總值、人類發展指數、失業率等數值)會顯示烏克蘭和多數東歐國家都落在世界中上,但如果你叫人們自我評量生活品質,東歐人的主觀感受通常都在世界中下,甚至常常墊底。與其懷疑這些訪查背後是否有某種陰謀,較合理的結論應該是東歐人本來就傾向將半杯水視為一個半空的杯子。「人們只喜歡計算自己的麻煩,不喜歡計算自己的喜悅。」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留下這句名言時,心裡想的一定是東斯拉夫的民族靈魂。 

野生的東歐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野生的東歐》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作者法蘭西斯.塔朋(Francis Tapon),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高材生的他畢業後不但沒有進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反而踏上歐亞大陸進行壯遊,永遠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野生的東歐》下卷(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