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義大利的新餐具─叉子:《不只是盛宴》選摘(3)

2022-10-27 05:10

? 人氣

西歐各地的羅馬公教教會也強烈反對信徒使用叉子進食,他們認為:叉子的形狀像是魔鬼的武器。另一方面,教會堅持以手取食的傳統,認為上帝賜與的食物,就應該用手直接取食。教會的反對確實影響了叉子的傳布,直到十四世紀以後,義大利的上層階級才逐漸使用叉子作為餐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十一世紀以後,北歐諾曼人便已經航行到義大利半島南端貿易,與拜占庭帝國建立貿易網路接觸了拜占庭文化,並將叉子帶回北歐地區。當時諾曼人尚未完全接受基督教信仰,受到羅馬公教教會的約束較少,並不排斥以叉子作為餐具。北歐的維京考古遺址中,如德國北部的海特哈布(Haithabu)及瑞典的比爾卡(Birka)等,就發掘出兩齒及三齒的叉子,具有強烈的君士坦丁堡風格,可能作為餐具使用。

書面文獻、圖畫或考古證據都顯示:在中世紀時期,西歐地區的叉子大多作為烹飪工具,用以將肉品從湯鍋中撈出;宴會上菜時,偶爾也會用叉子分送高溫的肉品,並未以之作為進食餐具。十六世紀初,馬丁路德對當時義大利人使用叉子進食的行為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上帝賦予人類雙手,即為取食之用,不需要再使用類似農夫釘耙的叉子。直到中世紀晚期,甚至到十七世紀以後,西歐地區上層社會的婦女因為與義大利接觸日深,沾染義大利習氣,才開始使用叉子進食。男性則因為性別認同的問題,要到十八世紀以後才開始使用叉子。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對叉子並不陌生,其時已有宮廷婦女使用叉子取食,不過路易十四終其一生,無論麵包或各式菜餚,皆以手取食。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書封照。(三民出版提供)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書封照。(三民出版提供)

*作者任教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近年來研究主題包括中德關係史、德國史及飲食文化史,並主持中國近代史研究項目。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三民書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