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習近平強化意識形態控制,中國經濟成長恐難恢復

2022-10-19 10:00

? 人氣

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去年達到12,556美元,由此更接近13,205美元的門檻,這是世界銀行歸類高收入國家的最低標準,也是中國政府的長期發展目標。去年,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18%,相比之下,在2012年為12%。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負責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鄉村教育項目的經濟學家、《看不見的中國》(Invisible China)一書合著者Scott Rozelle說,除非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人力資本投資的優先順序,否則中國可能會發現自己身陷「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在成為富裕國家前就已經停滯。

Rozelle發現,截至2020年,中國只有34%的勞動力受過一些高中教育,這一比例低於墨西哥、阿根廷和土耳其等其他中等收入國家。在世界主要市場經濟國家中,上過高中的勞動力佔比平均為82%。

Rozelle說,中國對國內勞動力的投資不足。

諮詢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首席執行官Handel Jones稱,在習近平推動中國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後,如今中國能製造所需約26%的半導體,這一比例高於2017年的13%。

這些都是不太複雜的晶片。儘管中國在過去10年裡投入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但仍未能批量生產高端晶片;高端晶片對現代經濟至關重要,該領域目前由台灣、韓國和美國的晶片製造商佔據主導。

在政府主導下,中國早已開始研發該國首款大型商用客機C919,但經過10年的投入,這項工作仍進展有限。最近,這款客機清除了開始載客前的一系列監管障礙之一,但業內專家表示,該客機距離投入商業運營仍有數年時間。

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創始合夥人葛藝豪(Arthur Kroeber)說,鑑於以技術為中心的產業政策帶來的好處有限,他對中國的前景越來越不看好。

他表示,已宣布的戰略可以促進某些行業,如半導體和電動汽車,但不足以推動整體經濟的生產率提高。

以國家安全為由收緊對外國投資的監管審查,已導致更多跨國企業撤離或計劃從中國撤資。儘管政府數據顯示外資流入持續強勁,但榮鼎集團和大西洋理事會的研究發現,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GDP之比一直穩步下降,從10年前的近30%降至去年的21%。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8月份發布的一項針對117家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的樂觀情緒已刷新歷史低位。調查顯示,約有8%的受訪企業已將部分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美國,另有16%的企業已將一些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

習近平已經收回了他的一些政策,這些政策讓中國進一步遠離市場經濟,包括號召企業家共享財富的「共同富裕」運動。據聽取了講話內容傳達的官員透露,習近平已告訴官員們,近期的目標是先把蛋糕做大,然後再更平均地切好分好。

據一份文字記錄顯示,評級機構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China Chengxin Credit Management Co., 簡稱﹕中國誠信)董事長兼創始人毛振華在6月於北京舉行的一個經濟論壇上稱,很多人不確定經濟發展是否還是黨的中心任務。他說,為了使經濟重回正確軌道,需要進行一些政策糾偏。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