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4億人承受清零「望不到盡頭的愚蠢」!習近平能夠重新開放中國嗎?

2022-10-11 10:10

? 人氣

就連國有中國銀行最近也預測今年中國GDP成長率僅3.5%,遠低於政府早前設定的5.5%目標。地方政府財政也問題叢生,除上海之外,中國31個省區在2022年前七個月都出現赤字,讓人懷疑地方當局是否還有資金能貫徹清零政策。中國銀行估計,光是涵蓋中國三分之二人口的常規PCR檢測,每年就可能花費70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兆1288億元)的支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嚴忠指出,中國經濟目前之所以還撐得下去,主要是因為出口強勁成長以及該國某些地區受清零封控的影響較小。但這點支撐經濟的因素很快就會改變。國際貿易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正在減少,中國公司訂單量下滑。同時,許多地區只要出現少量病例就會展開緊急封鎖。

2022年9月5日,中國貴州省貴陽市一處設置在停車場的新冠篩檢處。(美聯社)
2022年9月5日,中國貴州省貴陽市一處設置在停車場的新冠篩檢處。(美聯社)

據中國官媒報導,9月初,該國100多個城市通報COVID-19感染病例,3500多個地區被歸類為高風險或中風險地區。2020年2月啟動風險分類系統以來,中國首見這麼多地方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這突顯北京全面遏制疫情的戰略正在失去有效性。此外,中國經濟低迷已經導致青年失業率達到20%,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重大威脅。

如果中國各地政府堅持因為少數病例就封閉整座城市,當前的經濟問題可能會演變成一場經濟危機──內需將大幅下降、外資外流、經濟成長接近於零。

沒有恐慌的放寬路徑

隨著中國政府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有一個問題浮現:它如何在不破壞支持基礎、不造成大量病亡的情況下,結束清零政策?黃嚴忠認為,只要謹慎規劃防疫策略改變的過渡,北京事實上可以避免可怕的後果。

首先,政府可以藉由改變人們對新冠疫情的看法,讓公眾做好轉向的準備。中國領導人必須實際討論病毒當前的嚴重性是否致命,也必須加強宣傳可用的治療方法,並允許媒體鼓勵與COVID-19共存。如果世界衛生組織(WHO)碰巧宣布不再將COVID-19視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替北京提供一個停止清零的正當科學理由,政策過渡可能更加容易。

為了防止醫療系統崩潰,政府可以執行有效的分流就醫措施,確保只有最嚴重的病例能在醫院接受治療,而輕微或無症狀的人待在家中康復,或者轉移到臨時隔離中心。中國政府還應逐步淘汰,用於實時顯示一個人被感染風險程度的COVID-19二維碼。廢除集國家控制的大規模PCR檢測,並鼓勵人們在家中使用快篩試劑。

中國政府持續採取動態清零策略,對爆發疫情的城市採取嚴格封控。(美聯社)
中國政府持續採取動態清零策略,對爆發疫情的城市採取嚴格封控。(美聯社)

黃嚴忠建議,為了減少恐慌,政府可以停止每日更新感染和死亡人數。此外,北京不應花費數十億人民幣來執行清零政策,而應普及更有效的Omicron疫苗和治療方法。盡快開展全國性疫苗接種運動,以確保逾九成65歲以上人口和該國大多數人口都能接種mRNA加強針。隨著10月16日二十大開幕臨近,中國政府已透露出更重視疫苗接種的跡象:10月初,中國疾控周刊發表一篇文章,呼籲立即讓剩餘10%人口接種疫苗。

他指出,謹慎地停止清零、轉向開放,可以防止大規模死亡。假設10%人口在短期內被感染,病死率為0.1%,也就是大約14萬人可能會死於新冠──這仍低於該國季節性流感每年死亡人數(8.8萬)的兩倍。而中國醫療系統將能夠抵禦疫情的爆發,經濟將能夠重回正軌,中國人將學會與病毒共存,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

但是,在中國最高領導層停止將新冠病毒稱為危及生命的疾病之前,不可能成功放棄清零。雖然中國領導人自己也接種了疫苗,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也只接種了無效的中國本土疫苗。習近平似乎也對病毒的嚴重性深信不疑:9月中旬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他以對疫情的擔憂為由,未出席與11位國家領導人共進晚餐。

黃嚴忠最後警告道,二十大之後,COVID-19並不會神奇地消失。如果不改變路線,中國可能很快就會必須處理清零造成的、對中國政府和人民影響深遠的後果。

2022年8月,海南島三亞因為疫情升高遭到封城。(美聯社)
2022年8月,海南島三亞因為疫情升高遭到封城。(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