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青年的青春在台灣

2022-10-05 05:30

? 人氣

圖為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 中)文山區後援會成立大會。(柯承惠攝)

圖為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 中)文山區後援會成立大會。(柯承惠攝)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一部在2019年上映的紀錄片,主要以太陽花學運為背景,講述當初學運參與者的心路歷程。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寫「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那國民黨呢?支持國民黨的青年們,包括我在內,我們的青春又在哪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馬政府決定與中國大陸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後太陽花學運爆發,對於國民黨而言,接踵而來的是2014年地方選舉大敗以及2016年失去執政權,多年下來,國民黨的青年支持度更是年年探底。國民黨被貼上「親中賣台」的標籤,幾乎喪失一整個年輕世代對於國民黨的支持,面對民進黨在選舉中的屢次操作,國民黨也看似無力招架;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發生,台灣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對於中國大陸的恐懼更攀升至頂峰,連帶影響國民黨2020的選情。

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22年06月)」報告中發現,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呈現逐年攀升趨勢,截至2022年6月為止,甚至已經達到63.7%;而單純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則已經低於3%,顯見大部分的台灣人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熱愛已經無庸置疑。假使國民黨真如反對人士所說的「親中賣台」,那為什麼現在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年輕人還選擇待在這裡?

其實,就我觀察,國民黨青年的青春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大部分年輕人的青春都在台灣,國民黨青年團中的青年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愛與台灣大部分的年輕人並無二致。我發現,國民黨的年輕人與民進黨的朋友,根本差異在於政策路線上的分歧以及議題關心領域的區隔。其之間的分野,早已遠遠跳脫「外省、本省」、「親中與否」等等意識形態的標籤。取而代之的是,對於議題著墨的深淺,以及兩岸與國際互動上的務實程度。

以「中華民國」的認同為例,有別於上一代多是「情感式」的支持,這一代的國民黨人除了情感上認同「中華民國」之外,多數人更極力發掘「中華民國」這塊招牌之於臺灣的「務實價值」,運用她背後的歷史資產開拓外交空間,展開兩岸對話以保障台灣安全,並依憲政架構對於「民主自由」價值的保障,為台灣的民主深化做出貢獻。舉例而言,國民黨青年團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多次用行動支持修改中華民國憲法的投票年齡限制,使18歲的年輕人具有公民權利,企圖在符合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憲政價值裡,帶出一股「改革」的力量,為台灣的民主社會做出努力。

除此之外,這一代的國民黨人,也秉著林覺民「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情操,參與同志大遊行,聲援性別平權、倡議動保、站在國家主權立場聲援烏克蘭。另外,亦不乏積極與許多社會團體溝通,達成各種議題上的合作。這些議題的跨域更是遠遠超過傳統政治學上的「左派、右派」之分,我們以台灣發展為主體,思考如何讓大多議題不因執政黨多次操作「芒果乾」而被忽視,能藉由在野黨的發聲平台,讓更多攸關國家發展與路線的議題被看見、被討論。

這一代國民黨人的首要使命,就是讓自己成為台灣人「有意義的另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具有更大的議題開拓能力,更寬廣的社會力量。而國民黨青年團,就該扛著這樣的使命,成為這個百年大黨的源頭活水,讓國民黨聽見社會脈動,也讓社會看見「國民黨青年的青春在台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