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音樂節、玩樂團是對立面!獨立音樂人島楎10年還債「疫後質變」做自己

2022-10-01 08:20

? 人氣

島楎認為,獨立音樂人反應很快,可以大量組團、寫歌,大量創作在這2年產生,其實疫情衝擊最大的產業就是服務業、音樂產業,獨立音樂人反而受惠,主流音樂圈萎縮、沒有機動性、沒有立刻反應的能力,因為製作詞曲要花很多時間。主流變成M型化,大的可以繼續做,中小型需要依賴別人做製作的歌手會消失,獨立音樂人則是2年大暴走,加速生態的競程,他預估這樣的趨勢可以再延續5年左右,因為台灣1年內可能解封,主流圈恢復後,回到跟大家一起競爭的水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島楎強調,「但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不會輸」,因為這2年半到3年的時間,內需的獨立音樂人量化都做好,市場體質都改變了。他今年做台灣祭,很多家長帶著小孩來,「這是過去沒有的現象」,他臨時起意做了田調,發現原本是因為疫情,很多學生沒有參加畢業旅行、也沒去過墾丁,所以剛好有音樂節,就變成在家長陪同下的「畢業旅行」。新生樂迷可以說是突然炸了一波,這波炸完之後,台灣聽團年齡有整體更年輕的趨勢。 

20220927-固定客表演台下反應(歪的音樂提供)
樂團「固定客」表演台下反應。(歪的音樂提供)

不過,島楎強調,這些人聽完樂團現場演出,會不會成為樂迷「真的無法確定」,但有許多人選澤這類活動出去玩,彌補沒有玩到學生旅行、畢業旅行的心情,因為疫情變成聽團人數大爆炸,是當初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事。不過,其實很多樂團還是沒有表演的機會,主要是因活動很多,很多業主開始做音樂節,要有KPI要有流量,有知名度的樂團狀態都沒有變,有許多樂團、音樂人會重複被找,「但這才是產業該有的樣子,社會會逐漸去蕪存菁」。

島楎去年開始舉辦台灣祭,今年想在台中做一個新的品牌,因此舉辦台秋祭。島楎進一步說明,在茫茫團海找到一席之地,各個獨立音樂人有自己的競爭方式,「現在才是對的」,就是要不斷地廝殺、活動不斷地辦、不斷出現,「等到國門開的一天,我們就是下一個日本」,如「芒果醬」爆紅,也是用自己的方式想辦法做到、「P!SCO」也努力辦般若電司音樂祭,一個樂團要不要成為同溫層、加入品牌,重點是有沒有試著了解原因。

島楎:音樂人要多聽聽樂迷的聲音

身為主辦方,島楎指出,像是辦台灣祭,他就會收到很多訊息,可能是「一年一度才來聯絡我」,但會很掙扎,「要讓你來嗎?」「可能得不到反饋」,一個獨立音樂人、樂團要呈獻優越的一面,要證明不可取代性,想想對應票房、作品,必需要有相對應的價值。辦活動的人需要做各種的考量,一個音樂祭就是那些時間,要放在壓軸、重要時段是哪些樂團、音樂人,都是要做全面性思考。

在樂團角度來說,島楎分析,在台上表演很棒,換到該有的附加價值,這就是表演者想要的。回到辦音樂節思考,其實重點還是樂團多跑表演、多賣票、多體驗不足、多看看怎麼做,世界上沒有一觸可及,其實樂迷比樂團,還懂環境,可能一個樂團在8個地方表演,樂迷會8場都跑,會比台上的還懂,音樂人、主辦,都要去聽樂迷說的,有聲音出來都值得參考,激烈的時代下,要把事情做好、要遵照鐵律,了解樂迷怎麼看、怎麼想,用很多事情補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信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