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可以不喜歡,但不要誤讀─為什麼《分手的決心》是好看的電影

2022-09-04 05:40

? 人氣

不過,正如前面所提過的,朴贊郁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只滿足複製或單純復古的創作者,他在這個大的氛圍框架中,安排了非常多很有趣且細膩的拍攝手法。例如客觀敘說與主觀想像敘說兩種影像的穿插重疊,主要出現在前半部海俊辦案初期。當他監視瑞萊時,有時在車子裡或陽台上,有時又彷彿就在瑞萊身旁。當他逐步發現真相時,也出現過去與現在的重疊。這些都有效地讓海俊對瑞萊的「沉迷」更有說服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朴贊郁在希區考克擅長的視角操弄手法上突破,還不只這些。他利用了單面玻璃、窗戶、鏡子、拉門等等佈景與道具,不斷地製造視角交錯的迷離氛圍。他甚至通過死人的眼睛、魚的眼珠、手機的鏡面等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角,打開許多鏡頭語言協助敘事的可能性。在這裡,我覺得英國《衛報》影評人Peter Bradshaw說的很好,他說,從很多方面來看這的確是一部非常「希區考克」的電影,但是這裡的希區考克風格,「卻可以是從一個不一定需要真的看過希區考克電影的人手中創作出來的」。

這裡特別要提到朴贊郁對手機這個在當前人類生活,也是當前的影視創作中,無可避免的一項器物,所創造出的表現手法,像是通訊軟體與衛星定位功能的運用與表現,顯然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在海俊夜半無法入眠思念瑞萊,到樓下用通訊軟體聯絡她的那一場,朴贊郁捨棄目前許多影視作品會使用的後製對話框泡泡,而是把鏡頭對準海俊的手機,讓觀眾直接看到他們的對話。加上絕妙充滿節奏感的配樂,以及突然的穿插從手機視角看海俊的表情,讓這段長達一分半鐘的通訊軟體對話,一點也不冗長,同時還傳達了兩人的相處狀態與個性差別,非常精采。

不過,我認為如果一定要跟希區考克的電影做比較,《分手》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愛情電影。但希區考克在《迷魂記》做的是相反的事,愛情只是懸疑故事的包裝。朴贊郁和鄭瑞京試圖做的,是讓一個很單純的愛情故事,在形式和美學上不要落入純愛電影的公式窠臼。偵探、犯罪和懸疑的類型元素,以及充滿創意的美學手法,都是為了這個敘事目的而服務的。當然,這樣的創作想法,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因為不喜歡就因此刻意誤讀。

其實,朴贊郁在《分手》的官方製作花絮短片裡已經說了:「若說之前製作電影的目標,是為了讓人擁有刺激的觀影體驗,這次作品的目標則是,讓觀眾親自接近這個故事。」我認為他這次真的在創作道路上做出了改變,而且執行得很好,真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更多魏玓的文化影視評論,請見medium或作者臉書粉絲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