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東觀點:從柬埔寨事件把脈新南向政策

2022-08-26 06:40

? 人氣

刑事局將柬埔寨人蛇2男1女押返桃機。(刑事局提供)

刑事局將柬埔寨人蛇2男1女押返桃機。(刑事局提供)

因為臺灣青年受困柬埔寨和緬甸,蔡政府先是輕忽此事後則救援遲緩,新南向政策再度受到各界批評。新南向政策自然有不少問題,但是擴大與東南亞交往沒錯,過去三十年歷任政府都曾推動南向政策,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問題是成效不彰,而所以會成效不彰,民進黨的「去中國」情結和「民主化」情結難辭其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談「去中國」情結。2016年就任時,蔡政府宣示南向是要降低依賴中國,此後兩岸關係日益惡化,南向更成為抗中戰場的延伸。然而,中國大陸是東南亞最大貿易夥伴,雙方在東協架構下有綿密的外交互動。多數東南亞國家縱然不追隨大陸的外交立場,也不願與中國大陸為敵。兩岸高度對峙反而讓東南亞國家和臺灣保持距離,阻礙臺灣和東協國家間的官方往來,導致「新南向政策」變成「新難向」政策。去年,蔡總統驕傲宣告,臺商向東南亞投資金額占整體投資35.1%,已超過對中國大陸投資佔比的25.8%。但是,十個東協國家中,只有越南和菲律賓同意「更新」和我國原有的投資協議。臺灣和東南亞國家政府互動日趨低調和困難,比如兩年一度的「新加坡航空展」,馬政府時期我國國防部長數次出席,如今卻不再受邀。更不用說,蔡政府任內沒有在任何一個東協國家建立新館處,過去一直希望能建立館處的柬埔寨,至今依然毫無進展。相對而言,馬政府於2015年10月在印尼泗水增設辦事處,於2016年3月更成功在緬甸設立代表處,達成扁政府時代沒有達成的目標。甚至此次臺泰合作搶救國人,仍是憑藉2013年國民黨執政時與泰國政府簽署的「臺泰共同打擊跨國經濟及相關犯罪協議」。

不只如此,還因為「去中國」情結,認為只要能讓企業和青年離開大陸市場就好,導致新南向政策的預算投入和政策結果呈現明顯落差。比如蔡政府於2016年宣示要補助12000名臺灣青年到東南亞擔任志工、工作及研習,但卻沒有對於青年赴海外就業研習預備相關的法律保障。六年下來,不但成效遠低於預期,而且很多必要的專業人才依然空白一片。比如此次詐騙案傳開後,政府和民間竟然找不到熟悉東南亞法律的專家協助,不少案件還得靠贖金解決,新南向政策的主事者真該好好檢討。

刑事局將柬埔寨人蛇2男1女押返桃機。(刑事局提供)
刑事局將柬埔寨人蛇2男1女押返桃機。(刑事局提供)

再來是「民主化」情結,也就是把臺灣看作全球民主的聖戰士,在對外關係摻入過多要求對方民主化的期待。然而,根據1976年東協國家簽署的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東協成員間交往必須遵守不干涉內政的原則,這被歸入東南亞國家自豪的「東協模式」,也是其他國家要和東協國家互動必須接受的遊戲規則。很遺憾,民進黨的對外關係處理常容易投射自身民主成就的優越感,越過對方可以接受的界線,反而干擾臺灣與東協的政府間關係。

比如2017年9月柬埔寨媒體揭露,民進黨與該國反對黨往來密切,意圖推翻政府,當地臺商為免受到波及不得不登報自清。雖然報導所舉事項皆在民進黨執政前,但當時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立刻取消赴柬行程,民進黨秘書長也要求民進黨員在柬避免涉入政治,足見民進黨執政後從政黨員仍和柬國反對黨保持相當互動,反而和柬國政府毫無溝通管道。如此不僅無助於雙邊關係進展,更遑論保障國人在柬權益?

又如2021年初緬甸發生政變,4月民進黨立委開記者會強烈譴責緬甸軍政府暴力行動,後來還在立院通過決議,支持國際社會制裁緬甸軍政府。如今部分國人受困位於緬甸的KK園區,不見政府和緬甸政府合作營救國人,是否因前次立委譴責與立院決議阻礙臺緬合作所致,只有民進黨政府心知肚明。其實,類似的情況以前也曾發生。陳水扁政府時期,原本有望在緬甸設立代表處,但因為訪問緬甸的民進黨立委前去拜訪翁山蘇姬,觸怒當時的緬甸軍政府,設處一事便無疾而終,直到國民黨執政後才實現。

不可否認,臺灣的外交孤立源自大陸反對其邦交國與臺灣發展官方關係,熱愛中華民國的國民很難不為此感到憤慨。但是,基於道德立場的譴責不會改變國家處境,國民所期待於政府者為拿出辦法解決問題。而過去的經驗顯示,通過改善兩岸關係有可能化阻力為助力。同樣的,我們珍惜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深以臺灣的民主自由自豪。但是,對於不受我國政府管轄的國家或地區,基於道德立場譴責他們的政府不按照民主自由的方式不會改變他們的統治方式,卻有可能影響雙邊關係,從而阻礙我國政府保障國民權益。我承認這是新南向政策的現實與道德兩難,但是,如果我們認為政府該向本國國民負責,而且應以行動為國民福祉奮鬥,那麼,該如何選擇不是很清楚嗎?!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