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態龐氏騙局:假創新真詐騙?金管會監管有理切莫退縮!

2022-08-19 10:50

? 人氣

宣講者不只到處宣講洗別人的腦,更進一步催眠自己,讓自己堅信這是「創新的金融科技」;更有趣的是,有些宣講者常常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講什麼?連「穩定幣」這種中心化的東西,都可以說成去中心化來炒作,實在不確定是因為不了解所以講錯了?還是明明了解卻刻意誤導、別有用心?(延伸閱讀:為什麼區塊鏈不等於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場龐氏騙局發展的順序,就是一開始先做礦工,採礦得到加密貨幣之後,就到別人的交易所「洗」成現金;但用別人的交易所要付手續費,所以乾脆自己開交易所,不但能把自己採礦得到的加密貨幣洗成現金,還可以向別人交易抽取手續費。後來做大了,乾脆自己建立一條區塊鏈,發幣圈錢,講成白話文就是:替別人把假鈔洗成現金、只賺手續費太慢了!乾脆自己印假鈔,賺的比較快。

有些網友和我嗆聲:龐氏騙局的定義是保證獲利、利用後期投資者的資金向早期投資者支付利息,加密貨幣不符合這兩個條件,所以不算龐氏騙局。

若回到1919年,當時龐氏騙局的確是這個定義,但是後來經濟學家已經把所有「買空賣空、上線拉下線的行為」都稱為龐氏騙局,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把比特幣稱為龐氏騙局[5],許多經濟學家也把美國量化寬鬆(QE)稱為龐氏騙局[6],別忘了現在不是1919年,已經是2022年了!(延伸閱讀:為什麼說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

什麼叫充足資訊?人民有哪種基本判斷能力?

金管會的信用卡禁令發布後,立刻有專業人士在臉書上說「多元支付方式購買商品,是人民一個基本的自由」,甚至說「人民也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商品價格上下波動,如果我在充足資訊下,決定接受,並沒有被欺騙,那雙方就應該接受波動的結果」。

什麼叫「充足資訊」?人民有哪一種基本的判斷能力?了解什麼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原理嗎?大家聽得懂這些用專有名詞堆砌起來唬人的東西?相信有些專業人士都說不出什麼是區塊鏈吧!如果這種說法是對的,那投信投顧何必要證照?任何人都可以招攬客戶炒作股票,只要他提供「充足資訊」,讓人民做「基本判斷」,不是嗎?

虛擬通貨不是貨物,和冰箱有什麼關係?

另外作者提到,根據金管會新聞稿,對於虛擬通貨之定性,援引中央銀行與金管會過去見解,將虛擬通貨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而「不是貨幣」。因此在台灣,加密貨幣的官方定位是商品,就跟你向商家買商品一樣,你可以刷卡、也可以用現金、轉帳。今天金管會實施的禁令,就像是你去購物,所有物品都可以刷卡,除了冰箱不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