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從德國教育看台灣──為什麼教不出明辨是非

2018-06-03 06:50

? 人氣

德國中小學校裡有個課程叫「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課程不要求孩子要有遠大理想,而是讓他們了解如何自律和怎樣融入社會。這門課程主要有四個核心觀念:熱愛生命、公正平等、誠實、守信,是今日德國能夠富強的主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反觀我們的教育,從小要求學生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雄心壯志」,然而當他們日漸長大後,發現自己前途渺茫,連養活自己都越來越難,還有何理想與抱負可言?看到台灣社會許多有學問的「大人」都自私自利、「偷雞摸狗」、言行不一,與以往書中所提到的理想社會恰好背道而馳,失落感自然與時俱增。

德國教育有一門綜合課,將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各類常識和政治等綜合在一起,涉及的範圍很廣,這門課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內學了很多知識。他們高明之處就是從各方面的基本知識入手,讓孩子們對人,家庭和社會有個概括的認知。老師會給出各種不同的題目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演講,事先孩子們要在課外找資料,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德國小孩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再者,由於德國落實師徒制的職業教育,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可以生產精緻又耐用的高端商品,以致待遇、退休福利與社會地位並沒有比其他行業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沒有人有明星學校迷思,因此沒有人刻意去補習,也就沒有補習班到處林立之畸形現象。換言之,人家書沒有我們讀得多,智慧與國民所得卻遠高於我們,值得我們省思。例如,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德國發明的東西超過三千萬種,其中包括暢銷全球五大洲的名貴雙B轎車與保時捷。

反觀我們的教育,從小灌輸知識與黨國主義教條,不然就是超前學習,擔心輸在起跑點上,以致補習班到處林立,但現代知識卻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教育部要求老師進修,學習知識統整的教學,他們說學不來,其實是不求上進,希望一本講義教到退休,也不重視學生自學能力,以致許多學生即使唸到大學或研究所時,總是靠死記死背,沒有創意,也沒有獨立做研究的能力,有時為了獎金、升等或「業績壓力」,需要「加工」論文 ,以致會被國外專業人士抓包。連職業學校也重視升學,科技大學也重視寫論文,不重視實際操作與一技之長,以致勞工與上班族之所以長期低薪,也就見怪不怪了。

更重要的是,德國孩子會懂得體諒別人,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德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也會組織學生到養老院陪老人聊天和做義工等活動。還會自己做些小玩意或食品來販賣,為慈善組織募捐,或參加環保等公益活動,以激發孩子們的愛心和社會責任心。在德國人看來,高貴的品德就是自重與尊重別人,是對社會和大自然的熱愛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反觀台灣的學生呢?會懂得體諒別人與團隊合作嗎?學校有鼓勵學生養小動物嗎?學校與補習班每天上課到晚上八、九點,學生有時間養小動物嗎?一般學生只會上網或在街頭唱歌,假藉愛心募款,也不會自己做些手工藝品或食品來販賣,假日不是到補習班去補習,就是去上網咖打電動或沉迷於手機,哪有時間參加環保或護幼等公益活動?這樣又如何激發孩子們的愛心和社會責任心?又如何培養他們自重與尊重別人的品德?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德國的義務教育讓學生懂得分辨是非與對錯,對國家、社會與人群有同理心與公德心,對弱勢族群與小動物有愛心,且懂得自重與尊重別人;職業教育培養學有專精的技術人才,製造世界一流商品,賺全世界的錢,而且很重視勞動者的待遇與福利。這就是德國偉大之處,值得我們見賢思齊。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