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特定立場媒體決定你我傾向,其實你早被同化

2022-07-17 05:30

? 人氣

民進黨、國民黨:網路聲量變化圖。(資料照,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民進黨、國民黨:網路聲量變化圖。(資料照,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打開台灣電視,傾向特定立場的新聞媒體幾乎是鋪天蓋地,全天候放送傾向特定立場的新聞,這種情況底下,台灣人想不被同化,也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粗略算了下電視新聞台的藍綠傾向比,大概是1比5,「較為傾向藍」的電視台僅一家,其餘的都是親綠,無怪國民黨在台灣的聲量越來越小。台灣明明是民進黨執政,卻搞得好似國民黨還在執政一樣,某些新聞媒體天天在監督在野黨,拚命講執政黨好話,是非顛倒得真是實在。

據政治學學理,立法監督行政,司法作為獨立又靜默的第三權,又同時看著立法、行政,系統內的權力制衡,常理講不會出問題。問題就在於,「出了常理以外呢」?比如立法再也無法監督行政,立法的力量過小,司法靜默不主動干涉?政治學中的「系統論」最大的貢獻是,告訴大家,政治運作都在「系統」裡,但外力是有機會影響系統,甚至打破系統的,這個「外力」必須強而有力,比如媒體。

常有人講「媒體是第四權」,指的是媒體擁有同時監督立法、行政、司法的可能性,因媒體的特殊性,可讓眾人周知,政府系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或正在做什麼事情。

工廠中正在將手錶表面塗鐳的工人(Unknown author@Wikipedia / CC BY-SA 3.0)
工廠中正在將手錶表面塗鐳的工人(Unknown author@Wikipedia / CC BY-SA 3.0)

舉個例子,美國20世紀初的「鐳女孩案」(20世紀初,美國上下都把「鐳」當成神藥),那是在立法、行政都無法發揮功效,美國鐳公司對鐳女孩的職業傷害視若無睹,由媒體率先披露,打響了艱苦10年抗戰的第一槍。這是媒體發揮第四權功能的經典案例。

我們把視野拉回到台灣,台灣如今的第四權,有發揮如上述案例的功能嗎?或者是,願意真正發揮第四權功能的媒體現在是鳳毛麟角,多數都甘願當政府或特定政治人士的傳聲筒?

有資深媒體人士很感慨地私下表示,「媒體津貼」四個字,不知葬送多少媒體人的良知,他打趣地說,「喔,不是葬送,是『被葬送』,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這類媒體監督的失衡,報導的偏頗,內容的傾斜,都不斷影響台灣民眾,亦侵害台灣民眾「知」的權利。有一名詞為「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依據維基百科最通俗的定義,是指「在一個組織群體中,個人決策因為受到群體的影響,容易做出比獨自一個人決策時,更極端的決定」,必須深入地問:誰去決定群體的傾向?通常是接收的資訊使然,2019到2020年台灣的極端抗中,是拜誰所賜呢?

如要讓媒體回歸正常,唯有靠閱聽眾,也就是民眾自己,需求決定供給,需求面改變,供給面必然也要改變。撰文惟盼民眾醒悟,睜眼看看媒體徹底失衡的現在。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