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斯諾克與台灣撞球之展望

2022-07-13 05:30

? 人氣

其三:追求專注與心靈的平靜。以筆者自己打球的經驗而言,撞球是平靜身心的方式之一,在這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的嘈雜世界中,打撞球可以在衣衫不濕透的情況下,專注在擊打每一顆球上,不僅是與自己的對抗,更是能培養耐心、去除雜念與穩定心靈的精神境界。茶有茶道,花有花道,棋有棋道,球亦有其道。茶道以茶人純一無雜的精神層次為目標,花道講求「清、雅、美」的藝術形式,棋道以黑白點線之間培養超越凡塵的思考方式,球道則是在方圓之間的運動傳遞,展現和諧的精神,媒介不同,其理甚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撞球在台灣的展望

台灣素有「撞球王國」美譽,在2300萬人口中出過許多世界冠軍,如男子的趙豐邦,柯氏兄弟柯秉逸、柯秉中,女子的陳純甄、柳信美等,可見台灣撞球人才濟濟。但台灣主流文化對於撞球卻有既定的負面印象,例如早期的彈子房時常與吸菸、賭博、翹課、髒話等形象連結,諸如本土許多著名電影,徐小明導演的《少年吔,安啦!》、侯孝賢導演的《風櫃來的人》以及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劇中角色不時飆國罵、掏槍,甚至殺人橋段也發生在撞球間,可見撞球的刻板印象已然存在,如此對於台灣撞球運動發展與人才培育實為不利。

20170831-世大運中華隊撞球國手柯秉逸、柯秉中、許睿安31日搭乘車輛參與「英雄大遊行」活動,於館前路時受到兩側民眾熱烈歡迎。(顏麟宇攝)
2017年世大運我國撞球國手柯秉逸、柯秉中、許睿安搭乘車輛參與「英雄大遊行」活動,於館前路時受到兩側民眾熱烈歡迎。(資料照,顏麟宇攝)

此外,台灣近年來隨著大型比賽的停辦,提供選手揮灑的空間減少,撞球風氣也逐漸下降,從1998年的3000家,下降至2021年的220家,而選手職業生涯也變得不穩定,足見影響之大。但可喜的是,近年來逐漸有許多促進撞球發展的措施,以前撞球館總是煙霧瀰漫,近年持續推動球館禁菸,雖然仍有進一步加強落實的空間,但已稍有成效。此外學校鼓勵撞球運動,提供場地並且派球員參加比賽,同時許多大專院校體育課程中也加入撞球項目,以利推廣。運動中心提供撞球場地給民眾使用,鼓勵長輩運動的免費公益時段中,也有撞球的身影。一般坊間撞球館也陸續舉辦撞球營隊,逐漸扭轉撞球在社會中較為黯淡的形象,使其成為健康的全民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灣能打斯諾克的地方顯著少於花式撞球,其實台灣斯諾克的表現並不差,例如2009年東亞運男子組拿下團體賽銀牌,以及2010年亞運女子斯諾克銀牌等,雖是花球選手轉打斯諾克,但成績確實不俗,因此仍值得善加推廣。對於花式撞球與斯諾克來說,出現人才的斷層,對台灣這項相當擅長的項目來說是非常可惜的。中國大陸近年非常提倡撞球運動,嚴格的要求與機械式的訓練,造就了撞球水準的大幅提升,不僅是花式撞球與斯諾克,中式黑八的發展也有目共睹,令全世界重視。

推廣撞球運動需要多方努力,諸如撞球本身環境的改善,更多媒體的關注,國家對於選手的支持,長期人才培育計畫等,都需要相關資源的投入,近年的確有所進步,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文對斯諾克稍做介紹,本意仍希望撞球運動能成為更健康、友善的運動,相信在各界持續不斷努力下,能谷底反彈,扭轉頹勢,使全民享受撞球的趣味,並期待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作者為北醫醫學系畢業生、撞球C級裁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