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觀點:抗通膨之戰仍熾

2022-07-11 07:10

? 人氣

但綜觀二戰以來,聯準會以貨幣政策工具對抗通膨的歷史,除了達成軟著陸外,還經歷更多不同的通膨、失業率及經濟成長的結果。若以是否成功穩定物價及對實體經濟造成的衝擊來劃分,痛苦程度由輕到重的光譜依序為軟著陸、顛簸的著陸(Bumpy Landing)、硬著陸(Hard Landing),以及失敗的著陸(Aborted Landing)(圖2)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0705-圖2-聯準會對抗通膨的4種經濟著陸狀態。(作者提供)
圖2-聯準會對抗通膨的4種經濟著陸狀態。(作者提供)

二戰後(1946年至1947年),美國供給尚未恢復時,遽增的民生需求令物價快速上揚,聯準會採行放寬利率管制及提高準備金率等緊縮政策應對,加上戰後需求降溫,通膨由2位數高檔一路快速下滑轉為通貨緊縮,1950年物價回升後,因聯準會再度進行干預復又下降,遂形成1948年至1954年期間內景氣二度衰退、失業率隨物價反覆升降,呈現過程顛簸的著陸樣貌。

1980年代則為經典的硬著陸代表。為遏止肆虐多年的高通膨,1979年8月伏克爾(P. A. Volcker)就任聯準會主席後,將政策利率推高近1000個基點,不僅衝擊實體經濟,又逢第一次石油危機,以致還未能平息通膨便先迎來景氣衰退,被迫轉而降息,待經濟成長回升才又開始收緊,1年內將利率再提高至接近20%,最終雖成功地終結逾10年的通膨危機,使1986年通膨率落至2%以下,但卻無法避免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一度突破10%。

在4種著陸樣態中,最痛苦的莫過於1970年代失敗的著陸。當時因第一次石油危機等巨大供給面衝擊,通膨迅速飆升,政府首次面對物價與失業率同步走高難題,導致財政及貨幣政策搖擺失誤(如尼克森政府實行的價格管制結束後,導致通膨率報復性反彈、聯準會猶豫的緊縮態度)。聯準會於1973年至1974年間大幅升息雖讓通膨短暫回落,卻導致經濟成長衰退、失業率攀升,而通膨因高漲的油價持續上升至2位數,形成停滯性通膨局面,這也是當前金融市場最擔心的情形。

聯準會軟著陸失敗的風險仍高

比對歷次軟著陸失敗的情境,樂觀者認為當前情勢中仍具有軟著陸的樂觀因子。首先,相較1970至1980年代的通膨長期處於高位,近30年來物價可說甚為平穩,而本波通膨也方延續1年,消費者尚不易形成失控的長期高通膨預期。根據5月密西根大學調查顯示,消費者未來5年通膨預期中位數為3.3%,而未來5年之5年期通膨預期(5y5y)亦未超過3%、美國10年公債實質殖利率5月起由負轉正,皆暗示市場對聯準會控制通膨信心猶在。

其次,目前經濟狀況仍堪稱良好,5月份ISM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指數分別為56.1及55.9,仍維持在50的景氣榮枯分界點之上,且失業率接近歷史低點,聯準會透過升息及縮表來冷卻需求,確實有機會在失業率不致大幅提高下,舒緩勞動市場緊繃狀態;而近2年的疫情期間,美國家庭儲蓄大幅增加,2022年整體家庭財務狀況甚至優於2019年,應可減輕景氣下滑的衝擊,維持支出動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